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小组””如何治大国?如何治大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近日赴新疆考察,在《新疆日报》的报道中,俞正声多了一个“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组长”的头衔在日常新闻报道中,我们时常也能听到“xx 小组”这样的提法 “小组”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它们如何成立,如何运作?它们的权力究竟又有多大?2013.05.30/ Vol.11545 月 25 日,俞正声在喀什地区基层基础工作座谈会上与干部交流协调小组”都协调些啥? “中央级”协调小组共六个,民族问题向来是重点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被冠以“中央”头衔的协调小组共有 6 个: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中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从这些小组的名称不难看出,反腐、党建、人才、民族问题是中央的重点工作,此次由俞正声领衔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延续了以往由政治局常委主抓新疆工作的惯例 [详细] 国家层面协调小组繁多 多为临时组建四川雅安发生 7.0 级强烈地震而相比中央级的协调小组,以“全国”或“国务院”打头的协调小组则为数众多几乎囊括了各个社会领域在这些小组中,大部分为临时组建的阶段性小组。
比如最近芦山地震后,国务院立刻成立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指导协调小组,此外如国务院首钢搬迁调整工作协调小组、国务院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皆属此类另外针对某项重大事务,国家也会成立阶段性协调小组统筹整体工作,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 [详细]李克强肩负 6 个“小组长” ,小组究竟是啥机构?除了协调小组,还有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2008 年之后,在中央文件中将“小组”这类机构统一称为“议事协调机构” 而由党和军队最高领导人亲自担任组长的小组或许不只是“议事协调”那么简单,如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 ,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皆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规格高于中央各部委,直接向政治局及其常委会负责,是协调决策相关领域问题的最高领导机构 “小组”的规格有明确区分一般“领导小组”的规格要高于“工作小组” [详细]小组拥有跨部门协调权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中国, “小组”是党政系统中常规治理方式之外的补充,并在特定时期,拥有跨部门的协调权力2010 年,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对这种“小组机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通过成立跨部门领导小组来组织实施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和政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 ,曾培炎称, “在重大决策具体落实和实施过程中,建立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有利于减少层级、提高效率。
”[详细] 国家领导人常“兼职” 李克强曾兼任 6 个组长一般来说,国家级“领导小组”的领导成员都由国家领导人“兼职” 如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国务院总理担任,常务副总理任副组长,日常工作由单设的办公室负责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是兼任各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最多的国务院领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2 年年底,李克强共兼任 6 个国务院级别“领导协调小组组长” ,并兼任两个“领导协调小组”副组长之职这些小组几乎涵盖中国最重要的各个经济与公共政策领域 [详细]小组级别直接影响办事结果负责人级别越高, “小组”协调和执行能力也更强2006 年,国家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级协调工作小组” 由于涉及部门繁多,医改方案久拖不决2008 年,国务院提升了小组的规格,批准医改协调小组升格为医改领导小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亲自挂帅消息一出,新华网用“新医改驶入快车道”来形容此后医改工作的进展 [详细]“小组”分两种 延安整风时已现雏形“小组机制”可追溯到延安时期早期,领导小组不但是中共展开各项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内部整合的重要手段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是临时性领导机构出现的一个巅峰期1941 年 7 月,成立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局,存在了一年半。
此后,陆续成立了清算过去历史委员会、干部审查委员会,以及为加强整风领导而设立的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详细]1958 年,中共中央为“小组”正名中共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1958 年 6 月 10 日,中共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各小组的通知》 ,并任命陈云、彭真、陈毅、聂荣臻、陆定一分别担任各组组长当天发布的通知明确指出, “这些小组是党中央的,直隶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向它们直接做报告……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属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对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政府机构及其党组有建议之权,但决定权在党中央 ”这是首次较为正式和全面地提出在中共中央层面设立这样性质的“小组” ,并确定了其在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大致定位此后, “小组机制”正式出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详细]常设性小组与国家命运走向息息相关陈云同志常设性小组,一般是将其作为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工作任务而存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算是曝光率较高的一个早在 1957 年,中央就成立了经济工作五人小组,陈云为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小视,改革开放后,它和国家体改委一直起着改革推手的作用,凡是重大经济决定,都有它的身影。
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每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中央总书记在会议上的讲话,就是由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起草而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也都是由依托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中农办”承担调研和起草工作[详细]阶段性小组负责在有限时段解决重要问题在中央层面,更多的是一些发挥阶段作用的临时小组,如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完成任务后机构就要撤销有的存在甚至不到一年,如每年各地都成立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任务结束之后就撤销了[详细]“小组”运作充满神秘 没有牌子、没有场地、没有编制小组的机构设置在官方资料中一直鲜有详细记载,公开报道更少之又少这些神秘的小组既不挂牌子,在党的组织机构名录也找不到它们它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也不单独确定人员编制 [详细] 寻常无踪迹 大事现真身很多领导小组虽为常设,但并不需要日常办公,多数只在出现了需要应对的重大问题时,以组长牵头组织联席会议、多部门联动的方式完成决策以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为例,自 2003 年成立以来,这个小组平日难见踪影,但却悄悄地推动过不少司法改革包括力促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部署铁路司法体制改革等。
只有出现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应领导机构才会由临时和联席会议性质向日常化发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