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通投资价值分析轻装上阵 1、 卫星导航技术领头羊1.1 发展三阶段公司成立于 2000 年,深耕卫星导航定位事业,是国内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 司,是首批获得授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分理服务单位,持续推动北斗产业 化应用、助力导航产业发展,为全球用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在发展过 程中,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北斗导航系列产品持续技术升级在“北斗一号”建 设过程中,公司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民用的开放,并成为北斗第一家的运营 服务提供商,目前在海洋渔业市场占有率超过 60%2007 年,“北斗二号”第一颗卫星发射,公司实现上市,开始筹划和构建基于自 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产业链核心产品及体系2009 年投资设立芯片公司和芯 星通,仅用一年时间发布了国内首款兼容北斗的多系统高性能 SoC 芯片,目前公 司芯片尺寸已由最初的 90nm 到最新的 22nm经历近 20 年的发展,今年北斗三 号全球组网正式宣布成功,公司同步推出 22nm 导航芯片2010 年收购徐港电子, 业务拓展至卫星导航应用规模最大的车载市场2014 年开始谋求规模化发展,配股成功发行;2015 年,收购华信天线和佳利电 子,卫星导航基础产品体系得到补充和完善,公司将卫星导航天线业务纳入体系, 并基于佳利电子自身在陶瓷元器件方面的技术积累和优势,开始向 5G 通信元器 件业务的拓展。
2017 年,开启国际并购,收购德国 in-tech 公司 57.14%%股权和 加拿大 Rx Networks 公司 100%股权,分别巩固公司汽车电子产业链能力和“云 +IC”发展1.2 一体两翼的布局公司目前业务分为三大业务体系,包括卫星导航业务、通信器件业务及汽车工程 服务业务,卫星导航是公司最早的业务,也是未来增速较快的业务,是公司的根 本,通信器件和汽车工程服务是两个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公司不断分析产业发展环境及自身优势,逐渐明晰未来发展路径,通过 内部投资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聚焦主业,采用资本运作的方式剥离非主业, 目前业务格局更为聚焦在卫星导航业务基础产品领域,保持国内龙头位置并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加 深海外市场布局与国际竞争,并在汽车智能网联业务方向持续提升研发实力和生 产制造能力;在汽车工程服务业务板块,维护现有客源与市占率,加快国内外全 线布局进度;在通信器件业务领域,保持投资力度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卫星导航板块已形成规模优势公司产品矩阵基本完善,包括主要应用于无人机、自动驾驶、测量测绘、精准农 业等领域的导航芯片/模块/板卡系列产品、导航定位天线、辅助导航定位服务, 以及汽车智能网联产品和海洋渔业运营服务,基本覆盖卫星导航产业链中游与下 游细分领域。
通信领域聚焦 5G 器件国产替代公司通信器件业务主要集中于佳利电子陶瓷材料制备技术,包括高温微波介质陶 瓷材料和低温共烧陶瓷(LTCC)材料其中 LTCC 陶瓷材料制备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的 LTCC 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目前,佳利电子正积极竞争海外市场一梯队席位,随着国内国产替代与技术升级, LTCC 需求有望继续提升1.3 经营处于转折期自 2015 年以来通过公司并购和内生增长,2015-2018 年年增长率均在 16%以上, 净利润在 2019 年出现较大的波动,为亏损 6.51 亿元,主要因为公司计提涉及 6个子公司合计 5.31 亿元商誉,但 2019 年毛利率并未有大幅度的下滑,同时我们 关注到 2020 年半年报现实毛利率处于提升状态,说明主业经营情况正常2019 年收入数据看出基础产品和智能网联设备合计占有 92%的比重,虽然基础产 品占比只有 42%,但其毛利占比为 55%,为最核心的产品线,我们预计随着北斗 高精度产品和 5G 器件国产替代的加速,基础产品的毛利占比将进一步上升1.4 技术基因较浓厚公司自成立以来,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始终为周 儒欣先生,持股比例为 26.95%,此外国家产业基金持股 10.99%,为第二大股东,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清晰。
公司主要管理层技术基因浓厚,维持上层战略制定与业务布局专业能力稳定,推 动公司形成技术为主要导向的发展规划与模式2、 北斗导航将高速发展2.1 三个发展阶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 要时空基础设施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推进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 系统发展道路,已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1994 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 年, 发射 2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 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 年,发射第 3 颗地球 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4 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12 年, 完成 14 颗卫星(5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 4 颗中地 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 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第三步,建设北斗三号系统。
