文档详情

路基纵横断面测量与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4.19KB
约8页
文档ID:490898649
路基纵横断面测量与土石方工程量计算_第1页
1/8

第三节 纵横断面测量及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路线定测阶段在完成中线测量以后, 还必须进行路线纵、 横断面测量 路线纵断面测量 又称为中线水准测量,它的任务是在道路中线测定之后,测定中线上各里程桩(简称中桩) 的地面高程, 并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来表示沿路线中线位置的地形起伏状态, 主要用于路线 纵坡设计 横断面测量是测定中线上各里程桩处垂直于中线方向的地形起伏状态, 并绘制横 断面图,供路基设计、施工放边桩使用, 并通过计算横断面图的填、挖断面面积即相邻中桩 的距离便可计算施工的土石方数量线路纵断面包括路线水准测量和线路纵断面绘制两项容其中路线水准测量分两步进 行,首先是沿线路方向设置若干个水准点, 按等级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定其高程, 称为基 平测量; 然后以基平测量所得各水准点高程为基础, 按等外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分段进行中 线各里程桩地面高程的水准测量,称为中平测量一、基平测量水准点的设置应根据需要和用途的不同, 可设置永久性和临时性的水准点 路线起终点 和终点、 需长期观测的工程附近均设置永久性水准点, 永久性水准点应埋设标石, 也可设置 在永久性建筑物的基础上或用金属标志嵌在基岩上。

水准点密度应根据地形和工程需要而 定,在丘陵和山区每隔 0.5-1km 设置一个,在平原地区每隔 1-2km 设置一个基平测量时, 应将起始水准点与附近的国家水准点联测, 以获得绝对高程, 同时在沿线 水准测量中, 也应尽量与附近国家水准点联测, 形成附合水准路线, 以获得更多的检核条件, 当路线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或引测有困难时, 也可参考地形图选定一个与实地高程接近的作 为起始水准点的假定高程基平测量应使用不低于 DS3级水准仪,采用一组往返或两组单程在水准点之间进行观 测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往返观测或两组单程观测的高差不符值应满足:30・、L mm (平原微丘区)或 45. L mm (山岭重丘区)(JTJ061-99 ))否则需要重测最后由式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 km计(具体可参考《公路勘测规》若高差不符值在限差以, 取其高差平均值作为两水准点间高差, 起始点高程及调整后高差计算各水准点高程中平测量中平测量即线路中桩的水准测量, 一般以相邻两水准点为一测段,从一水准点开始,用视线高法逐点施测中桩的地面高程,附合到下一个水准点上相邻两转点间观测的中桩, 称后观测中间点转点应立在尺为中间点。

为了削弱高程传递的误差,观测时应先观测转点,垫上或稳定的固定点上, 尺子读数至毫米,视线长度不大于150m ;中间点尺子应立在紧靠中桩的地面上,尺子读数至 cm,视线长度可适当放长如图9-14所示,水准仪置于I站后,后视水准点为 BM1 ,前视转点为TP1,将观测结0=000……,0=120等各中桩点,TP1,前视转点为TP2,然后观果分别记入表9-2中的“后视”和“前视”栏,然后观测 将读数分别记入“中视”栏将仪器搬到n站,后视转点为BM2,完成一测段的观测各中桩地面点,用同法继续想前观测,直至附和到下一点水准点 测工作图 9-141=™表9-2测站测点水准尺读数仪器视线高度高程后视中视前视1BM11.986180.679178.693K0+0001.57179.1090+0201.93178.7490+0401.56179.1750+0601.12179.559TP10.872179.8072TP12.283182.09179.8070+0800.68181.410+1001.59180.50+1202.11179.980+1402.66179.43TP22.376179.7143TP22.185181.899179.7140+1602.18179.7190+1802.04179.8590+2001.65180.2490+2201.27180.629BM21.387180.512中桩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一般取测段高差与两端水准点已知高差之差的限差为50mm L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L以Km计),在容许围,即可进行中桩地面高程的 计算,否则应重测。

