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近代哲学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68KB
约39页
文档ID:51735081
西方近代哲学2_第1页
1/39

第二节: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Ø一、笛卡尔(1596-1650) :我思故我在;Ø1、生平及著作:Ø《第一哲学沉思录》Ø《方法谈》Ø《哲学原理》2、主要思想Ø(1)天赋观念论:笛卡尔根据观念的来源不 同把观念分为三类:“在这些观念中间, 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 有一些是从外 面来的,有一些是由我自己制造出来的 ”这三类观念对应着三种心理功能, 外来 的观念依赖于感觉;虚构的观念借助想象 ;而天赋观念则出于纯粹理智Ø天赋观念:数学公理和道德准则;Ø(2)我思故我在:有信念的怀疑——自我(心 灵),上帝,物体;思维与广延Ø(3)心身二元论:Ø松果腺;Ø心身交感;Ø动物是机器Ø(4)方法论:理性演绎法的奠基者Ø真理性的知识只能来自直觉与演绎:直觉的知 识是不证自明的观念,它只是来自理性自身的 光照Ø理性演绎是以天赋观念和直觉知识为基点所进 行的任何带有必然性的推理三、约翰·洛克 (John Locke, 1632—1704)Ø1、生平及著作;Ø《人类理解论》Ø《政府论》2、主要思想Ø(1)知识论Ø1)白板论: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Ø驳普遍同意论;Ø驳理性发现论;Ø驳天赋道德观念论;Ø2)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Ø经验来自于感觉和反省:对物体的感觉和 对观念的反省;Ø内部感官:知觉、思维、怀疑、信仰、推 理、认识、意愿等。

Ø3)知识的等级:Ø感觉的知识:苹果Ø直觉的知识:圆与方Ø论证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Ø4)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第三种性质Ø第一性的质:本质:广延、体积、动静、数 目、结构Ø第二性的质:属性:色、声、味Ø第三性的质:作用:使对象发生变化的作用 ,如火使木头烧焦;三、莱布尼茨(1646-1716)Ø1、生平及著作:Ø《单子论》Ø《新系统》Ø《神正论》基本思想Ø(1)天赋观念论(大理石的条纹与琢磨论 )l(2)普遍语言的设想:巴比塔的重 建;从中国易经八卦和汉字得到的 启示;意象言的一致性;Ø(3)单子论 1)“数学上的点”是不可分的,但是它没有 广延,只是抽象思维的产物而没有现实的存 在;2)“物理学的点”具有现实性,不过它是无 限可分的,因而不是具有统一性的实体;3)“形而上学的点”是既现实存在又是真正 不可分的实体这种“形而上学的点”就是 “单子” 宇宙万物的实体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或者 三个,而是无限多个因为实体作为世界万物 的本质,一方面必须是不可分的单纯性的,必 须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必须在其自身之内就 具有能动性的原则这样的实体就是“单子” 所谓“单子”就是客观存在的、无限多的、 非物质性的、能动的精神实体,它是一切事物 的“灵魂”和“隐德来希”(内在目的)。

A 单纯性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单子” 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monas,意即“一个”或 “单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复合的,因 而一定有单纯的实体,因为复合物无非是一群 或一堆单纯的东西,所谓“单纯”就是没有部 分的意思”既然没有部分,也就没有广延或 形状,因而是不可分的所以,单子一定是精 神实体,莱布尼茨有时也称之为“灵魂”或“ 活的零”单纯性是单子的基本规定,莱布尼 茨由此而推演出了单子的一系列特性 B 复多性单子是无限多的因为世界上的事 物都是复合的和无限的,因而组成这些事物的 单纯实体就不是两个或三个(笛卡尔),也不 是一个(斯宾诺莎),而是无数多个C 永恒性单子是单纯的实体,因而没有广 延、形状或部分,所以是不可分的这就是说 ,单子不会像自然事物那样通过各个部分的组 合而产生,通过各个部分的分解而消灭单子 的产生与消灭只能出于上帝的创造和毁灭,这 无异于说单子是永恒存在的D 单子之间相互独立既然单子是单纯的, 没有广延或部分,就不可能有什么东西可以进 入其内部而造成变化,单子的“偶性”也不可 能离开实体而进入其他的单子所以,单子之 间没有“物理的影响”,不存在任何真正的相 互作用。

莱布尼茨形象地说:“单子并没有可 供某物出入的窗户E 质的区别单子是单纯的,没有广延,因而相 互之间不存在量的差别而存在着质的差别因为世 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多种多样,如果组成事物的 实体即单子没有量的差别,就必然具有质的差别 于是,莱布尼茨提出了一种“普遍差别原则”或“ 个体性原则”:“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 子不同因为自然界中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一样, 不可能在其中找出一种内在的、基于固有本质的差 别来”由于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其本性在于 表象或知觉,所以单子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就造成 了它们在质上的区别F 单子是自因单子是单纯的,没有部分, 因而它的变化和发展不可能来自外部,只能出 于它的内部原因,这也符合实体独立自存而能 动的原则所以,单子一定是自身完满的“自 因”:“我们可以把一切单纯实体或创造出来 的单子命名为‘隐德来希’,因为它们自身之 内具有一定的完满性,有一种自足性,使它们 成为它们的内在运动的源泉,也可以说,使它 们成为无形体的自动机”既然如此,每个单 子就都是“携带着过去”又“孕育着未来”, 出于自身目的而活动的实体G 连续性:从“单子的单子”上帝到最低级的单子, 其间存在着无限多的等级,这些等级之间没有分离的 间隔,因而整体是连续的。

