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26.52KB
约14页
文档ID:573025799
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_第1页
1/14

一、 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 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见表 7-1 表 7-1 灌注桩施工允许偏差 序号成孔方法桩径偏差 /mm 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 单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 桩基础中的间桩 1 泥浆护壁冲〔钻〕孔壁 d< <-50 1 d/6 且不大于 100 d/4 且不大于 150 d>1000mm -50 100+0.01H 150+0.01H 2 锤击〔振动〕沉管、振动冲击沉管成孔 d<500mm -20 1 70 150 d>500mm 100 150 3 螺旋钻、机动洛阳铲钻孔扩底-20 1 70 150 二、 挤扩支盘桩质量的控制〔见表 7-2〕 表 7-2 挤扩支盘桩质量控制参数 部位项目允许偏差 桩身 孔径/mm <0.1d(d 为桩身直径)且 v50mm 孔深 桩孔垂直度 桩位水平偏差/mm 桩孔底沉渣/mm 满足设计桩长 <桩长的 1% 10 > 13 > 15 < 3mm 项目允许偏差 支盘盘径允许偏差/mm 抽样比例占总桩数 盘距间偏差/mm < 1/15D(D 为支盘直径) 1% < 200 钢筋笼保护层厚度/mm 安装标高/mm 士 20 士 50 三、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见表 7-3〕 钢筋笼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的规定: 〔1〕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及验收标准》(GB50204). 〔2〕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所设弯 钩不得向内伸露以免阻碍导管工作。

〔3〕主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 3 倍以上 〔4〕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 100mm 以上 〔5〕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防止碰撞孔壁,就位后 应立即固定 〔6〕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允许偏差:水下浇筑混凝土桩为± 20mm;非水下浇筑 混凝土桩为士 10mm. 表 7-3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1 主筋间距士 10 2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士 20 3 钢筋笼直径士 10 4 钢筋笼长度士 50 四、其他项目的质量控制 〔1〕成孔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正、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为准确控制成孔深度,在桩架或桩管上应设置深度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 观测记录 〔2〕为核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桩在施工前, 宜进行“试成孔” 〔3〕桩的孔径〔不含护壁〕不得小于设计桩的直径,当桩净距小于 2 倍桩径 且小于 2.5m 时,应米用间隔施工排桩跳打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 2.5m,孔 深不宜大于 30m 〔4〕桩混凝土护壁的厚度不宜小于 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桩身混凝 土强度等级,采用多节支盘桩时,上下节支盘间距宜符合表 7-4 最小净距。

〔5〕灌注桩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 品必须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 桩径 d/mm 400 600 800 1000 承力盘直径 D/mm 960 1400 1600 2000 土质砂土 粉土 粘土 其他土 承力盘最小间距 b/mm >3D >2.5D >2D > O 挤扩支盘桩质量检验 本节适用于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挤扩多支盘桩的质量检验除必须执行“建 筑桩基技术规程” JGJ94-1994、“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 程” 〔198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04-2002 规定外,还 应遵守本规定 一、钻成孔及晴空检验 (一)孔深 1、 检验标准:按审计孔深校核 2、 检验方法 〔1〕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和实测检验,按钻杆和钻具总长减去钻机上部剩余尺 寸确定孔深〔锥形钻头按锥体的 1 /2 处作为孔深 0 点得其标〕 〔2〕用测绳复测孔深及沉渣厚度 〔3〕利用支盘成型机入孔成盘前,用其机身及连接管尺寸符合孔深 〔二〕成孔垂直度 1、检验标准:<1% 2、检验方法 〔1〕测斜仪检测 〔2〕利用支盘成型机入孔成盘时检验,如垂直度不够,或孔弯曲,不能白然 下到孔底; 〔3〕当采用冲击钻孔时,检查起下钻钢丝绳在(各深度)孔口中心〔水面〕个方 向的变为尺寸; 〔4〕回转钻起下钻具时,钻杆在孔口中心的各方乡变为尺寸;下试笼综合检 测孔径及钻孔是否弯曲、缩径。

