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全球导航定位系统10.1.1 GPS 的功用与特点•卫星导航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来进行导航,相 当于把导航台搬到天上 •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Navsta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系统• GPS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海上、陆 上、空中、空间的用户连续地提供高精度的位 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并且有良好的抗干扰和 保密性能,对导航定位、大地测量,以及精密 授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GPS系统有21 颗工作卫星和 3 颗在轨的备用 卫星,它们平均配置在六个轨道上•卫星发射用伪随机码(伪码)调制的两种频率 ;L1=1575.42MHZ ,L2=1227.6MHZ•用户设备用测量到几颗卫星的距离的方法,来 确定观察点的位置•GPS系统能连续提供三维位置(经度、纬度、 高度)、三维速度和时间,实现近乎实时的导 航定位•双频发射是为了供用户设备消除电离层对传播 的影响• 伪码有 P码、C/A码、Y码三种• P码信号,定位精度高,保密性好,仅 供美军和特许用户使用,实时定位精度 优于16米,测速精度优于 0.l米/秒,授 时精度优于 0.1微秒 •C/A码信号供一般用户使用,定位精度 可达 20~40米。
•Y 码用于有潜在威胁的军事环境中•民间使用上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定位精度, 已经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C/A码 采用差分 GPS技术,可以达到米级的定位 精度;供测地用的采用无码技术的用户设 备,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相对定位精度 10.1.2 GPS的应用•一、海上应用—导航等•二、陆地——定位、测距、车辆导航•三、空中和空间应用•(一)空中应用•1、航路导航• 由于GPS具有全球覆盖、全天候、高精度和运 态适应能力它可以直接用于飞机的航路导航 由于它不依靠地面导航台,因而能适合于边 远、荒漠、海上、极区等空域的飞行,并可实 施直飞航线或随机航线,,增加飞行灵活性•2、进近着陆• 利用差分GPS能达到进近着陆的精度要求, 因而能取代仪表着陆系统(ILS)和微波着陆 系统(MLS)•3、机场的场面活动管理•当飞机和场面活动的车辆都装有GPS接收机和 直接向塔台报位的通信线路后,可以监视和调 动所有场面活动的飞机和车辆• 4、自动相关监视•GPS接收机的定位数据可以为自动相关监控提 供每架飞机的位置报告给地面管制部门,在其 显示器上呈现和雷达监视相当的空中交通活动 图像,以便实施管制。
(二)空间应用• 1、对导弹进行实时跟踪和制导• 导弹装上GPS接收设备,可以测出飞行弹道 此外,还可用于导弹的制导,使导弹(或炸弹 )不仅可以低空攻击目标,高空攻击目标亦有很 高的命中精度• 2、确定空间运载体的轨道• 航天飞机、轨道卫星等空间运载体上装备 GPS接收机,可以精确确定自身的轨道位置10.1.3 GPS的系统组成与工作频率•该系统由地面支持网、空中卫星群和用 户设备三个子系统组成 •1、地面支持网:监控卫星并根据测算结果向卫 星提供时间改正参数、卫星星历等资料• 2、空中卫星群:卫星接收来自地面站的信息, 并向用户发射以 C/A 码和 P 码调制的、带有 时间信息和卫星星历等导航参数的1575.42MHz 和 1227.60MHz两种载波频率的信号• 3、用户设备:接收卫星发射的时间信号和卫 星轨道信息,求得卫星位置,利用时间信号和伪 码相关测量卫星到测者的伪距,并由计算机解算 用户位置、速度等参数10.1.4 GPS系统的地面支持网•GPS系统的地面支持网由五个监测站、一 个主控站和四个注入站组成•监测站收集卫星及当地气象资料送给主 控站。
