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类新闻节目热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以《阿六头说新闻》为个案 李军林方言是一种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从语言学角度论及方言,俗称“地方话”,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它并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但方言具有地方性的特征,它只为某一地区的人民大众所掌握、所使用早在20世纪20年代,方言开始与传播媒介相结合进入21世纪,一些地方电视台陆续在个性化、本土化、分众化方面进行节目改造,于是方言电视节目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勃兴之势,一度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台新的收视增长点方言电视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态,在全国迅速升温之后,逐渐影响到新闻传播领域其中,1994年杭州电视台开办的“阿通伯说新闻”节目,是关于电视方言播报新闻的较早记录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再次成功推出一档全新的方言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取得较大成功一、方言类新闻节目热播存在的问题1.方言传播与普通话推广的矛盾方言电视节目的蓬勃发展,其语言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甚至影响到主流用语即普通话的推广,影响了“雅言”的传播,这成为制约方言电视节目自身发展的一个瓶颈。
像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等方言节目在小学生中亦有很高知晓率,不少小学生以学到的方言在同学之间炫耀熬稍、熬稍(杭州话,意为:赶紧、赶紧),阿六头来了市面蛮灵,说法儿蛮好……”又或者“阿六头,杭州生来杭州长……”这些出现在节目片头的小段子,更是被他们信手拈来萧山区宁围第四小学语文老师王爱华说:方言跟我们普通话有很大区别,对于江浙地方的人来说,普遍有前后鼻音不分的情况,这本来就是我们教学的难题之一现在这些方言新闻节目学生们又很爱看,还经常模仿主持人的腔调,发音,我们对学生进行纠正,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电视里也是这么说的,搞得我们很为难2.小众化传播与大众化传播的矛盾对方言电视新闻栏目、方言电视谈话栏目而言,尽管满足了对特定区域文化有认同感的受众需求,但实际上是垄断了这个区域的新闻节目资源以《阿六头说新闻》为例,这一栏目就采用杭州方言播出,主持人阿六头正是以其地道的杭州方言和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吸引了大量观众但是,当今的社会成员流动性强,不懂方言的受众,自然难以接受这些新闻信息这种貌似平等、实则垄断的传播方式是与大众传播方式背道而驰的方言电视节目有差异化竞争优势,有贴近性营销的理由,但这种竞争毕竟只是在国内媒体里进行。
我国的传媒市场正逐步走向国际化,这些走向世界媒介市场的电视节目形态都应该是普通话电视节目一旦在国内红极一时的方言电视节目,翻译成普通话在世界其他国家传播,它的地域文化优势肯定荡然无存3.“非主流新闻”与“主流新闻”之间的矛盾在人际传播中,方言一点都不妨碍重大新闻事件的传播但在大众传播层面,一般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和标准普通话,使用其他语言就会给人以不正规、不庄重的感觉,受众也不习惯以方言的形式来接受重要信息所以,以方言为载体的区域传媒栏目只适合做一些轻松活泼或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题材,不能用于一些重大题材的信息传播,如政府会议、决议、公告以及其他具有强制力和公信力的信息有鉴于此,在全国各地区域传媒中,所有使用方言为载体的文化产品都被放在非主流新闻栏目地位,如《阿六头说新闻》栏目就定位于非主流性的社会新闻,关注街头巷尾的民生新闻,避开国内外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但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只要是客观发生的新闻事实,媒体都有责任向公众传播而方言新闻内容的习惯性选择,使受众认知的侧重点发生偏移,与主流新闻传播目的相矛盾,影响了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二、方言类新闻节目热播的成因1.高收视率的诱惑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指出:收视率是个隐匿的上帝,它统治着这个圈子,失去一个百分点的收视率,在某种情况下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通过收视率这一压力,经济在向电视施加影响,而通过电视对新闻场的影响,经济又向其他报纸,向渐渐地被电视问题所控制的记者施加影响同样,借助整个新闻场的作用,经济又以自己的影响控制着所有的文化生产场②因此,收视率被称为电视人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面对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地方电视台从资本、人才、重大选题和制作能力上无力与省级以上电视台相争,只得走差异化的道路而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在最大程度上贴近当地民众的生活、广泛表现当地的生活特色,甚至可以直接为民众排忧解难、提供服务正如《阿六头说新闻》的制片人翁晓华说:我们做电视新闻人,必须把新闻价值建立在我们认为受众最感兴趣的话题上,而最能体现受众兴趣的话题莫过于社会新闻了我们从平民百姓的兴趣点去编排新闻内容,把老百姓最关心的柴米油盐变成电视屏幕上关注的领域正确的内容定位,使这档节目开播后收视率节节攀升,市场占有率接近20%,收视率超7%,是杭州绝大多数新闻类节目的5-6倍见图1)2.栏目定位精准的结果一方面是受众定位任何性质的新闻媒介,受众的接触与选择,都是一切功能目标实现的首要前提无论从哪方面讲,受众对于媒介的成败与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要占有市场,要赢得受众,这是媒介的必然选择。
而占有市场,赢得受众的第一步就是栏目的受众定位,即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阿六头说新闻》栏目在对受众进行全面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将它的受众定位在40 - 50岁之间、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的中年人(见表1)另一方面是内容定位对《阿六头说新闻》的受众而言,感兴趣的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所以他们把新闻的贴近性做到了极致,以2009年2月5日的串连单为例,当天共播出新闻11条,其中本地新闻10条,分别是《公交车探头吓退不少小偷》、《装修不成反成被告》、《200元预付款为啥不退给我》、《天降财神话费大派送》、《风衣送洗回来变样》、《专偷绣花机主板的一窝端》、《大白天有人进店偷东西》、《聚众斗殴斗进法院》、《一不小心水果刀划到肚子》、《河水涨高基坑变池塘》、《一胎生六仔一小老虎要寻狗妈妈》,这些新闻涉及到百姓的医疗问题、环境问题、文化生活以及趣闻轶事等,而这几类新闻也成为了《阿六头说新闻》的主打内容3.方言新闻自身的独特魅力一是新闻串词独具趣味串词的趣味性,指通过虚构一些人物,引出话题比如其中一则新闻导语: “今天隔壁邻居老王一回家就夸现在的年轻人有素质,一上公共汽车就有人给他让座。