中间点的地面高程及前视点高程, 一律按所属测站的视线高程进行计算 每一测站的计算公式如下:视线高程 =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转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读数中桩高程=视线高程-中视读数三、纵断面图的绘制纵断面图是表示线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和设计纵坡的线状图, 它反映中线方向的地面 起伏,又可在其上进行纵坡设计, 是线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资料, 也是线路纵向设计的依据 如图 9-15 所示,在图的上半部,从左至右绘有两条贯穿全图的线,细折线表示中线方向的 实际地面线, 是根据桩间距和中桩高程按比例绘制的; 另外一条是粗线, 表示带有竖曲线在 的经纵坡设计后的中线, 是纵坡设计时绘制的此外,在图上还行还注有水准点位置、 编号 和高程,桥涵的类型、孔径、跨数、长度、里程桩号和设计水位,竖曲线示意图及其曲线元 素,同某公路、铁路交叉点的位置、里程和有关说明等在图的下部几栏表格中,注记有关测量和纵坡设计的资料,其中包括以下几项容;直线与曲线 直线与曲线为中线示意图, 曲线部分用直角的折线表示, 上凸的表示右偏, 下凸的表示左偏,并注明交点编号和曲线半径里程 一般按比例标注百米桩和公里桩,里程比例一般按 1: 1000 、 1: 2000或 1: 5000 ,为突出地面坡度变化,高程比例是里程比例的 10 倍。

地面高程 按中平测量成果填写相应里程桩的地面高程设计高程 按中线设计纵坡计算的路基的高程 根据设计纵坡坡度 i 和相应的水平距 离D,按下式便可从 A点的高程Ha推算B点的高程9-15 )H A iD AB坡度 从左至右向上斜的线表示上坡(正坡) ,下斜的线表示下坡(负坡) ,斜线 上以百分数注记坡度的大小,斜线下为坡长,水平路段坡为零土壤地质说明 标明路段的土壤地质情况丄空£ ?说从"1氐比利■粧-i *ii F跑■高艸■Nr-c-i—T1•ci6曰"|1(| 1 和 i IW翳 W t. 克 B £0. K Wj Wi V r*„泄習岛理f-J 昌EH曰:Wi日 T 卅k甘12145 6■F ** Lin* -1-用,l—1< '.jj .才 * 1 j L 哉 TULl图 9-15£A、車專S■7「

1. 横断面方向的测定9-16,将方直线段横断面方向即是与路中线相垂直的方向,一般用方向架测定,如图则另一方向即为横断向架置于中桩点上, 以其中一方向对准路线前方(或后方)某一中桩,面施测方向图 9-162. 横断面测量方法横断面测量中的距离和高差一般准确到 0.1m即可满足工程的要求因此横断面的测量方法多采用简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图 9-17(1)标杆皮尺法如图9-17,A、B、C为横断面方向上所选定的 变坡点,施测时,将标杆立于 A点,皮尺靠中桩地面 拉平,量出至A点的平距,皮尺截取标杆的高度即为 两点的高差,同法可测出 A至B、B至C……等测段的距离和高差, 此法简便,但精度较低2) 水准仪法当横断面测量精度要求较高, 横断面方向高差变化不大时, 多采用此法施测时用钢尺(或皮尺)量距,水准仪后视中桩标尺,求得视线高程后,再分别在横断面方向的坡度变化点上立标尺,视线高程减去诸前视点读数,即得各测点高程3) 经纬仪法在地形复杂横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此法实施时,将经纬仪安置在中桩上, 用视距法测出横断面方向各变坡点至中桩间的水平距离与高差横断面测量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采用水准 仪皮尺法、经纬仪法,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采用标 杆皮尺法,但检测限差应符合规定。

3. 横断面图的绘制根据横断面测量成果,在毫米方格纸上绘制横断面图,距离和高程取同一比例尺(通常取 1:100或1:200),一般是在野外边测边绘,这样便于及时对横断面图进行检核 绘图时,先在图纸上标定好中桩位置, 然后由中桩开始,分左右两侧逐一按各测点间的距离和高程绘于图纸上, 并用直线连接相邻点,即得该中桩的横断面图图9-18为横断面图上绘有设计路基横断面的图形五、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横断面图画好后,经路基设计,现在透明纸上按与横断面图相同的比例尺分别绘制出路堑、路堤和半填半挖的路基设计线称为标准断面图, 然后按纵断面图上该中桩的设计高程把图 9-19标准断面图套到该实测的横断面图上,俗称"套帽子”;也可将路基断面设计线直接画在横断图上,绘制成路基断面图 图9-19所示为半填半挖的路基断面图, 通过计算断面图的填、挖断面面积及相邻中桩间的距离,便可以计算出施工的土石方量1•横断面面积的计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