2009 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20 年将完成 30 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继承有源服务和无 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 救服务,同时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 和区域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此外,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地基增强系 统的数据,可以实现卫星导航厘米级定位精度目前国内有多个主体或已建成或在建设中,或宣布要建设,包括国地信、千寻网 络、六分科技、中国移动、国家电网、中国铁塔等其中国地信、千寻网络、六分科技主导的地基增强系统都已建成,中国移动、国 家电网主导的地基增强系统正在建设中,中国铁塔宣布要建设,但尚未正式开展2.2 全产业链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大体分为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其中空间段和地面段相 对于用户段而言是上游,是基础设施,用户段内又细分为上游的基础器件、中游 产品与终端以及下游应用服务三部分2.2.1 上游:导航卫星的研制、发射及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导航卫星的研制与发射中国北斗导航卫星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五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单位承 担主要系统总体研制工作。
例如最初部署的 16 颗卫星都是由航天五院研制,第 17 颗导航卫星由中国电子科 技集团研制,第 18、19、20 颗导航卫星由航天五院研制,第 21 颗导航卫星由中 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等,系列星载设备的研制还涉及多家单位中国北斗系列导航卫星的发射通常是在西昌卫星中心进行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北斗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增强系统等目前,中国 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都参与了地面设施的建设,比如,2015 年 3 月 30 日发射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第 17 颗)的地面运行控制系统(包括 主控站测量通信、星间链路地面管理、星地对接、在轨测试、有效载荷地检等多 个方面)均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的第 54 研究所承担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自 2017 年 7 月提供基本服务以来,在系统服务区内提供实时 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增强定位服务,已在交通、地震、气象、 测绘、国土、科教等行业领域进行了应用推广截至目前,已形成四张全国网络,包括国土资源部国地信网络、千寻、六分科技 和中移智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合力 5G 通讯,为公司下一步高精度云服务的 业务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2.2 中游:基础产品与系统集成、应用终端产品基础产品与系统集成:北斗基础产品主要包括芯片、模块、天线、板卡(OEM 卡)、 GIS/地图等目前,北斗导航应用终端产品,北斗/GNSS 基础产品已实现大众应 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持北斗三号系统信号的 28nm 芯片已在物联网和 消费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2nm 双频定位芯片已具备市场化应用条件,全频 一体化高精度芯片已经投产,北斗芯片性能再上新台阶应用终端产品:终端产品包括测量型接收机、软件导航接收机、位置服务(LBS) 终端、抗干扰地面监测接收机、多模导航终端(BD-1/GPS 终端)、BD-2/GPS/ Galileo 接收机、卫星导航测试终端等,广泛用于智能、计时培训、车辆定 位、个人位置服务等目前,国内行业中游相关标的有北斗星通、中国卫星、合众思壮、四维图新、国 腾电子、上海华测等2.2.3 下游:北斗导航应用服务从细分服务市场来看,北斗产业可以细分为三类:军事与安全服务主要涉及国防安全、公安、能源、电力、金融等领域;行业应用服务主要涉及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林水利、气象、国 土资源、环境保护、公安警务、测绘勘探、应急救援等行业的推广使用;消费服务市场主要涉及社会服务、旅游出行、弱势群体关爱、智慧城市等领域。
目前,北斗导航运营服务提供商相关标的主要包括北斗星通、国腾电子、海格通 信、中国卫星、中海达、合众思壮、神州天鸿、国智恒、中兴恒和、上海普适等2.2.4 市场规模已超 3000 亿元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数据,2019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产值已达到 3450 亿元,同比增长 14%其中,中游设备终端对产值贡献比例超过 46%,下游 运营服务的产值占比为 43%,上游基础产品产值占比约 11%预计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的性能逐步加强,下游应用服务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以高精度、精准导航、科技旅游、农林植保等为代表的民用领域发展潜力较大2.3 细分市场多线发力中2.3.1 传统市场趋于稳定北斗系统应用已形成以测量测绘为代表的高精度产品市场和以和穿戴设备 等为代表的传统导航产品市场高精度产品市场是一个十万级容量市场2019 年高精度市场产值达 74.8 亿元2019 年国内高精度接收机出货量超过 20 万(台/套),其中国产高精度接收机销 量已占 50%以上;高精度天线出货量 31 万只,其中国内生产的产品超过 24.4 万 只传统导航产品市场是一个亿级容量市场截至 2019 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 及模块销量已突破 1 亿片,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 4.6 亿台,其 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销售量达到 3.72 亿台,其中 4G 3.59 亿部,5G 1376.9 万部。
目前,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已推出多款兼容北斗的 通导一体化芯片,智能已成为卫星导航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同时,2019 年我国发布了北斗高精度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该方案将大幅提升 可穿戴设备的定位精度和定位可靠性,实现亚米级定位,可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儿 童手表、老人手环、对讲机、等设备中2019 年,我国可穿戴设备销量达 9900 万台以上,后续随着 5G 的商用以及市场 不断的增长,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将形成卫星导航应用新的大规模增长点2.3.2 新应用不断涌现全球 GNSS 细分市场近年来呈现新的变化并得到进一步拓展,行业主要推动力有 公路、授时同步、无人机等除原有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