•主控站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卫星轨道等导 航信息,然后由注入站每隔8h向卫星发 送一次,更新卫星资料,以便卫星向用 户设备转发导航信息•一、监测站l监测站(MS)有5个,分别设在太平洋的夏威夷、 科罗拉多的斯普林斯、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岛、 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南大西洋的阿森松岛等 l每个监测站有一台用户接收机,若干台环境数据 传感器,一架原子钟和一台计算机信息处理机.l它的任务是对所有视见卫星每1.5s测量一次距离 数据;监测导航信息;收集当地环境气象数据; (通过环境传感器收集当地的气象数据,为了计 算对流层校正数据).l监测站的计算机控制所有数据的收集,并将得到 的数据存贮,然后把这些数据送到主控站•二、主控站•主控站(MSC)设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联 合空间工作中心它负责对系统控制部分的运转实 行全面的控制• 具体任务是:提供GPS系统的时间基准;处理由 各监控站送来的数据;编制各卫星的星历;计算各 卫星钟的偏差和电离层校正参数等,然后把不断更 新的导航信息送到注入站再转发给卫星 • 监测站每6秒钟将其所测得的卫星距离信息和气象 数据发送给主控站,主控站对测量结果中各种已知 的偏差如电离层延时,对流层折射等进行修正;然 后进行一次数据处理,得到卫星位置、卫星速度、 卫星的时钟偏差等估值:•然后按一定格式转化为导航电文送入注入站三、注入站• 目前注入站有4个。
• 注入站为主控站和卫星之间提供接口 关系它用 1754MHz—1854MHz的频率向卫 星注入有关数据注入数据有用户导航信 息(包括时钟校正参数、大气校正参数) 、卫星星历及全部历书数据 10.2 GPS系统工作原理GPS系统空中卫星群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 备用卫星组成它们接收地面站发送来的星钟修正参数、电离 层校正参数等导航信息,为用户提供精密和标 准定位服务 一、卫星星座• GPS卫星网为21颗卫星星座布局,它包括 24个卫星位置,等间隔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 轨道倾角为55度,两个轨道在经度上相隔600 每一轨道面上有 4颗卫星如图10-3所示 • 卫星在高约20183km的近圆轨道上运行,周期 约12h每颗卫星绕地球运行两圈时,地球恰好 绕其轴转一周•这样,每颗卫星每一恒星日有1~2次通过地球 上同一地点的上空每一颗卫星每天至少一次通 过一个地面控制站的上空,因此控制站可全部设 在美国国内•同时,地球上任一地方用户任一时刻至少可看到 仰角5度以上的4颗卫星•卫星姿态采用三轴稳定方式,保证卫星上天线的 辐射口总是对准地面 二、卫星提供的导航信息• 1、卫星工作方式•卫星中装有接收机、发射机、高精度的振 荡器、导航电文存贮器。
•接收机接收地面站发送的导航信息,它包 括卫星星历、历书(卫星的概略坐标)、 卫星时钟和电离层校正参数等,同时还接 收地面站发送的控制指令•卫星上时钟的标准频率f0=10.23 MHZ,它 是卫星上各种频率的同步信号•P码的码频率等于 f0 ,C/A码的码频率为 f0/10, 载波频率f1=154 f0, f2 =120 f0.•载波L1用P码、C/A码和导航数据信息进行相位 调制载波L2只用P码和导航数据信息调制.•C/A码是一种伪随机噪声码序列,其频率为 1.023MHz,周期 1ms它是一种短码,易于捕获 不同的卫星分配了不同结构的C/A码•P码也是一种伪随机噪声码序列其频率为 10.23MHz,周期约267天实际上使用的P码周期 为7天不同结构的P码分配给不同的卫星,在一 星期内,各卫星的P码不重复P码是一种长期的 精确码,它难以捕获通常先捕获C/A码,然后 使用导航电文中含有的交接码转到P码 2、卫星导航电文• 导航电文是卫星提供给用户的信息, 它包括卫星状态、卫星星历、电离层修 正参数和卫星钟偏差校正参数以及时间 等内容图10-6是导航电文结构示意图 •一、导航电文及其格式•导航电文是二进制文件,它是按一定格式组成数据帧,按帧向外 播送。
