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青山不老微课设计小学语文青山不老微课设计 篇一: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模板 协同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篇二: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共 10 篇) 篇一: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花滩小学 张玉霞 一、教材简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 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 树造林工作中,用 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 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 词语,积累精彩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握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 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 决心,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 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 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 示相关图片资料)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 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教科书光盘)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青山不老》 ,请大家与老 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 ,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 老的” 2.小声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 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老农通过 15 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 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惊叹) (2)出示 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 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师引读:(15 年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 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 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180 个月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 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 的奇迹 (5476 个日子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 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 起的奇迹 ②“小环境”──艰苦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 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 那么这位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 呢?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 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 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 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 迹 ”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 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
难怪我们在 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 乐读 )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 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 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 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 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 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 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 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 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 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 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 会老的!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 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 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 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件出示: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 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 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生齐读)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 奇迹 16*《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 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 精神回顾课中比较有效的策略主要 有这么几个: 一、 “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这一课的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 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 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教者 利用这一课的提示开始了学习的流程,让略读课文的教学 做到简约而丰满 二、利用文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在学习时,整个课堂以大 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来统领,整节课就围绕 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先找找课文中描写青山的 语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 15 年 如一日的植树中,老人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理解这一句时,我 先与学生算了一笔帐,一亩约 667 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 50 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 3700 亩林网,足足有 48100 间我们的教室从直观上让理解了 老人的不老的奇迹然后再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层层深入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 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来体会老人“不老”的 精神在课前理解“老” 的基础上,教者再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 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 比句的句式呈现, “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 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 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 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 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 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 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 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 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过渡语的表述缺乏 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 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 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 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 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 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 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 身的专业素质,上出更好的语文课 篇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雁荡三小 林媛媛 【学习目标】 1、认识“虐、踞、淤” ,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 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 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 示相关图片资料)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感 受到了什么?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3、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读流畅,读正确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他是在 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认识谁来认读 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 地坚守着大山那么这位老人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请同学们先用笔画下来,汇报感受 ) 2、指名学生汇报: ? 出示: 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 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 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一亩约 667 平方米 ,一间教室 50 平方米,相当于 几个我们教室那么大?4 万 9 千多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 学生想象 )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 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多么令人敬佩 啊!带着这种“了不起”的感情,齐读 ?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的这一奇迹 的呢?画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 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读此段?(赞美,满 腔的欣喜 )齐读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 绿意盎然的青山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出示句子 2: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 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 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 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 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 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 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 的大环境 ? 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 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 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 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理解意思 ? 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 学生想象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 ) ? 这位瘦小的老人, 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 的奇迹啊!(板书:环境险恶)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 第3自然段) 尽管老人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 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 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 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