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分析方法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二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二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二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 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咪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一市场原料2、政治:资 本主义扩张2、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 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景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 于一战等3、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 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 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 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木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巳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 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木主义发展、无产阶级 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①资木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③尼德兰人民与 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f根本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木利益)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 社会危机;主要1=1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 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 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⑴古代经济二经济制度+经济政策+ (农业+手T.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1 经济政策二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1 农业经济二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1 手工业经济二(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1 商品经济二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1 经济结构、布局二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 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 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曰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 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 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⑵近现代经济二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1 经济发展要素二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 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1 经济成份二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 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1 国际经济二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 管理、资木、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2、 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⑴古代政治二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二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 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⑶国际政治二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3、 文化内容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⑴自然科学二(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⑵社会科学二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⑶文化交流二(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4、 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一发展或曲折一成功或失败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 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 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三、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1、 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 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 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2、 影响或意义二(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二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 济格局多极化等等⑵政治影响二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枇界现代史的开端等⑶文化影响二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 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3、 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一直接目标一主要任务一根木任务⑵成败原因二(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⑶成败根源二(社会条件+阶级木质)(进步/局限)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H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 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 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4、 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一启示⑴政治二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⑵经济二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 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⑶文化二批判+改造+继承+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5、 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⑴人物评价二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 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口战争的具体事迹;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 结论⑵事件、事态评价二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如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先概述维也纳会议和维也纳体系的概况;再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对其历史反动性 及客观进步因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判,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以上各项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含具体历史问题,灵活 调整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概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一步调整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