不仅如此,每个单子从一 种知觉到另一种知觉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所以他 提出了一条准则,“自然从来不飞跃”,这就是“连 续律”这条规律是说,我们永远要经过程度上以 及部分上的中间阶段,才能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这就是说,在单子与单子之间存在着无数等级的 单子,因而在相邻的两个单子之间,一方面有差别, 另一方面其差别又是无限小的因而所有的单子就构 成了一个从上帝这个最高的单子到最低级的“原始的 隐德来希”的无限的连续的序列每个单子都是“不 可分的点”,而全部单子又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整体 ,莱布尼茨就是这样来解决机械论实体观的矛盾Ø4)预定和谐:上帝在创造每一个单子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一 切单子的全部发展情况,他在安排好了每个单子各 自独立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使其余的单子各自作 相应的变化发展,因而全部单子的变化发展就自然 而然地和谐一致,始终保持着整体的连续性因此 ,整个宇宙就好像是一支庞大无比的交响乐队,每 件乐器各自按照预先谱写的乐谱演奏不同的旋律, 而整个乐队所奏出来的是一首完整和谐的乐曲Ø5)两种真理:“我们的推理是建立在两个大原则上,即是 :(1)矛盾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判定包 含矛盾者为假,与假的相对立或相矛盾者为真。

以及:(2)充足理由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 们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 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 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 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有两种真理: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推理 的真理是必然的,它们的反面是不可能的;事实 的真理是偶然的,它们的反面是可能的 二、大卫·休谟(David Hume 、 1711-1776) Ø1、生平及著作:Ø《人性论》Ø《人类理解研究》2、主要思想Ø(1)怀疑论Ø1)实体是否存在不可知,可知的只是我自 己的感觉和知觉Ø2)外界是否有客观必然性不可知,可知的 只是我的习惯和联想Ø3)是否有上帝不可知,可知的只是人们对 于上帝的观念Ø(2)知识论Ø1)将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在感觉和情绪 中强烈冲撞的知觉是印象,而微弱的知觉 是(如由记忆和联想而产生)观念Ø2)所谓的因果必然性知识只不过是知觉的 习惯和联想的结果Ø(3)伦理学:提出了功利主义和情感主义的 道德观ØA 道德与其说是理性判断出来的, 不如说是 被人感觉到的,ØB 德性的本质就在于产生快乐,恶的本质在于 给人带来痛苦二、康德的生平及其著作:Ø《纯粹理性批判》Ø《实践理性批判》Ø《判断力批判》Ø《未来形而上学导论》Ø《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第六章:德国古典哲学Ø第一节:康德的批判哲学: (Immanuel Kant,1724-1804)Ø一、德国哲学的历史背景:与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处 在非常落后的境地。

当英法等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相继确 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之时,德国仍然处在封建割据的状态,以 至于年轻的黑格尔悲叹:德国已不成其为一个国家然而, 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德国始终处在欧洲文化的 影响之下,所以尽管德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极其落后,但 在文化领域却卓有建树,终于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时,走在 了文化领域的最前列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年代:莫扎特、 贝多芬、莱辛、哥德、席勒、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二、主要思想:Ø1、先验的认识论:经验—先验—超验Ø(1)物自体与现象界Ø(2)时间和空间是人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Ø(3)知识的源泉:感性与知性:思维无内 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Ø2、实践理性批判:Ø(1)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批判,以说谎 为例;Ø(2)先天的道德律:绝对命令:动机论Ø3、判断力批判;Ø(1)审美愉悦是超脱了任何利害关系,对对象存 在无所欲求的自由的快感望梅止渴)Ø(2)崇高是一种不可比较的,不可测量的绝对 的大,是心灵借助理性的力量让想象力活跃于 理性理念的无限世界中所产生的Ø(3)天才是对艺术定规则的一种才能天才具 有典范性、创造性和自然性只有艺术领域有 天才,科学因要遵从规范,所以无所谓天才。

第二节: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 Ø一、生平及主要著作: 《精神现象学》(1807) 《逻辑学》(1812-1816) 《哲学全书》(1817、 1827、1830) 《法哲学原理》(1820)二、主要思想Ø1、精神现象学:意识的发展历程:Ø感性确定性—知觉—知性—自我意识—理 性—精神—宗教—绝对知识Ø2、逻辑学:Ø(1)辩证法:正—反—合Ø(2)存在论(质、量、度)—本质论(纯粹 反思、现象、现实)—概念论(主观概念、客 体、理念)Ø3、自然哲学:Ø力学——物理学——有机学Ø4、精神哲学:Ø(1)主观精神:灵魂——意识——精神本身 (理论、实践、自由)Ø(2)客观精神:抽象法——道德——伦理( 家庭、市民社会、国家)Ø(3)绝对精神:艺术——宗教——哲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