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研说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下面我将从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编写体例与意图、内容结构与教材特点、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性整合、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交流一、 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1、 课程总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认识 3500 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阅读、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2、阶段目标: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如下:(一)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二)认识 450 个字,会写 35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四)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五)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七)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八)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十)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十一)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说课标——说内容目标第一单元目标要求识字写字 : 1.主动识字,认字 61 个,会写 42 个生字 2.掌握汉字常用的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书写美观汉字。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写字习惯4.学习独立识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 阅读1.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 的习惯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语气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4.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体验情感口语交际1、能使用普通话简要讲诉自己眼中的秋天景色2、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习作 1.对写话有兴趣,写秋天的美丽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积累的词汇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综合性学习:有好奇心,主动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观察所得说教材一、教材的编写体例与意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是由目录、八组专题、生字表(一)(二) 、略读课文四部分组成每组专题延续一年级下册体例依然由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部分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一脉相承, 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丰富语文积累,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使读写听说训练螺旋式上升。
本册教科书着眼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阅读方法,提高自主独立阅读的能力二、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教材的八个专题依次是: 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下面我们以第一单元为例来看一下单元的知识体系: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主题多彩的秋天,接着是四篇课例,每一篇课例有课文和课后练习两部分组成.课后练习一般是 4 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说说写写",体现了低年级写字阅读写话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部分课文后面还增加了"我知道"这一栏目.如教学识字 1 课,可以让学生课外搜集一些用来描写秋天的词语,比如“一叶知秋、春花秋月、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风过耳”等,把这些词语抄写在小册子中,提醒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并能够在以后的说话、写话中灵活运用部分学过的词语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本文的课后练习有这四部分:我会认,认识 11 个生字;我会写,会写 10 个生字;我会读."语文园地"包括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我们仍然以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来了解一下它的知识体系:(一)、我的发现,引导孩子发现利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
二)、日积月累,这部分包括两项内容:读读背背、我会读.1 、 “我会读”锻炼孩子的词语的识记,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2 、"读读背背"是锻炼孩子的朗读与背诵能力三)、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本次"展示台"可以展示手工制作也可以展示图画或者贺卡.之后的几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三、编写特点1、从本单元开始,课本不再全文注音对学生识字提出了更高要求2、教材围绕主题展开,每一单元以单元导读、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形式进行主题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3、课后练习沿袭一年级课本的“我会认” “我会写” “我会读” ,巩固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中开始重视写话,以此巩固用字,提高表达能力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性整合横向整合从内容上看《识字 1》从多角度呈现秋日风光,为学生积累词汇提供丰富的素材。
《秋天的图画》描绘秋天的丰收场景,赞美劳动,语句优美、朗朗上口《古诗两首》展现古人眼中的秋天表达诗人对秋的喜爱和赞美 《黄山奇石》通过对黄山奇形怪状的巨石的描写,赞美大自然的神奇《植物妈妈有办法》展示了自然界植物传播种子的奥秘,揭示大自然的神奇本单元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赞美了勤劳的人们从形式上看课后泡泡,口语交际课后练习等部分都是围绕多彩的秋天展开的,我们可以看到本单元 学思结合,环环相扣,凸显主题的特点纵向整合对于四季的主题在一、二、三年级的上下册里都有体现五、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一)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景色变迁引导学生多方式表达秋天读中悟情,加深体验注重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能力培养注重词语积累,基础知识巩固(二) 、评价建议课前提出自学要求关注学生材料收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课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提出表扬,树立榜样 课后,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以正面评价为主,强化正效应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烈的资源意识来源于教师对“语文”的正确诠释与把握语文是“生活性”的, “生活”就是资源;语文是“时空性”的, “存在”就是资源;语文是“渗透性”的, “学科”就是资源, “课堂”就是资源;语文是“主体性”的, “学生”就是资源。
有了对语文的正确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便随之增强1.“活动”资源 利用一些活动进行语文学习,如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趣味活动、语文创新活动、语文班队活动、语文竞赛活动等2.“空间”资源学校可以有新旧,教室可以有大小,但“空间”的存在却是一样的可以在校园内的合适位置设立一些标牌,置“语文”于其内、于其上特别是墙壁的利用,可以在教室外走廊的墙壁上布置一些专栏,出一些专刊;在教室内的墙壁上开辟“学习园地” 有的教师把上课用的黑板也“多功能”化了,左边写上一些格言警句,右边抄上一两首古诗,隔一两天就更换内容,把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到了“极致” 3.“资料”资源 如书籍、图片、标本、实物、信息、事件等4.“文本”资源 有的教师读一篇课文,能够把课文读得越来越“厚” ,学生也学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投入,这便是有效地开发了文本资源的缘故如课文中的空白点、浓缩点、有趣点、关键点、矛盾点,都可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筛选和整理加工,便会使课堂异彩纷呈 5.“主体”资源 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班级中总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应该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将这些资源开发出来,并利用好,教师可以省去好多“教功”以上是我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