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利益内涵的多维解读

l****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5页
文档ID:39401963
利益内涵的多维解读_第1页
1/5

1利益内涵的多维解读摘要:利益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利益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奠定了人的生存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人们追求本真利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生活场域,完整、准确地理解利益内涵才能引导人们合理地追求本真利益,并为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本文从总体性维度、批判性维度、价值性维度和历史性维度对利益内涵进行多维解读,鼓励人们追求精神性与物质性、自然性与社会性、意义性与实在性、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统一的利益引导人们形成自觉的利益思维方式 关键词:利益;完整性;超越性;意义性 利益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利益内涵的不同解读引发人的不同人生态度,进而形成不同的生存方式在《辞海》中利益的涵义有两种:①好处②佛教用语犹言功德,指有益于他人的事在生活世界中,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境遇下的人对利益内涵有不同的解读,对现实具体的人而言,利益首先指个人的利益,它的涵义一般包含两层:第一,形而下的含义即利益是指与个体相关的各种具体的、有形领域的生存方式,它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等具体领域中第二,形而上的含义它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无形的自觉生存方式,它涉及到人的生活质量和更高层次的价值需求,如个体精神生活的高尚化、幸福感与满意度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

完整准确地理解利益的科学内涵,对当下我国的社会转型、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性意义本文拟从总体性维度、批判性维度、价值性维度和历史维度,对利益的内涵进行现代解析,以促使人们在利益的追寻中理解并逐步实现利益的完整性、超越性和多样性价值 2一、总体性维度的利益: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 总体性维度的利益主要指利益内部形而下利益和形而上利益的完整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下的利益主要体现为有形的物质性利益,形而上的利益主要体现为无形的精神性利益,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支撑着利益的完整含义并且引导着人们的现实利益追求割裂了利益的总体性维度、对利益内涵的任何片面理解,都会将人们引入歧途和困境如果忽视了利益的形而下和形而上维度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前者将导致精神性利益被忽视,物质性利益追求不断被强化,利益呈现世俗化乃至庸俗化的特征,重视后者易导致利益的抽象虚幻的上升,进而使利益呈现出神圣化乃至虚幻化的视界 在马克思那里,总体性维度的利益内涵无疑体现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曾指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在现实生活中,利益首先要以各种具体的、形而下的形式为其支撑点和基础, “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 ”但是,仅仅有具体的形而下的利益还不能保证人趋向自由全面发展,还要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实现的精神层面的形而上的利益,否则利益便失去了其本真的含义,而人也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将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人的本真利益才能得以保证 现实生活中,利益的总体性维度常常被人们忽视马克思针对资产阶级为了经济利益而残酷剥削工人,而工人阶级为了自身作为人的存在利益而奋斗抗争的状况,得出了“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的精辟论断而且,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都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个人利益及其追求3方式与利益本真内涵严重背离,最终造成了利益的总体性维度的丧失,人们的利益追求趋向碎片化、单向度方向发展的现实状况对于这一发展趋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卢卡奇则进一步指出:“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

更确切地说,这种情况既发生在客观方面,也发生在主观方面在客观方面是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品及其在市场上的运动的世界),它的规律虽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作为无法制服的、由自身发生作用的力量同人们相对立因此,虽然个人能为自己的利益而利用对这种规律的认识,但他也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现实过程本身在主观方面——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一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地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异于人的客观性,它正如变为商品的任何消费品一样,必然不依赖于人而进行自己的运动 ”之后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弗洛姆则针对技术高度发展乃至于渗入到人本身的心理层面这一现象,深入揭示了形而上利益进一步被整合致使人被更严格地束缚和奴役的状况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成功、获得物质利益成了目的本身人的命运便是促进经济制度的进步,帮助积累资本,这并非为了自己的幸福或得救,而把它作为目的本身人成了巨大经济机器上的一个齿轮,如果他有很多资本,便是一个重要齿轮;如果没有资本,便是个无足轻重的齿轮,但总是一个服务于自身目的之外的齿轮 ”西方社会出现的利益总体性维度丧失的状况,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也有所体现,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存在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当前一些人还没有从自发状态转向自觉的发展状态情况下,强调并认真把握利益内涵的总体性维度,对促使人们理性自觉地追求本真利益,并最终对和谐社会4建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二、批判性维度的利益: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双重性存在,利益内涵对现实具体的人也就呈现出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含义从批判性的维度解读利益的内涵,就是要寻求利益追求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要能体现出超越性的利益追求向度我们肯定利益的自然性、物质性内涵,也要兼顾利益的社会性、超越性特质,具体来说,就是批判性维度能够使形而下的利益时时反思、批判并力图打破自身物质性的限制,从而逐渐走向形而上的利益追求利益的社会性、超越性,但决不能忽视利益的自然性、物质性内涵,这是由人的存在本质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一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 ”马克思认为,人类不仅具有意识,而且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特殊存在物,他不仅将外部的自然环境看作对象性的存在,而且也能够将人自身看作对象来加以审视和反思,更重要的是人还能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意识。