〔三〕孔径 1、 检验标准:A 设计桩径 2、 检验方法 〔1〕永井径仪抽检; 〔2〕检查成孔后钻头直径 〔四〕清孔 1、 检验标准 〔1〕正循环钻进有一次和二次清孔之区别一次清前须停泵磨孔 10 分钟,将 泥浆块打碎后,开泵排出地表一次清孔沉渣厚度<30cm 混凝土灌注前二次清 孔沉渣厚度<10cm 其他钻进工艺,混凝土灌注前沉渣厚度<10cmo 〔2〕灌注前泥浆比重<1.1% 〔3〕泥浆含砂量小于 8% 2、 检验方法 〔3〕沉渣厚度用测绳测量; 〔4〕泥浆相对密度用比重仪测量 3、 护壁〔泥皮厚度〕 〔五〕成盘检验 1、 支盘成型挤扩首次压力值 〔1〕检验标准:设计综合预估范围值 V±10% 〔2〕设计依据 ① 堪察报告中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② 试成孔、试锚桩的各层首压平均值; ③ 经验值 〔3〕检验方法:观测、记录压力表值 2、 挤扩成盘中孔口泥浆下降体积 〔1〕检验标准:泥浆下降体积宜大于承力盘体积的 80%〔如有泥浆渗漏,地 面水渗入,孔口有较厚杂填土造成泥浆互为旁通等因素的干扰,必须排除〕 〔2〕检验方法:观测记录护筒段、钻孔孔壁段泥浆面下降值,查表或计算得 出泥浆体积并与承力盘体积比照、校核。

3、 液压泵站、邮箱液面下降值、支盘机体上升 检验标准 ① 油箱液面下降值以支盘机空载试验值为标准,其允许偏差为士 3mm. ② 上升型设备机体是判断支盘机挤扩工作正常的标准之一 4、 盘径、孔径检验 〔1〕检验标准 A 设计盘径、桩径; 〔2〕检验方法:用井径仪抽查盘径及孔径 5、 设计持力层层位、盘位、盘间距、盘数 〔1〕检验标准:按设计、施工图、勘察报告 〔2〕检验方法:查阅图样、勘察报告、施工记录、现场观测 ① 查护筒标高测量及各盘位深度换算数值,检查机身上各盘位表尺寸是否正 确 ② 当硬土持力层出现减薄或增厚层位变化时,盘位是否随之变更查原设计盘 位挤扩压力值记录及相关尺寸记录 ③ 判定是否坍塌,查挤扩前后孔深记录,当沉渣厚度超过 1m 时,须考虑加强 清孔措施外,应查塌顶原因,查泥浆比重,泥浆胶体率,查相关处理措施 ④ 查盘腔,孔壁是否缩径、原因及处理措施〔当粘性土 I1>0.5 粉土 N<10 击 时易出现缩径〕 ⑤ 查各盘位距下卧软弱层的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软角次序及角度控制 〔1〕检验标准:施工规程 〔2〕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查阅记录 要点:①查角度盘的设计,加工尺寸: ②查转角次数及其压力值,盘体转角不得大于 22。

③ 查盘体转角次序,硬土层转角不当而发生水平回弹,其解决方法和措施; ④ 各次挤扩时间〔与土层硬度成反比〕 二、 钢筋笼制作及安放 见〈〈建筑桩基技术标准》〔JGJ94-1994 有关规定及本章第一节 三、 混凝土灌注〔与挤扩多支盘桩有关的特殊要求部分〕 1、 导管 〔1〕检验标准 ① 管壁圆整、内壁无结疤 ② 长度:底口距孔底 30CM 〔2〕检验方法:尺量、查记录 2、 混凝土初灌量〔M3〕 〔1〕 检验标准:混凝土一次浇灌量要求导管外混凝土液面高于底盘盘顶 1m 以 上 〔2〕检验方法: ① 现场测深 ② 按计算公式检查记录的初灌量 ③ 检查灌斗、储料斗的容积和其他措施的可靠性 3、 混凝土坍落度、桩身混凝土试块 〔1〕检验标准:混凝土塌落度 18— 22cm 〔2〕检验方法:用混凝土坍落度筒现场试验;试块养护好,龄期倒时送试验 4、 混凝土浇筑操作 〔1〕操作要领:重点是针对保证承力盘混凝土的浇灌密实度,灌注中导管底 口安排在盘位处,反复冲捣抽拉,靠混凝土的活易性和冲捣动能以及导管底口 位置来实现各盘位的混凝土密实,混凝土液面对导管埋深不宜大于 6m,灌注中 当液面上升6—8 米左右测一次液面深度,计算出拆管根数,计算安排好导管底 口接近盘位,便于冲捣反插。

〔2〕检验方法: ① 每灌 6— 8m,测绳实测导管外混凝土面深度 ② 查混凝土浇灌记录表,查拆管位置及拆管次数和根数,查隐蔽工程验收纪录 四、成桩检验 1、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1〕检验标准:按设计要求 〔2〕检验方法 ① 静载荷试验,试桩数量宜为设计桩数的 1%,且不少于 3 根 ② 高应变动力测试法,试桩数量由设计单位确定,一般宜取总桩数的 10%,且 不少于 5 根 ③ 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载荷试验时,除按规定要求外,尚应观察记录锚桩上拔 单 2、桩身完整性及混凝土强度 (1) 检验标准:以桩身结构图为准 (2) 检验方法:采用低应变动力测试法,按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五、质量检验评定程序及组织 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分二级]管理,首先由生产班组白检,填表报工地项目经理, 有工地专职质量检查员进行核定,然后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工程师等有 关人员进行评定,最后报监理单位或质检站 班组质量记录表见表 7-5 挤扩支盘桩工程验收 支盘桩施工检查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有关规定后,方可进行验收 一、 支盘桩工程验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 1、 隐蔽工程验收 应在被检工序施工完毕后,下道工序施工前进行。

