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12年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33MB
约40页
文档ID:57026644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12年_第1页
1/4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 理论基础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系 朱金卫朱金卫联系方式:联系方式:029—81530107029—81530107 13087525621 13087525621电子邮箱:电子邮箱:zjw_xlx@zjw_xlx@ 全人教育模型全人教育模型 人才人才人材人材人裁人裁 IQIQEQEQ人财人财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 心理心理治疗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教育教育心理心理 一、中央与地方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一、中央与地方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n1999年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的决定》》;同年,教育部下发了同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并,并 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教育咨询委员会,并委托一些省市和大学进行研究与实验并委托一些省市和大学进行研究与实验;n2000年年底在上海和年年底在上海和2001年年9月在贵阳分别召开了全国中月在贵阳分别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课题研讨会。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课题研讨会n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文件 n20062006年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题的决定》》n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第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第2525页,单行本)页,单行本)n20072007年年《《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n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第3535页,单行本)页,单行本) n2006年,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文中对我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n所有这些,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是符合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n(一)精神分析n是由奥国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在1896年创立是本世纪内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n人格动力观 n人格发展观 n人格结构观 (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Sigmund Freud:S.弗洛伊德 人格动力观 意识意识前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 潜意识存在的证据潜意识存在的证据n1、人在催眠状态下,往往能回想早已经忘记的儿童期经验;n2、做梦是无意识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n3、日常生活中的失言、笔误、遗忘和丢失等都是无意识的驱使;n4、灵感和直觉等创造性的活动也属无意识领域;n5、精神分析发现许多身心疾病以无意识基础;n6、依据无意识理论而建立的精神分析技术对病患治疗的成功,也说明潜意识的存在。

8/3/20248/3/20241313催眠催眠 梦的解析论梦的解析论显梦显梦隐意隐意凝缩凝缩移置移置象征化象征化润饰润饰梦的四种工作方式梦的四种工作方式 8/3/20248/3/20241515移情移情n现象:在长时间的心理分析治疗中,病人逐渐变得不太注意自己的症状,也不再多谈自己的病情,不关心自己心理冲突的解决,症状也似乎减轻甚至消失了但与此同时,他们对医生本人发生了特殊的兴趣;n定义:又称情感转移,是指当事人将早年生活里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过的情感、态度等主观体验移植到了治疗者身上;n例如:n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很讨厌他n说不上来为什么,我就是喜欢他,他就是我要的那种人 意识意识现实原则:现实原则: 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解除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事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小且非主要的部分前意识前意识中间环节:中间环节: 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担负一定的稽查作用当前意识丧失警惕,被压抑的欲望或本能也能伪装的渗入意识潜意识潜意识快乐原则:快乐原则: 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非理性等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 人格结构图解人格结构图解本我本我自我自我超我超我现实原则现实原则至善原则至善原则快乐原则快乐原则意识意识前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稽查作用稽查作用 8/3/20248/3/20241818三我结构的比较三我结构的比较本我本我本我本我自我自我自我自我超我超我超我超我性质性质性质性质生物生物心理心理社会社会来源来源来源来源遗传遗传经验经验文化文化取向取向取向取向过去过去现在现在过去过去层次层次层次层次潜意识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快乐快乐现实现实道德道德理性理性理性理性非理性非理性理性理性不合逻辑不合逻辑实质实质实质实质主观主观客观客观主观主观 人格发展观n口欲期(0—1岁),口唇是主要的性感区域,婴儿的最大的满足源泉就是吸n肛门期(1—3岁),肛门提供了主要的刺激来源。

n生殖器期(3—6岁),对生殖器的自我刺激提供了主要快乐感觉n潜伏期(6—12岁),性的动机明显消退,儿童主要以发展知识和技能为主n生殖器(青春期后),快感的最深层次的感觉来自于异性的关系 8/3/20248/3/20242020 心理(性)发展阶段心理(性)发展阶段阶段年龄性敏感区主要发展任务(潜在冲突来源)固着后的成人性格特点口腔期乳儿期0-1口,嘴唇,舌头断奶嘴部行为:抽烟、过度饮食;依赖他人肛门期婴儿期1-3肛门上厕所的训练杂乱无章、吝啬、固执、或者相反性蕾期幼儿期3-6生殖器俄狄浦斯情结道德约束力弱,难与权威人士相处潜伏期童年期6-12无特定区域防御机制的发展无(一般在此阶段不会发生固着)生殖期少年期12-18生殖器成熟的性亲密行为成功完成早期阶段的成年人会对他人产生真诚的兴趣并具有成熟的性特征 前期——吸吮吞咽 后期——吞咽咀嚼吞食 前期——排泄快感后期——保持快感恋母 恋父 性别认同自我形成自我形成发展控制能力发展控制能力开始形成超我开始形成超我男女互不来往男女互不来往超我继续发展超我继续发展人格趋向完善人格趋向完善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学习、活动生殖期:异性恋心理(性)发展五个阶段心理(性)发展五个阶段 华生(J.B.Watson,1878-1958)心理学博士,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和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被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是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

代表作:代表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1914)、《行为主义的心理学》(1929)等二)行为主义(二)行为主义 古典行为主古典行为主义心理学义心理学((1913-19301913-1930)) 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 ((1930-19601930-1960))行为主义的发展史行为主义的发展史 新行为主义的发展新行为主义的发展 (第三代)(第三代)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n非条件刺激(UCS) 非条件反应(UCR)n条件刺激(CS) 不能引出UCR n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UCSUCS))+ + 条件刺激(条件刺激(CSCS)) 非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应(UCRUCR)) n条件刺激(CS) 条件反应(CR) 实验性神经症的形成实验性神经症的形成恐花症猫将花瓶打碎发出响声 桑代克的箱子好好 想想 吃吃 吃吃 到到 了了 ! 反应反应-刺激刺激连接连接 自发的自发的操作行为操作行为无强化无强化行为消退行为消退强化后强化后行为增加行为增加操作行为原理图解操作行为原理图解(斯金纳箱) 强化与消退治疗方法行为塑造技术(正强化):行为塑造技术(正强化):用于提高期望行为行为消退技术:行为消退技术:用于降低过剩行为的发生 奖赏 强化自发行为不予理睬不予理睬新行为行为消退 观察者观察者示范者行为示范者行为受到奖励受到惩罚增加受奖增加受奖励的行为励的行为抑制受抑制受罚行为罚行为模仿学习原理图解模仿学习原理图解 主体主体SR主体的期望、对刺激的评价和解释决定了是否主体的期望、对刺激的评价和解释决定了是否对刺激作出反应,如何反应以及反应的程度。

对刺激作出反应,如何反应以及反应的程度 主体主体同样的境遇同样的境遇或社会刺激或社会刺激消极的行为消极的行为积极的行为积极的行为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认知方式 (三)人本主义n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嘉思在50年代创立的 n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如动机、欲望、价值、快乐、情感、生命意义以及爱情和仇恨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持乐观的看法,人为人类的本性是善的,而且人类本性中就蕴藏着无限的潜力 马斯洛 需要层次的演进需的相对突出高峰需 要 的 发 展生理安全爱尊重 自我实现 自我自我实现实现尊重需要尊重需要爱和归属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安安 全全 需需 要要生生 理理 需需 要要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层次理论 祝您 工作愉快工作愉快 家庭美满家庭美满 人生幸福人生幸福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