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学习心得体会近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为新时代耕地保护立下了铁规矩、划定了硬杠杠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广大党员干部以“永远”的姿态,时时、处处、事事绷紧耕地保护这根弦,把“藏粮于地”真正落到实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洪流中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警钟长鸣“时时进”,让红线意识永远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退一尺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种建设项目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增加,耕地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若缺乏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持续认知,就容易在发展的浪潮中忽视耕地保护的底线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提升保护意识作为“必修课”一方面,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逐章逐条研读《办法》中“禁止行为清单”“监管责任划分”等核心内容,结合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耕地保护的要求,深刻理解“保护农田就是保护民生、保护未来”的内涵,避免“被动学”“表面学”另一方面,要结合基层调研深化认知,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农田现状,倾听种粮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诉求,将政策条文与实际情况结合,真正把“为什么要保护”“保护的底线是什么”想清楚、弄明白,进而以清晰认知为群众做好政策解读,带动全社会形成“护田有责”的共识。
寸土不让“处处实”,让监管触角永远耕地保护,关键在严,要害在实从“田长制”到“天眼”卫星监测,从日常巡查到群众举报,每一寸耕地都不能成为监管盲区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监管触角延伸到每一块田间地头一方面,要织密“人防+技防”网络,县乡村三级田长要定期带着“一张图、一本账、一把尺”下沉一线,现场丈量、现场比对、现场签字确认,对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同步用好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打造“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监管格局,让违规用地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耕地保护红黑榜,鼓励“随手拍”举报,建立举报奖励和反馈闭环机制,用群众的眼睛盯紧每一寸耕地;对发现的违法占地行为,要以零容忍态度雷霆出击、快查快办、公开曝光,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真正让耕地保护成为时刻“”的高压线践行如恒“事事细”,让责任担当永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耕地保护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需要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行动来推进无论是土地规划调整、农田水利建设,还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都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广大党员干部要立下军令状、排出时间表、画好作战图,把耕地保护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
要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措施在一线落实,尤其要聚焦补充耕地、撂荒地复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环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每一块新增耕地都经得起历史检验同时,要把耕地保护与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统筹起来,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粮经轮作等高效模式,让农民在守护耕地中尝到甜头、看到奔头、更有劲头,真正实现良田粮用、良田增产、良田富民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