2、 工程竣工验收 〔1〕桩顶设计标高于白然地面标高相同时,可在桩体混凝土到达一定强度后 组织验收 〔2〕桩顶设计标低于白然地面标高时,应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组织验收 二、 支盘桩组织验收时,一般应提供以下资料 〔1〕原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2〕桩位竣工偏差平面图; 〔3〕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4〕桩孔测试报告; 〔5〕施工记录表;(包括支盘桩记录及附表) 〔6〕隐蔽工程验收纪录; 〔7〕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8〕设计变更通知书、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文件; 〔9〕静、动荷载试验报告 挤扩支盘桩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一、保证项目 1、 支盘桩用的混凝土强度 〔1〕检验标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程的要求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 2、 成孔深度 〔1〕检验标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 1 00 mm 〔2〕检验方法:观察与检查施工纪录 3、 混凝土灌注量 〔1〕检验标准: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4、 浇筑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处理 〔1〕检验标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程规定 〔2〕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 各支盘位置 〔1〕检验标准:必须符合设计〔或变更设计〕选用的持力层位,严禁将支盘 设在软土层内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表压值,和对勘查资料 6、承力盘数量 〔1〕检验标准: >设计要求数量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纪录 二、 允许偏差项目 1、 各支、盘首次压力值 〔1〕检查标准:应符合有关持力层的设计综合预估压力范围值,允许偏差 V 1 0%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纪录 2、 孔口泥浆下降量 〔1〕检验标准:与计算承力盘体积比照,允许偏差 V20%〔护筒不得渗漏,泥 浆槽口要堵截〕 〔2〕检验方法:尺量护筒和钻孔壁泥浆下降尺寸,计算体积比照 3、 盘腔直径 〔1〕检验标准:应符合设计计算直径,允许偏差 1/15 〔2〕检验方法:用井径仪抽检 4、 支、盘间距 〔1〕检验标准:应符合设计图样和设计规程规定,允许大于盘与盘、支与之 规定的最小间距;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5、 允许偏差项目检查数量 按桩数抽查 10%,但不少于 3 根 三、 质量检查评定等级 1、合格 〔1〕保证项目必须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2〕允许偏差项目抽检的点数中 70%以上的实测值应在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 准的允许偏差范围内。

2、优良 〔1〕保证项目必须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2〕允许偏差项目抽检的点数中,有 90%以上的实测值应在相应质量检验标 准的允许偏差范围内 挤扩支盘桩作业班组质量检查见表 7-5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见 7-6 表 7-5 挤扩支盘桩作业班组质量检查表 工程名称: 桩号: 施工日期: 年 月 设计桩长 m 设计桩径 mm 设计桩深 m 实钻孔深 m 挤扩前孔深 m 挤扩后孔深 m 灌注前孔深 m 虚土厚度 mm 测量点标高 m 作业时间:日时分起日时分止 盘支深度 /m 盘支名称 压力值/MPa 〔允许:-10%〕泥浆下降情况 下降/ 未下降 x 油面下降/mm 允许±3 机体上升平均值/mm 转角次数 设计实测偏差标准实测偏差 盘支 盘支 盘支 盘支 盘支 盘支 盘支 盘支 盘支 盘支 盘支 盘支 评 7E 等 级班组长: 工长: 项目经理: 质检员: 技术负责人: 表 7-6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保证项 目 项 目质量情况 1 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规定 2 成孔深度必须和设计要求,端承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 10cm 3 各支盘位置必须符合设计〔或变更设计〕选用的持力层位,严禁将支盘设在 软土区 4 承力盘数量应 A 设计要求盘数 5 实际浇灌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6 浇注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的规定 项 目允许偏差/mm 实测值/mm 1 2 3 4 5 6 7 8 9 10 允许偏差项目 1 钢筋笼 保护层厚度士 20 2 笼顶标高+100 1 桩位单桩 1/10d 2 条形桩基垂直轴线方向群桩基边桩 1/6d 3 条形桩基垂直轴线方向群桩基中间桩 1/4d 1 承力盘 挤扩首压值〔MPa〕>0.9 预估值 2 盘直径油位下降量士 3 3 井径仪抽检 1/15 盘间距 200 检查结果保证项目 允许偏差项目实测点,其中合格点,合格率% 评定等级 工程负责人:核定等级 质量工程师: 工长: 质检员:监理: 注:d 为钢筋直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