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45分钟滚动测试卷 第5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五)(考查范围:第五章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兰屿,台湾东部的一个小岛,岛上丘陵起伏,海滨怪石林立,形状各异读兰屿示意图(图D5-1),回答1~2题图D5-11.影响图中公路呈环状分布的决定因素是( )A.地形 B.政策C.气候 D.河流2.野银村中可见其祖先遗留下的“地下屋”,主屋建在人工挖掘的凹地,外围再垒石成墙,使得整个房屋比地面低,影响“地下屋”建筑形式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图D5-2A.降水 B.光照 C.地形 D.台风读某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图D5-3),回答3~5题图D5-33.图示区域东南部的地貌为( )A.冲积扇 B.三角洲C.流动沙丘 D.喀斯特地貌4.图示地区东南部成为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密度最大的区域,主要是因为( )A.气候湿润 B.农业基础好C.资源丰富 D.地势平坦5.若全球气候变暖,图示区域受影响最大的是( )A.西北部 B.中部C.东南部 D.无法判断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图D5-4),回答6~7题。
图D5-46.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A.冀 B.鄂C.甘 D.吉7.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B.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D.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区域下垫面变化对其水资源量的变化有着明显影响,下表为1985年至200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下垫面演变情况表(未列出耕地及其变化数据)据此回答8~9题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1985年23142619993489851432000年23892379788293754908.下列有关宁夏下垫面及其演变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宁夏耕地中绝大多数是旱地,水田极少B.未利用地面积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C.农田扩张、城镇用地增加是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D.河流、湖泊的面积呈增加趋势9.从1985年至2000年,在年平均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宁夏水资源量却明显减少,以下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农业用地增多,农作物蒸腾作用增强,蒸发量增大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地面硬化导致不透水层面积增加C.过度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D.林地面积增多,树木生长所吸收的水量增加201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夏威夷峰会期间,我国稀土的出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读表回答10~11题国家储量百分比(%)产量百分比(%)消费量百分比(%)中国369741美国13013日本资料缺失026其他5132010.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利用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3年5月6日以来,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持续遭受洪涝灾害而8月以来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又面临严重的干旱灾害据此回答12~13题12.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①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大 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③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13.下列因素与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有关的是(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 ②流域的形状 ③流域面积的变化 ④干支流分布特征 ⑤流域的气候特征⑥长江下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⑦围湖造田⑧上游河道“九曲回肠”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⑦ D.②④⑤⑦⑧二、非选择题(共48分)14.(30分)图D5-5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读图,回答问题图D5-5(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6分)(2)分析并说明图中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12分)(3)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资源开发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试列举该地区煤炭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2分)15.(18分)图D5-6示意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年代变化,读图,回答问题图D5-6(1)从图中获取信息,总结地质灾害的变化规律6分)(2)分析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原因12分)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五)1.A [解析] 图中公路受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影响,多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的海岸附近地区2.D [解析] 兰屿地处台湾东部海域为台风多发地区,常年风力较大,“地下屋”能减轻台风灾害对生活的危害3.B 4.D 5.C [解析] 第3题,位于河口地区、由泥沙沉积形成的地貌为三角洲第4题,河流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和交通线路的建设和发展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对沿海地区影响最大6.D 7.D [解析] 第6题,从播种的农作物可知该省为吉林省第7题,从图中可知该省气温呈上升趋势,会使得该省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区北界纬度增大,种植范围扩大。
8.C [解析] 表中数据显示草地和水域减少的面积,远大于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林地增加的面积,说明出现了农田扩张现象,则农田扩张和城镇用地增加是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因9.D [解析] 林地增加会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从而增加当地水资源量,故水资源量减少不可能是林地面积增多导致的10.A 11.B [解析] 第10题,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稀土资源储量减少,同时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也使我国稀土资源占世界总储量的比重降低第11题,稀土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我国应该采取保护性开采的措施,对其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减少初级稀土资源产品的直接出口12.A 13.C [解析] 第12题,我国南方地区从1月至5月,由于大气环流异常,一直降水很少,气温也比往常偏高,使得旱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第13题,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与流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干支流分布特征,流域的气候特征,围湖造田等有关,与下游森林植被破坏关系不大,流域面积没有变化14.(1)地处黄土高原,地势较高;地势起伏大;山地主要分布在东、西部,中部地势平坦2)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既有平坦的地势,又便于取水,交通也便利;山地是交通线路建设的障碍,会显著增加交通建设的难度和成本,故交通线路多避开陡坡铺设。
根据图示地区地形可知,聚落和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平坦的地区,东、西部数量小3)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等解决措施: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小煤炭比重,增大清洁能源比重;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及时回填矿坑;等等[解析] 第(1)题,地形特征可从地势高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由图可知,山区地势起伏大,城市分布的数量小、规模小、较分散,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城市分布的数量大、规模大、较集中;交通线路多避开陡坡,沿地势低处铺设第(3)题,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即可15.(1)成灾的频次逐渐增多,80年代频次最多;降水诱发的频次比人为诱发的频次多2)植被破坏加剧,山区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加剧,暴雨频次增加[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第(2)题,从引起滑坡、崩塌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