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公务员冲刺指导:申论概括题得分要诀 概括力量是公务员的根本力量,也是申论考试的必考工程,但是从阅卷状况看,概括题得分率却很低,平均得分缺乏60%,因此概括题往往成为拉分的重镇 一、概括题失分的缘由分析 1. 客观的采分模式是得分率低的主要缘由概括题一般采点给分,每个采分点2-5分不等,一般20分的概括题,采分点大约在6-10个人的思维方式差距很大,阅卷者和答卷者的思维存在的差异也很正常,但是假如考生没有领悟命题者的出题意图,造成答题思路与答案差距过大、与阅卷者思维的差距较大,那么往往会消失答卷者的答案采分点较少的状况,这也是考生得分过低的主要缘由 2. 规律混乱是得分率低的重要缘由概括题一般明确要求“条理清楚”,在详细的阅卷中,这个工程是有分的,详细表现为有的概括题会明确说明“框架规律分”,只要分类精确,即使没有采分点也可以得框架分还有的会对规律混乱的概括进展“限高”,比方:规律不清者得分不超过50%这就意味着即使采分点全部达标也只能得一半分数。
3. 字数的限制也是得分率低的另一缘由概括题一般字数限制在200-500字,一般说来,国考相对大方些,从07、08、09年的状况看,概括题的字数分别在500、500、300字,这个字数还是比拟富裕的而省考的规定相对紧急些,有的省份在字数上甚至要求150字,这就给概括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有些考生的语言略微不精练就会超过字数要求或由于节省字数而“漏点”的状况,这些都是造成得分率低的一个缘由 4. 考生概括力量不高或不了解规章也是得分率低的重要因素极少数考生不了解概括题的规章,一味拔高致使脱离材料,而不能采中点,或者是说话罗里啰嗦,乱抄材料,缺少规律性,同样没有采分点 二、概括题的题型分析 1. 概括主要内容这种题型是概括题的“元老”,难度较大诸如缩写、汇报、综述、写关键词等均属此类 2. 概括主要问题这种题型是概括题的“新秀”,难度稍小,也显得人性化 3. 概括单一问题比方概括某大事的缘由、影响,2022国考就是概括网络的影响还有就是概括某大事的现状和趋势,概括材料的思路等2022年国考就是概括农村农夫问题的两种思路 概括主要内容有点难为人,材料一大堆,如何取舍很麻烦相对来说,概括主要问题和单一问题都比拟明确,08、09两年的国考命题趋势以这两类为主,故显得人性化一些。
各省级考试也有向国考靠近的趋势,但以概括主要内容为主的考试照旧较多 三、概括题的答题目标 1. 点多采分点肯定要够,宁多勿缺 2. 条理清楚 四、概括题的应对方略 1. 根本方略——抓段意 看到这一点,大家不免产生老生常谈的疑问,但越是老生常谈,越是重要俗话说,发出亮光的不肯定是金子,越是宝贵的东西往往发出严厉的光荣,心浮气躁者常与真理擦肩而过概括题的根基在于概括段意,把每一段的段意概括出来,然后堆在一起,分一下类即可需要留意,概括题需要的段意与语文课的段意有区分比方语文课需要的段意往往是“该段反映了网络带来的影响”,而概括题需要的段意要说明详细什么影响也就是说,概括题需要段意首先是个“筐”,然后还需要装进去东西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读到这里,考生可能会有两个问题: 第一,这样抓段意会不会超过字数?一般说来没有问题,以国考为例,这两年最少字数也有300字,而材料字数在8000字左右,大的标号段在11段左右,一般每一个标号段用3-5个关键词就可以概括,这样每一标号段需要字数25字足够,11段300字足够,去掉重复的、与主题无关的,一般材料200字左右就可以解决。
300字绰绰有余500字的概括题同理以09国考为例,除了第一标号段胡锦涛讲话的概括比拟重要,需要字数较多外,其他几段很简单就可以概括中间有关日本、世界粮食危机的材料与此题无关,第11标号段是网友的意见,也与此题无关,因此,但凡与此题有关的关键词全部抓出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不会抓关键词怎么办?抓关键词是个含金量很高的技术活一般说来,关键词往往以“名词”为中心,或者是名词短语,或者是动宾短语,或者是主谓短语比方,“污染严峻”是主谓短语,“引进人才”、“重视立法”是动宾短语,“宣传训练”是名词短语也就是说,关键词一般得有详细的“核”,这个核一般是名词,让人详细可感一些副词、介词、形容词假如单独消失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些详细的数字、人名、地名往往不会是关键词,固然,有些地名需要在概括里消失,其本身可能不是采分点,但是可以表示规律次序比方,南京采纳“禁讨区”治理乞丐,这句话真正是采分点的只能是“禁讨区”三个字,但是“南京”也是有意义的,表示的是规律挨次像“杭州实行各种有效措施”这样的话,没有详细的“核”,可以归之为“水货”,这样的表达是不能得分的 2. 二级方略——分类 分类是个大问题,关系到“条理清楚”目标的实现。
一般说来,可以有两种分类方式:一是纵向分类,即根据现象、影响、缘由、对策来分;二是横向,一般有像正面和反面,工业、农业、效劳业,政治、经济、文化,机遇和挑战,国内和国外等并列的几个方面对于一个概括题,可以先考虑是否用横向,假如感觉横向不适宜,再考虑纵向 一般说来,依据阅历不完全归纳,概括主要问题和概括单一问题往往用横向分类较多,而概括主要内容用纵向分类较多 比方,国考09年概括主要问题就是横向——工业和农业,国考08年是概括单一问题,也是横向——正面和反面,国考07年概括主要内容是纵向排列 纵向挨次是社会问题的内在挨次,要说清晰一个问题必定要涉及现象、影响、缘由、对策四个方面就像我们穿的衣服,没有人详细规定应当有领口、袖子,但是假如一件衣服没有这些要素,这件衣服如何穿?所以,概括题要先看是否能用横向挨次,如何不适宜再考虑纵向,由于纵向是社会问题的内在纹理 3. 三级方略——技巧 做好以上两步,概括就根本没有问题了剩下的还有几个留意的方面: 第一,尽量使用材料的原话概括 其次,尽量标号 第三,先在草稿纸上打草稿,然后再写到答题纸上,不要一边找一边写 第四,不要片面拔高,就事论事即可。
第五,假如遇到概括“本质”之类的需要高度抽象的要求,可参考权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