现在的社会风气啊,是越来越好哉”引出老王这个人物,只是想引出“让座星期一”这个话题这种将新闻故事化、情节化的表述方式,更能吸引观众有人提出了新闻真实性问题,虚拟的人物是否会导致新闻内容失真《阿六头说新闻》制片人翁晓华说,加虚拟人物在新闻和新闻当中的串词上,是一个串接的过程,对新闻本身的事实性绝对不侵犯,对于新闻内容还是做得比较规范的二是主持方式独具个性《阿六头说新闻》最初由两位男主播轮流单播,两位主持人都不是专业的播音员,其中,安峰对杭州本地语言文化和民间草根文化有一定研究,周志华有多年剧本写作经验,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两人没有播音时对每一个字都要准确拿捏的束缚,播报新闻时很流利、自然,大都是即性发挥,将新闻语言转化成适合于杭城老百姓所熟知的杭州话,并加入一些杭城俗语来点缀在引出一则新闻时,时而会加上道具,配上自己的动作,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表演出来给大家看,属于戏剧性的主持人因此,在主持人出场或者是串词中,都有不少精彩的画面,增加了新闻栏目的可看性比如片头的一句“熬稍熬稍,阿六头来了”,以及节目结束时,主持人习惯性的右手向前方一抬, “朋友们,明朝会!”都成了观众非常熟悉的噱头三是栏目包装独具情趣。
没有一个新闻节目的片头、片尾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阿六头说新闻》是一个例外甚至有观众向电视台提出将节目的片尾曲播完再进广告该栏目片头中的广告语“熬稍,熬稍,阿六头来了”被许多观众所传唱它似乎是把观众吆喝进来的,营造了某种气氛,让观众记得,这个时间是阿六头时间,赶紧来看新闻包括它的一个宣传片,由两位主持人担当演员,再加入了一位小朋友,称为“小阿六头”,情景生活化,富含趣味而片尾运用动画的手段,画面鲜活,杭州本地口水军团演唱,节奏明快,歌词易传唱,在观众中的反响也很大进入演播室,其背景选择的是杭州的风景,杭州的街道,现场放上一张普通的家用桌子,在桌子旁播报新闻,都是些平民化的元素,让观众觉得很亲切,贴近百姓生活所以,整个栏目从听觉、视觉的包装上,都考虑到了贴近的原则,独具情趣三、方言类新闻节目健康发展对策探讨1.政府应该规范管理针对一些低俗的方言类节目,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等2006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负责人表示,非经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各级电视台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
地方政府也纷纷制订落实细则,如《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全遏制住方言类节目的泛滥特别是方言播报新闻节目,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是播报新闻,本身应该具有一定严肃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被歪曲地定位于单纯的娱乐这就需要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把它区别于其他方言类节目来对待另外,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要管放有度不要总在事情出现之后担当法官角色,对事件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而是应该在职权范围之内,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不要只关注媒体的创收情况、发行量、收视收听率,而应更多地考虑其公信力2.媒体应该加强自律首先,媒介从业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准则正如《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所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性质的媒介的首要任务是宣传,特别是对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宣传,而不是其他因此,媒介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收视率其次,媒介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方面,方言类新闻节目过分地还原生活,弱化了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
如《阿六头说新闻》之类的栏目,容易在对生活的还原中迷失自我,栏目内容成了一盘散沙和毫无意义的絮语尽管它有贴近性,但显得过于琐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迎合和满足中低层市民的喜好和口味,缺少理性意义上的引导另一方面,在方言类新闻节目中,煽情、猎奇、暴力和血腥的内容也随处可见这种过分娱乐化的新闻价值取向,导致方言类新闻节目滑向低俗和庸俗的边缘,从而使媒体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无法实现其舆论导向作用最后,媒介要实事求是,切忌盲目跟风纵观当今的方言节目,一般都开办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台并非所有的省市都适合开办方言新闻,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节目套上方言的外衣就能获得成功对于人口流动性很大的新兴城市,开办方言类节目绝非明智之举此外,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一是这类节目在整个电视台播出节目中的所占比重;二是整个方言节目本身的容量长度这种比重不宜过大,长度也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观众的正常收视总之,在开办的各类方言节目中,要具备创新意识,不能盲目照搬前人的节目模式,必须根据自身的地方区域特色,创办相应的特色方言节目3.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方言新闻与传统新闻的主要区别在于语言的运用,可见方言仅仅是“壳”,关键是内容我们既]要把“壳”做得具有观赏性,更要把新闻这个“核”做得有看头。
一方面,对于方言类新闻节目,可以采用普通话和方言两种方式在不同时段播出,也可以在屏幕下方打出字幕,使听不懂方言的人也可以同步了解到新闻内容另一方面,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要以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本地新闻为主地方电视台发挥地域优势,在新闻节目的题材选择和报道上加重地方新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