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莲峰镇基本镇情1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6.73KB
约8页
文档ID:52753639
莲峰镇基本镇情1_第1页
1/8

1 莲峰镇基本情况一、 基本镇情莲峰镇地处永善县西南部,介于东经103°35′— 104°47′北纬 27°49′— 27°51′之间 东与本县墨翰乡接壤;南接茂林、 大兴;西邻黄华; 北与水竹乡交界 幅员面积 291.072平方公里因集镇东面五莲峰山峰兀立,形似五瓣莲花初放,故名莲峰, 为永善县八景之首,2003 年 5 月被昭通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古有文人曾吟诗作记 “五峰排插云中,荷花不裂四时风” 莲峰城是一古城, 永善建县之初为彝目普伍所居之台都地,清雍正八年(1730 年)设永善县城于此,于一九五一年迁到现溪落渡,县城驻莲峰长达221 年之久,故有“老县城”之称境内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最高海拔3189 米(米田村镜子山) ,最低海拔 540 米(万和村柯榔村民小组) ,相对高差2649米, 年降雨量 992.3 毫米,年平均气温12.1 ℃, 年日照时数1240小时,无霜期189 天由于受立体气候影响,冷涝、干旱、春寒等自然灾害频繁共有耕地52682 亩,其中: 25 度以上坡耕地 8607 亩;有林地面积195420 亩,森林覆盖率为30.4%;有牧草地 241530 亩,其中:荒草地70103 亩。

全镇辖 14 个村民委员会246 个村民小组, 2010 年末,总户数 9964 户 36684 人,其中农业户9765 户 35259 人有汉、2 回、彝、苗、白、哈尼六种民族杂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6 人全镇现有劳动力19068 个,其中劳动年龄内17293 人,有从业人员18499 人, 2010 年,全年劳务输出7752 人,其中有序输出 7210 人次,劳动收入8000 余万元全镇设中学2 所,完小 23 所,单小五所, 教学点 4 个;教师 297 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96 人,小学专任教师201 人) ,全镇有适龄儿童5006 人,已入学 4984 人,入学率 99.56%,有适龄少年 1908 人,已入学 1879 人,初中毛入学率98.48%,辍学率 0.6%;残疾儿童、少年7 人,入学 5 人,入学率88.89%15 周岁人口中初等(初级中等)教育人数561 人,已完成初等教育 560 人,完成率 99.82%17 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人数587 人,已完成初级中等教育534 人,完成率90.97%青壮年非文盲人数20143 人,非文盲率99.47%,其中 15—24 周岁人口非文盲率为100% 。

上学年初,小学毕业生663 人,实际毕业662 人,毕业率为99.85%;初中毕业班学生392 人,实际毕业392 人,毕业率为100% , “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市、省、国家检查验收,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和基本实现九年义务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 所,分院 1 所, 医务人员 33 人,其中:中职以上职称5 人,高职 1 人,主治医师4 人,主管理护师1人,一般医务人员20 人,病床 50 张村卫生室 14 个,村卫生员 28 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5% 以上 农村低保覆盖率占全镇总人口的 10.95%3 2010 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3655 万元,同比增长 2389万元,增 21.1%;农民人均纯收入2524 元,同比增加381 元,增长 19.1%;地方财政收入1083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861.1万元,同比增长1029.1 万元,增长36.3%;银行存款8100 万元,同比增加1800 万,增长 24.7 % ;贷款 4300 万元,同比增加 900 万,增长 26.5%2010 年,全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4300 亩,其中小春作物3600 亩,大春作物60700 亩在大春作物中,完成水稻3000亩,玉米 18000 亩,马铃薯 22000 亩,红薯 4500 亩,大豆 2700亩,燕麦 500 亩,荞子 8800 亩,杂粮 1200 亩。

