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86KB
约18页
文档ID:404232593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_第1页
1/18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烘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佳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怀念的亲人花香布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贵重,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体现怀念之情罢了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华,同“花”滋,繁盛⑶荣: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⑷遗(wèi):赠送,赠与⑸馨(xīn)香:香气盈:充盈,充积⑹致:送到⑺贵:贵重⑻感:感受,感动别经时:辞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赏析这诗写一种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届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步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单形成对照从体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主线不也许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

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整首诗环绕着“但感别经时”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1. 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说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体现了诗人的发明性,你能断定是哪一句吗?简朴阐明一下理由答:“馨香盈怀袖”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2. 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构造上起的作用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忽然得到升华)3. 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动,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种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华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龟虽寿 东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仅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究竟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究竟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吧注释⑴龟虽寿: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⑵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⑶竟:终结,这里指死亡⑷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⑸骥:良马,千里马伏:趴,卧枥:马槽⑹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暮年:晚年⑺已:停止⑻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盈,增长缩,亏,引申为短⑼但:仅,只⑽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快乐、和乐⑾永:长期永年:长寿,活得长⑿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均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赏析《龟虽寿》为东汉时期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这首诗是抒发人生的咏志诗曹操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方,表白宇宙万物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当运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1.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答: 这句诗用比方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抱负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2.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傍晚”‘诗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答: 一种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断止的抱负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3. 《龟虽寿》体现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答: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4. 曹操所说的“养怡之福”指什么?答:一种人的精神状态最重要,不应因年高而消沉,而要有永不断止的抱负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5.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几句,以“神龟”和“螣蛇”为喻,重要想阐明什么道理?   答: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   6.体现作者看待生命的自然规律要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态度的句子是哪几句?   答:盈缩之期,不仅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7.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答:体现了曹操永不断止的抱负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出一种老当益壮、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8. 这首诗体现出一种如何的风格?   答:慷慨,豪迈,激昂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山上挺拔矗立的松树,顶着山沟间瑟瑟吼叫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剧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长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罹( lí )凝寒:遭受寒冷 罹,遭受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寒冷的侵凌吗?(但是它仍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赏析: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这是第二首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松柏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寒冷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步也是为了鼓励她的从弟.1. 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答:这是环境描写。

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寒冷,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2. “松柏有本性”的“本性”是什么?诗人但愿堂弟做一种什么样的人?答:挺立风中不倒,历经寒冷不凋(或刚正坚贞、不屈不挠)诗人但愿堂弟要像松柏同样坚强不屈,不要因环境的压迫而变化操守3. “一何”是什么意思?两个“一何”各突出了风声和松枝的什么特点?答:多么第一种突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4. 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是《赠从弟》,内容却写“松”,请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答:本诗以松柏为喻,赞扬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寒冷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体现作者坚贞自守的品格,也有对从弟的劝勉之意5.全诗重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体现了作者如何的情怀?(3分)答: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寒冷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鼓励堂弟做一种坚强不屈的人6.作者在本诗中塑造了一种如何的形象?作者笔下的松柏是一种立寒风而不倒,经寒冷而不凋的强者形象7. 作者写诗的目的是想鼓励堂弟,但全诗没有一句鼓励的话,却描写了风霜中的松柏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答:运用了比方(或象征)的手法作者用高山劲松的不畏狂风霜雪比方人也要像它同样不怕困难,勇敢地面对艰难险阻,劝勉堂弟做一种坚强的人。

这样写使得人生道理的论述形象生动而富有震撼力,丝毫不显生硬呆板8. 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梁甫行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似,千里内这里有雨那里刮风.艰苦啊海边的人民,她们寄身在荒野之中妻子孩儿象禽兽同样,奔波止息在山林险境柴门内外多么萧条,狐免在我屋里游行  或  千里内有的刮风有的下雨艰苦啊,海边的贫民,寄居栖身在荒郊野地妻儿老小像禽兽同样,在深山老林奔波不息破陋的房子多么荒芜冷落,狐狸野兔在屋里窜来窜去注释】  ①八方:东、西、南、北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合称八方异气:气候不同  ②剧:艰苦  ③行止:行动止息,这里泛指生活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④柴门:用柴草编成的门,形容房屋极其简陋  ⑤翔:这里指自由自在地窜来窜去  ⑥我:代“海边民”自称1.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答: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些环境描写烘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惊与凄楚2. 本诗重要运用了什么体现手法?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本诗重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芜景象,体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人们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逼近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⑶秋色:一作“春色”⑷落晖:落日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肯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单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通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

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期地咀嚼、回味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裔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1.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答;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体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体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2.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