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应用技术规程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7.90KB
约14页
文档ID:516047900
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1/14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应用技术规程DB33/T >o

如何在保证工程质 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现场混凝土浇筑工程量、减少施工占地和工期,使桥梁建设更环保、 少干扰、更安全、高质量及低消耗, 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 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桥墩的桥梁 结构, 是加快施工速度、 减少现场污染、 实现低碳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所谓装配式混凝土桥 墩的桥梁结构,是一种将混凝土桥梁下部结构中桥墩的主要构件在工厂或预制场集中预制、 现场拼装的桥梁装配式建设技术发展较晚, 其难点在于接缝的抗震性能 第一座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桥墩技术建造的典型桥例是美国 用有粘结后张预应力筋联接, 环境制约与工程进度等问题, 大一些地震危险性低的地区,桥墩在一些方面的也存在局限性 制墩柱施工一般先预留管道(如 种施工方法很容易导致在墩柱就位或者插入预应力筋时护套破坏,1978年开始建造的Linn Cove高架桥,该桥下部桥墩预制节段采 环氧接缝构造, 增强耐久性, 通过采用装配式技术顺利解决了 成为装配式技术应用的一个典型工程范例 随后在美国、 加拿 装配式混凝土桥墩技术应用逐渐增多 现阶段, 装配式混凝土 比如耐久性与抗震性能并不如现浇的桥墩优良 首先, 预 PE护套),将墩柱就位好后再插入预应力筋并进行张拉。

这 以致预应力筋暴露在外影响耐久性; 其次, 混凝土在使用阶段的裂缝以及墩柱接缝位置的开裂也容易导致钢筋腐蚀从 而影响其使用功能 而且虽然国外对于装配式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作了一些研究, 并进行 了一些实验,但在役的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并没有经受过地震的考验为了促进和指导装配式技术在桥梁下部结构的应用, 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战 略要求, 科学合理缩短施工周期, 最大限度降低桥梁施工对交通和社会环境干扰的影响, 进一步保证安全质量,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实现人本化施工管理,推行工厂化、机械化等现代 化施工手段,全面促进桥梁行业的进步,并明确装配式混凝土桥墩的设计及施工技术要求, 制定本规程1.0.3 本规程不能代替所有技术标准,故装配式混凝土桥墩设计及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2-201 8 ) 、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CJJ 166、《公路桥梁抗震 设计细则》JTG/T B0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等国家和浙江省地方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 基本规定3.0.1 根据灌浆套筒连接及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不同的锚固力学机理及施工可行性, 本条提 出了灌浆套筒连接及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的使用范围, 其中这两种连接模式由于制作工艺及 压浆工艺的可靠度高于常规的连接模式, 因此可布置在同一断面 由于高墩柱受限于运输吊 装条件,可采用分段预制、节段间连接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方案, 分段数量建议尽量少,以 减少现场工作量3.0.2 桥墩预制拼装方案和预制能力、 运输能力、拼装场地条件、 吊装能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因此在设计阶段必须加强和相关单位的沟通协作, 因地制宜地制定桥墩预制尺寸和形状, 并 尽量统一, 使得预制拼装技术真正实现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根据实际情况,构件的预制方 案主要受限于运输条件,因此建议预制构件的运输重量控制在 200t 以内3.0.6 为进一步保证成品质量, 墩柱、 盖梁应在专业的预制工厂内生产, 厂内应配备如钢筋 数控加工、胎架、台座、模板、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生、预应力张拉、大型 吊装、运输等一整套设备和相应的生产工具4 材料4.2 混凝土4.2.1~4.2.2 国外已大量应用高性能混凝土,而国内由于种种原因较少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由于预制采取工厂化生产模式, 混凝土质量比较容易受控, 因此为保证质量和推动混凝土行 业进步, 推荐使用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对原材料要求比较高, 因此在总结杭 州地区高性能混凝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原材料性能指标要求4.3 钢筋4.3.3 预制拼装技术对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钢筋加工精度也提出了要求, 因此钢筋在 下料时应确保钢筋平直、无弯折、端部磨平4.4 灌浆料4.4.1 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是两种连接模式均需使用的填充料, 其物理力学指标是保证结 构安全、可靠、 耐久和可施工性的重要因素, 其组分构成是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以高强骨 料及高性能外加剂 .如石英粉、微硅粉、纳米硅、聚羧酸减水剂等在参考国外和国内房屋 建筑预制拼装相应灌浆料技术指标的基础上, 本规程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试验, 得出了适用于 预制桥墩的具体技术指标,并在附录 B 中提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4.4.3 为确保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质量可靠, 应采购具有专业资质的厂家生产的产品, 同 时为方便运输和投料,每袋重量宜为 25kg 或 50kg4.4.4 由于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受潮后物理力学指标会发生较大改变, 因此出厂后和开封 后均应尽快使用,特别是开封后如有剩余应立即废弃4.5 砂浆4.5.3 对于不同类型构件, 如墩柱与承台、 墩柱与盖梁, 考虑到拼接缝的有效施工时间和强度等级,应选择有效施工时间较长的高强砂浆。