•每帧导航电文由5个子帧组成第1、2、3帧播放该卫星的星历和 卫星钟修正参数,其内容每小时更新一次•第4、5帧播放所有空中GPS卫星的历书(卫星的概略坐标),完 整的历书占25帧•每个子帧含有10个字,每个字占30bit.•二、导航电文内容•导航电文中各子帧的格式见下图•1. TEL:遥测码•每个子帧的第一个字码为遥测字(TEL)它指明卫 星注入数据的状态,由星载设备产生,遥测字开 头 8个码位作捕获导航数据的前导;随后14个bit 是遥测电文,内容包括地面注入数据的状态,诊 断信息等,指导拥护是否选用该卫星 •2.HOW:转换码•每个子帧的第二个字码为转换码.它可以辅助拥护 从捕获的C/A码转换到捕获P码.•3.导航信息:•每个子帧中的后8个字导航信息或专用电文,由地 面控制站注入给卫星• 卫星发送出的信号有:• 1、L1和L2两种载波;• 2、C/A码和P码两种伪随机码;• 3、导航电文(包括时间信号、卫星轨道资料 、电波传播修正参数和卫星钟校正参数、历书 ) 10.2.2 基本工作原理• GPS接收机接收来自卫星的导航信息,利 用星历资料计算卫星位置; 利用伪随机 码或载波相位测量测者到卫星的距离, 最后解算导航方程求测者位置的经纬度 。
一、测时间差求距离• GPS中,测量者到卫星的距离是通过测电波 从卫星发射到被用户接收机接收的时间间隔 来确定的,即根据卫星信号传播时间与电波 传播速度的乘积来求得•而卫星信号传播时间通过测量卫星信号的C/ A码或P码与用户接收机内产生的同类码相关 所需要的相移来求得•1、伪码测距原理• 如图10-8所示,上一行是接收到的卫星伪码信号 ,下一行是接收机产生的伪码信号,它的格式与卫星 的伪码相同,由接收到的卫星伪码信号相对于接收机 产生的伪码信号的延迟量,就可得卫星与用户接收机 之间的距离这种未经修正的距离称为伪距 2、伪码测距方法•如图10-9所示,被接收、检测和放大的伪随机序列与 接收机产生的伪码序列通常是不同步的,本机的伪码 在时钟的控制下逐步地移动,直到接收的和本机的伪 码信号同步,则相关器输出控制信号停止本机伪码的 移动,并将测得的时间信息提供给计算机• 图10-10示出了相关接收的一个例子,第2行是接收来 自卫星的10个码元信号,第3行是本机产生的伪码序列 的10个码元•当接收的伪码信号与本机伪码信号不同步时,在时钟 控制下,本机伪码序列右移,直到第4行所示状态,即 同步,此时相关器输出高电平停止本机伪码的移动。
•测得的时间差是 5个码元持续时间,每个码元为1s ,共5s二、 卫星定位算法• 1、导航方程• 自相关测量卫星发送的伪码和本机产生的 伪码间差值而得到的距离,并不是测者到卫星 的真实距离,许多因素使它带有不同性质的误 差,影响较大的有卫星钟差、用户钟差、电波 传播误差等这些误差严重地影响卫星的定位 精度,必须尽可能予以修正1) GPS时间系统•原子时是以铯原子133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所 辐射的电波振荡周期为基础的时间系统起始历元 为1958年1月1日0点原子时稳定、均匀、至今未见 变化•协调世界时UTC是以原子秒为单位, •GPS时是一种连续的、高精度的、均匀的时间系统, 它以原子秒为单位,时间间隔为一周即604880s) 它开始和结束在每周星期六和星期日之间的子夜零 点时刻•GPS时起点1980年1月6日UTC的零点它常用自起点 以后的周数、日数、GPS秒来表示时间•GPS时间计量是通过Z计数(从每个星期日的零时开 始计数,)进行的,利用Z计数器可以较快地捕获P 码 •(2)钟差•GPS时间是整个系统的时间标准它在导航电 文的交换字中每6s向用户发送一次由于1ns 即s的误差将导致距离误差0.3m,所以整个系 统要求严格与主控站的原子钟同步。
•通常卫星钟和用户钟都有误差•卫星钟差可根据导航电文确定•用户钟差可在导航解算过程中获得•(3)电波传播误差• 该误差主要由电离层和对流层对电波的影响造 成的• a.电离层的影响• 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