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一级学科(080800)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Electrical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 本学科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强调系统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在基本能力和素质方面,本学科培养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自觉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发展动向 3.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负责专门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 掌握一门电气工程专业外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其阅读电气工程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三、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学习年限2.5-4 年。
四、研究方向 本学科按以下 10 个研究方向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 牵引供电系统及其自动化 2. 列车牵引与传动控制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5.电机与电器 6.电工理论新技术 7.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8.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 9.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 10.磁浮技术与超导工程 UnRegistered五、课程设置 学期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学 分 Ⅰ Ⅱ 考核方式 99999143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究 32 2 √ 考试 公 共 课 第一外国语(详见公共课程一览表) 48 3 √ 考试 9999914003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 48 3 √ 考试 9999914001 数值分析 48 3 √ 考试 9999914004 应用泛函分析 48 3 √ 考试 0808001115 应用代数 48 3 √ 考试 9999914002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 48 3 √ 考试 基 础 课 其它数学类公共课 0808001101 线性系统理论※ 32 2 √ 考试 0808001102 电网络理论 ※ 32 2 √ 考试 0808001103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 32 2 √ 考试 0808002202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32 2 √ 考查 0808001104 牵引供电系统分析※ 32 2 √ 考试 0808001105 现代电力电子学※ 32 2 √ 考试 0808001106 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 32 2 √ 考试 0808001107 电机统一理论※ 32 2 √ 考查 0808001108 现代高压电力工程※ 32 2 √ 考试 0808001109 牵引供电系统自动化技术※ 32 2 √ 考试 0808001110 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 32 2 √ 考试 0808001111 磁悬浮原理与磁浮工程※ 32 2 √ 考查 0808001112 超导技术※ 32 2 √ 考查 0808001113 优化理论与方法※ 32 2 √ 考查 专 业 基 础 课 0808001114 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 32 2 √ 考查 0808001201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32 2 √ 考试 0808001202 系统可靠性原理 32 2 √ 考试 0808001203 电力电子调制与控制技术 32 2 √ 考试 0808001204 最优控制理论 32 2 √ 考试 0808001205 模式识别 32 2 √ 考查 0811002203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32 2 √ 考查 0808001206 现代传感器技术 32 2 √ 考试 0808001207 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 32 2 √ 考试 0808001208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32 2 √ 考试 0808001209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 32 2 √ 考试 专 业 课 0808001210 非线性电路分析 32 2 √ 考试 UnRegistered0808001211 特种电机及其控制 32 2 √ 考试 0808001212 电气绝缘与监测 32 2 √ 考试 0808001213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32 2 √ 考试 0808001214 现代电力电子建模与仿真 32 2 √ 考查 0808001215 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与实现 32 2 √ 考试 0808001216 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 32 2 √ 考查 0808001217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及数字仿真 32 2 √ 考试 0808001218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 32 2 √ 考试 0808001219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与控制 32 2 √ 考试 0808001220 供电系统补偿理论及应用 32 2 √ 考试 0808001221 配电网理论与应用 32 2 √ 考试 0808001222 高频电力变换技术 32 2 √ 考试 0808001223 开关变换器电路分析与设计* 32 2 √ 考试 0808001224 工程电磁场中的数值方法 32 2 √ 考试 0808001225 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 32 2 √ 考试 0808001226 工程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32 2 √ 考试 0808001227 电气工程材料导论 32 2 √ 考查 0808001228 工程项目管理 32 2 √ 考查 0808001229 电器原理与应用 32 2 √ 考试 0808001230 工业监控技术 32 2 √ 考试 9999730303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 32 2 √ 考查 9999730304 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实验 32 2 √ 考查 9999710301 科研实践 16 1 √ 考查 9999710302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 5 次) 16 1 √ 考查 必 修 环 节 9999913001 形势与政策 16 0 √ √ 考查 99999143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 考试 99999143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 考试 选 修 课 9999910301 工程创新方法论 32 2 √ 查/考试 注:1、带*的课程为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至少选一门; 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必选两门或以上; 3、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六、论文工作 (1) 原则 学术型硕士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 由研究生本人完成 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力求在理论上或实际上对电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为保证论文的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用于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UnRegistered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文献阅读、科研调查、选题报告、理论分析、软件设计、实验工作、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 (2) 选题 学术型硕士论文选题应是从本一级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对电工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 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 科研方向和导师专长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3) 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提交论文工作计划 导师必须组织开题报告会并对选题进行严格审查和把关, 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 由专家组 (专家组至少含 1 名电气工程学位分委会委员或电气工程学院及以上督导组专家) 审定后确定选题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 水平; 所选课题的目的、 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4) 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 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 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5) 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校学位办公室和电气工程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科学研究, 围绕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主线,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八、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理工类学科的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分析 九、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在课程体系建设、 科研实践体系建设和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建立并实施常态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交流项目与规模,有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 UnRegistered全日制工程硕士电气工程领域(085207)研究生培养方案 Electrical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电气工程领域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教育旨在为全国电气工程领域内的有关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学科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其能够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在基本能力和素质方面,本学科培养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知识 3.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电气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5. 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能胜任繁重的科研开发和科研管理工作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 3 年学习年限 2.5~4 年 四、研究方向 本学科按以下研究方向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 牵引供电系统及其自动化 2. 列车牵引与传动控制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5.电机与电器 6.电工理论新技术 7.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8.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 9.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 10.磁浮技术与超导工程 五、课程设置 学期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 分 Ⅰ Ⅱ Ⅲ Ⅳ 考核方式 公99999143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32 2 √ 考试 UnRegistered实践研究 共 课 第一外国语(详见公共课一览表) 48 3 √ 考试 9999914003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 48 3 √ 考试 9999914001 数值分析 48 3 √ 考试 9999914004 应用泛函分析 48 3 √ 考试 0808001115 应用代数 48 3 √ 考试 9999914002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 48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