马克斯·舍勒也深刻地指出, “人是永恒的‘浮士德’,是所有新事物中最好奇的动物,与包围着他的现实永不休战,永远在想方设法打破他的此时一此地一以此方式的存在和他的周围世界的樊篱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当时的自身现实 ”在马克思和舍勒看来正是人类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而且是宇宙中这样的一种特殊存在物,因而人才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才能不断从自然性向社会性的无限趋近人本质上不是静止的、生来就固定不变的存在物而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每—个生命体虽然永5远也不能摆脱本能和欲望的力量,但生来却具有一种向上的欲望,不断地力图打破自身的自然性、物质性的限制因素,不断追寻着自由,追求着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人这样的存在本质特征决定了批判性维度的利益内涵体现为自然性、物质性利益基础上的动态的社会性、超越性利益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舒适和方便同时,外部舒适的生活在新的层面引发了人的存在本性中对享乐的向往,二者的结合使一些人甘于享受这些具体的利益,导致了利益总体性维度丧失的同时,也逐渐丧失其批判性维度,从而使利益追求失去了超越性利益作为一个整体,其内在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之间的张力似乎不复存在超越性、社会性的利益内涵逐渐被自然性、物质性的利益内涵整合和容纳。

使得人的利益追求呈现出平面化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针对工业化和科技化时代的这一现状进行了揭示和批判马尔库塞曾指出:工业社会中“心灵的‘内在’向度被削弱了而正是在这一向度内才能找到同现状相对立的根子在这一向度内,否定性思维的力量——理性的批判力量——是运用自如的这一向度的丧失是发达工业社会平息并调和矛盾的物质过程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相应现象 ”正是人心灵中这一否定因素的缺席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益内涵中批判性维度的减弱,导致了利益的平面化发展与批判性维度的丧失因此,虽然人作为—个完整的个体在当今时代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强大的工业和科技的一体化进程中,但我们永远都不能失去反思、批判和超越的维度,对利益内涵的理解与合理利益的追求要体现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并追求超越性的利益价值向度这样人才能成为—个真正完整的个体,才能逐步走向全面发展 三、价值性维度的利益:实在性与意义性的统一 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一些人对利益的理解往往停留6于效用论、需要的满足等表层含义上,而不是从主体本身以及主体的活动来理解利益乃至从更深层的价值意义来理解,其原因不仅在于人们受狭隘的、短近实利等思维方式的影响,而且也在于人们对合理的利益和价值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因此,从价值性维度来解析利益的内涵对促进利益的合目的性发展及引导主体的活动不断实现本真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从价值性维度理解,利益绝不仅仅单纯体现为经济学意义上商品的使用价值,它还体现了商品交换价值及其背后所隐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利益并不仅仅是实体性概念,也体现为关系性概念,深层意义上的利益是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的生存所必需的自我本质确证的方式或状况李凯尔特对价值的界定有助于我们从价值性维度解析利益,他指出:“关于价值,我们不能说它们实际上存在着或不存在,而只能说它们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 ”“价值决不是现实既不是物理的现实,也不是心理的现实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有效性(Geltung),而不在于它的实际的事实性(Tatsachlichkeit)但是,价值是与现实联系着的,而我们在此以前已知道其中的两种联系首先,价值能够附着于对象之上,并由此使对象变为财富;其次,价值能够与主体的活动相联系,并由此使主体的活动变成评价 ”换句话说,价值就是指与主体相联系的对象以及主体的活动对主体的意义在这里,价值与财富以及评价虽然紧密相连却又是区分开来的我们认为,价值维度中的利益既包含实在性的、能指标化、量化的有形利益,更包括隐藏在物质利益背后的无形的、意义性的利益形式,因此,从价值性维度看。

利益是意义性与实在性的统一 从利益含义中的具体的、有形的形式看,当现代人处在全面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依赖性”阶段时,这一阶段将呈现为全球化、市场化的工具价值彰显的特征这时,商品、金钱等有形的利益在生活世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人们便主要通过商品交换来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具体需求和利益需求而商品属性中的使用价值附着在对象上,形成了财富,构成了利益中具体利益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人们在交换的时候同时也实现了利益中的形而上的意义,即在交换使用价值的同时,交换者不仅同时满足了自己具体的需要,他在交换自己使用价值的同时,自己的活动也得到了他人和社会的确认因为构成价值实体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他得到别人的承认就说明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确证了自己的劳动以及活动的本质力量,实现了自身的意义,即实现了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这时,人们便会产生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从而形成了人的形而上的利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通过价值获得的利益就体现了意义性与实在性的统一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种意义是否对社会、对大多数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主体感受,则需要做具体的分析。

价值性维度的利益所蕴涵的意义指对人(个体的人与“类”的人)来说的意义,既具有实在性,又具有意义性,是与主体活动相关的正面评价及对人的积极意义它体现着利益的合目的性和有效完整性 四、历史性维度的利益: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 利益的完整内涵是在人类历史演变中不断生成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