在莲峰、南林、文潭等村打造科技样板种植28000 亩,其中马铃薯高产科技样板种植创建核心区110 亩、展示区 1000 亩,辐射带动区10000亩;玉米、马铃薯“二套二”高产样板核心区2000 亩、展示区6000 亩,辐射带动区18000 亩;种植魔芋2000 亩,推广微耕机 47 台,碾米机 50 台,完成蔬菜种植5000 余亩,人工野生天麻种植 2500 亩畜牧业工作超标完成全年共驱畜禽体内外寄生虫 78984 头匹只,药浴羊 19658 只次,全镇共治疗大牲畜473头匹、猪 3456 头次,家禽共死亡1737 只猪瘟免疫58704 头次,防疫密度达90% ;发放免疫户口册100 本:佩戴耳标7884套,免疫标识率达100% ;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共收费 19000 多元,占任务17000 的 112% ; “W ”强制免疫猪57715头次,牛 3895 头次,羊 18310 只次,免疫率达应免数的100% ;4 免疫禽流感30227 只次;免疫猪蓝耳病49684 头次,全年大牲畜存栏 10451 头(匹),实现畜牧产值4100 余万元林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在文谭、松田等村规范化种植核桃12000 亩,在和平、万和、 松田、新店等村建立花椒示范园区3000 余亩, 林业经济达 3000 余万元。

截止 2010 年底,农村饮水覆盖27318 人, 农网改造覆盖31045 人,修通村组公路425.3 公里, 建设 2 个新农村示范点,改造公路400 米,房屋亮化79 户 19078 平方米,户间道硬化1080 米,建设安居房57 套 3990 平方米,院坝硬化1710 平方米,实施中低产农田改造180 亩完成松田、万和两村5 个村民小组 192 户 753 人的 2135 个图斑 2455.78 亩实物指标摸底复查工作完成 130 个 20 户以上的自然村5800 户 23900 余人 “村村通”建设二、发展思路1、坚持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和谐跨越发展之路2、夯实基础设施不断打牢集镇、交通、水利、电力基础3、狠抓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突特色,带状推进上规模,大力发展花椒、核桃、中药材、畜牧、农特产品加工产业4、提升科教强素质提高科技推广、利用;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引导干群开拓创新,加快发展;5 5、关注民生强保障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改善民生;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6、依法治镇构和谐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构建干群、民族、人与自然和谐。

力争把莲峰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示范镇,商品流通中心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镇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脆弱集镇公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辐射、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急待完善;农村水、电、路、房屋、通讯、广播电视需要不断完善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尚未构成产业发展点多面广,产业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和谐稳定形式不容乐观改革发展中的利益纠纷以及长时间积淀的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并存,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依然滞后,民生问题不容忽视移民安置时间紧,干群之间、民族之间的和谐氛围有待提高四是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镇村班子建设有待优化,各级干部学习氛围有待提高,个别少数干部创新意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法纪意识淡薄,奉献精神有差距五是各种工作机制、制度有待完善这些问题有待于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四、下步工作打算6 (一)坚持调优产业兴镇,突出特色农业谋划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确保我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发 立足镇情,大兴科技稳定粮食生产,加强技术指导,不断提升品质,提高整体种养水平二是努力实现特色农业增效。

按照“一村一品突特色”的思路,强力推进花椒、核桃、中药材、畜牧等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三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扶贫开发进程,加大对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投资,鼓励农户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特色产业二)坚持基础建设立镇,突出新型农村建造不断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 , 营造整洁有序的集镇环境;以农业项目建设为平台,加大农业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困难问题继续加大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移动、联通纵横覆盖网络,入户率达到90% 以上全面铺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建设三)坚持依法治镇,突出和谐社会构建牢固树立扩大基层民主推动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发展、7 增强文明意识促进发展的理念,巩固“平安莲峰”成果,着力打造和谐莲峰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化解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和运转高效的处置工作机制,时刻掌握工作主动权,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及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学校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制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四)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民生关注紧紧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改善民生强保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立足学有所教,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立足病有所医,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 方便、 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的问题 三是立足老有所养,以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8 覆盖全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立足劳有所得,切实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五是立足住有所居, 加大安居温饱、住房改造等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关注民众的物质需要、经济条件的同时,更加关注民众的精神追求和心理感受,让经济条件的改善带动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步改善。

五)坚持和谐移民理念,强力抓好移民工作举全镇之力支援服务电站建设,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镇内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永葆先进性牢牢把握保持党员先进性这一主题,明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着眼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方针,紧密联系我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认真解决好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 组织、作风以及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导向作用,着重加强党性教育、宗旨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和岗位奉献意识教育,切实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教育,增强党员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