4.6灌浆套筒-成本比优势非常明461由于球墨铸铁具备良好的物理、力学、机械加工性能,同时强度 显,因此建议采用球墨铸铁462 灌浆套筒的作用是将一根钢筋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因此在工厂预制安装部分可 采用现场灌浆连接或者直接采用机械连接 本规程称工预制安装采用现场灌浆连接的套筒为整体灌浆连接型套筒,见图 1工厂预制安装采用机械连接的套筒为一端灌浆连接一端机械连接型套筒,见图 4-11 :坏僵*韋忖.I || VVL,J N怕TTL ' 睛覽“ Ji JUKII8)悟慷谕報连捲眾狂衢爪意阳 汕、整体童据违懵住恋箭实制陽图4-1整体灌浆连接型套筒463根据试验研究,对于整体灌浆连接型套筒, 为保证钢筋、灌浆料及套筒体系可靠,套筒一端钢筋锚固长度不能小于 8d(d为被连接纵向钢筋直径);为保证压浆质量,压浆顺序应由下至上,并保证在压浆口下缘布置一道箍筋, 因此,压浆口下缘与端部净距应大于 20mm :由于整体灌浆连接型套筒分现场拼装端和预制安装端,安装时应特别注意4.6.4根据试验和理论研究, 对于一端灌浆连接一端机械连接型套筒, 为保证钢筋、灌浆料及套筒体系可靠,现场灌浆拼接端钢筋锚固长度不能小于 10d( d为被连接纵向钢筋直径)。

4.6.5用于预制拼装桥墩的连接套筒,需满足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 中对连接套筒性能的要求, 同时考虑到塑性铰区反复地震荷载下套筒内钢筋存在拔出的风险,这会导致墩柱承载力和延性能力降低,因此提出断于母材(钢筋) ,即灌浆套筒的抗拉强度大于等于被连接钢筋的实际拉断强度4.6.7为满足预制和拼装施工,灌浆套筒生产厂家应提供一整套配件, 包括压浆管、出浆管、压浆后的止浆塞、厂内预制用的定位销等,其中压浆管、出浆管宜为非金属材料4.6.9鉴于灌浆套筒的实际制作工艺有别于常规的机械连接接头, 产品可靠度相对较高, 因此根据实际工程的应用总结,提出了灌浆套筒的检验要求Z卄領如什仆儿25%詡甘收件他,2

我国现行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B02-01对受拉直筋锚固于强度大于 C40 混凝土,建议锚固长度大于 30d,考虑抗震影响,建议增加 10d美国AASHTO建议的锚 固长度计算见下式:0.02Abfy0.8 0.75,0.06dbfy24db(4-1)考虑到预制墩柱中金属波纹管灌浆料强度可达 100MPa,因此,波纹管中钢筋的锚固长度可适当缩短,参考国内外已有的试验成果,可缩短至 24d ,4.7.3为保证压浆质量,压浆顺序应由下至上,并保证在压浆口下缘布置一道箍筋,因此, 压浆口下缘与端部净距应大于 20mm5 设计5.1 一般规定5.1.1~5.1.3 采用灌浆套筒或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建造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已有的试验 研究表明, 正常使用状态下, 预制桥墩性能要求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桥墩基本相同, 因此可按 现浇混凝土桥墩进行设计5.1.4 已有试验研究表明, 灌浆套筒布置在墩柱中时将使得布置金属套筒范围的截面强度增 大,同时也将使得该局部区域刚度增大 因此,在墩柱静力计算时,应考虑金属套筒对该墩 柱强度和刚度的影响。

但由于截面与配筋形式多样, 统一的影响系数难以给出, 具体墩柱形 式可通过试验或精细化分析来予以考虑, 如偏安全考虑, 在验算墩柱强度和变形时, 也可忽 略该金属套筒导致的强度和刚度增强5.1.5 竖向分段预制盖梁, 确保盖梁耐久性, 盖梁不宜发生开裂, 因此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计算时, 规定盖梁的正截面宜保持受压状态; 而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 从经济角 度考虑,允许拼接缝开裂,估计算盖梁承载力时,需考虑拼接缝开裂的影响5.2 结构设计5.2.1 采用灌浆套筒和金属波纹管连接建造的预制桥墩, 一些构造细节和指标要求与传统现 浇混凝土桥墩存在差异 , 这些差异包括灌浆套筒、金属波纹管的布置、进浆口、出浆口、管 道、定位装置、吊点及构造设置等 , 均需在设计中予以考虑,并在设计图纸中给出说明5.2.2 试验研究表明 ,沿截面布置若干适当分布的纵向钢筋 ,纵向钢筋和箍筋形成一整体骨架, 当混凝土纵向受压, 横向膨胀时, 纵向钢筋也会受到混凝土的压力, 这时箍筋给予纵向钢筋 约束作用 因此,为了确保对核芯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墩柱的纵向配筋宜对称布置,纵向钢 筋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 200mm, 至少每隔一根宜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