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辽宁省岩浆旋回及期次划分表岩浆作用及主要岩石类型、分布地区岩浆旋回期次侵入岩 火山岩晚期(Q) 活动不强,中心式喷发为主,玄武岩中期(N) 活动强度中等,裂隙喷发,玄武岩喜马拉雅早期(E) 活动强烈,裂谷型喷发,多为玄武岩第三阶段(K 3)未见侵入岩体第二阶段(K 2)强度中等,以花岗岩类(γ 53(2) )侵入为主,次为闪长岩类(δ 53(2) )活动不强,主要为安山岩-流纹岩燕 山燕山晚期是燕山岩浆旋回侵入岩最发育时期,岩体主要分布在中朝准地台的胶辽台隆,内蒙地轴和燕山台褶带内,北部地槽褶皱带内也有部分出露总面积达 5686.7km2,约占全省侵入岩面积的25%,占燕山期侵入岩的 62.5%岩体规模大小不等,岩石类型复杂,基性-中性-酸性岩体均有出露依据岩体与地层及岩体相互间的侵入关系,结合同位素年龄值及区域构造运动等特征,可分为第一阶段(早白垩世)和第二阶段(中白垩世) ,第三阶段未见侵入岩体第一阶段侵入活动十分强烈,辽西分布在建平、北票、阜新、建昌、锦西等地。
第二阶段减弱,只占燕山晚期侵入岩面积的 6%以花岗岩类为主,次为正长岩类和闪长岩类辽西分布在建平、建晚期(K)第一阶段(K 1)活动强烈,以花岗岩类(γ 53(1) )为主,次为闪长岩类(δ 53(1) )以及辉长岩(ν 53(1) ) 、辉绿岩(βμ 53(1) ) 活动强烈、中心式、裂隙式喷发,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昌一带第三阶段(J 3)活动较强,以花岗岩类(γ 52(3) )岩石为主,次为闪长岩类(δ 52(3) ) ,有零星的辉长岩(ν 52(3) ) 、辉绿岩(βμ 52(3) ) 活动较强,裂隙式喷发为主,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第二阶段(J 2)强度中等、主要为花岗岩类(γ 52(2) ) ,还有闪长岩(δ 52(2) ) 、辉绿岩(βμ 52(2) )活动不强,裂隙式喷发为主,主要为安山岩燕山旋回为辽宁省岩浆侵入活动最强烈时期,分为早期(侏罗纪)和晚期(白垩纪)两个侵入期,晚期较早期活动强烈燕山早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燕山早期侵入岩以花岗岩类最发育,出露面积达 3315.25km2,其它岩类很少,闪长岩类仅 43.2km2,辉长岩类为 46.9km2,超基性岩出露面积 0.15km2。
主要分布在锦西、兴城、北镇、阜新、北票、朝阳、凌源等地,以建平台拱、北镇凸起、绥中凸起与朝阳穹褶断束交界部位最为发育葫芦岛地域内的岩体:第一阶段,碱厂岩体(γ 52(1) ) 、圣宗庙(五指山)岩体(γ 52(1) ) 、宽帮岩体(γδ 52(1) )杨家杖子-张相公岩体(虹螺山岩体)(γ 52(1) )白马石闪长岩体(δ 52(1) ) 第二阶段八家子岩体(γ 52(2) ) 、旧门岩体(γ 52(2) )虹螺山岩体(γ 52(2) ) 、天桥厂岩体(γ 52(2) ) 、医巫闾山岩体(γ 52(2) ) 第三阶段,虹螺山岩体(γ 52(3) ) 、白庙子岩体(γδ 52(3) )早期(J)第一阶段(J 1)活动不强,为花岗岩(γ 52(1) ) 、闪长岩(δ 52(1) )类活动不强,裂隙式喷发为主,玄武岩-安山岩印 支辽宁省印支期岩浆侵入活动十分强烈,出露面积 8299km2,约占全省侵入岩出露面积的 32.44%除河坎子碱性岩体分布辽西外,其余皆集中在辽东太子河-浑江台陷南部边缘及其以南地区据岩(T) 活动强烈,有花岗岩(γ 51)类、闪长岩(δ 51)类、碱性杂岩、辉长岩(ν 51) 、辉绿岩(βμ 51) 。
火山岩因变质,列入变质岩体与地层及岩体相互间的侵入关系,参考同位素年龄值分为三期第二阶段(P 2)活动较强,花岗岩为主,闪长岩次之晚期(P) 第一阶段(P 1)活动强烈,主要为花岗岩(γ 43(1) )类,闪长岩(δ 43(1) )类以及辉长岩(ν 43(1) )类辽西出露的为建平花岗岩(γ 43) 、建平花岗闪长岩(γδ 43) 、谢家营-下新井闪长岩(δ 43(1) ) 、水泉石英闪长岩(δο 43(1) ) 中期(C) 活动弱,仅见个别地区有花岗闪长岩岩体锦西花岗闪长岩体(γδ 42)是本时期唯一的侵入岩体华力西(海西)华力西旋回(晚古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始于中期(石炭系) ,但活动很微弱,晚期(二叠系)才明显增强,并成为本省整个地质时期岩浆侵入活动最激烈的三个时期之一早期(D)加里东 (∈-S)未见侵入岩体晚期(Pt 3) 活动较弱,有花岗岩、辉绿岩等辽西有房胜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 23)出露燕 辽燕辽旋回岩浆侵入活动强度弱主要分布在基底隆起区,在中晚元古代坳陷区也有出露按侵入岩形成的先后,可分为早期(中元古代)和晚期(晚元古代) 岩石类型以花岗岩类为主,其次为辉长岩-辉绿岩类,正长岩类分布局限。
晚期辽西有房胜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 23)出露早期(Pt 2) 强度中等,有花岗岩、辉长岩、辉绿岩等,辽西未见出露辽 河辽河旋回侵入岩主要分布于辽东和辽南地区,其次为辽北地区,辽西地区只有零星出露,岩体出露的总面积 390km2Pt 1) 侵入强度中等,主要是闪长岩类(δ 21) ,还有辉长岩(ν 21) 、辉绿岩(βμ 21)以及部分花岗岩辽西有阜新的旧庙-门家店闪长岩体(δ 21) ,面积达 70km2本期侵入岩体以数量多、规模小为特点,其岩性主要为基性岩和中性岩,酸性岩类较少类(γδ 21) 鞍 山鞍山旋回(太古代)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太古界出露区,面积仅 110km2以超基性岩为主,其次为基性岩和酸性岩类岩体多呈小岩株产出,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鞍山旋回为本省范围内各地质时期中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最强烈时期,酸性侵入岩只见于地台边缘的清原境内葫芦岛范围内未见出露,辽西在凌源-阜新有出露,主要有凌源神仙沟,建平沙海、丰富台沟,北票小巴沟、松太沟、沙金沟等岩体群Ar) 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强烈,有橄榄岩(σ 1) 、辉岩(φτ 1) 、角闪岩(φο 1)类,还有辉长岩(ν 1) 、辉绿岩(βμ 1)和花岗岩(γ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