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汽车开发术语解释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0.23KB
约11页
文档ID:532309360
汽车开发术语解释_第1页
1/11

汽车开发术语解释(阶段)1. 商品计划阶段-1)完成项目前期研究,管理层评审预研阶段定义的所有初期目标、评审并批准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造型方向、资源获得方案、项目综合可行性分析、正式启动项目2)批准初步项目方案,包括所有的产品目标和商业计划目标的最初符合性,工程/制造/物流/采购等项目方案为项目批准做准备3)综合评审产品开发状态,包括造型冻结,对产品、制造、物流和销售计划进行评审和批准,所有的目标在项目的经济架构中都必须是可行的,正式批准项目 2. 产品开发阶段- 1)通过对数模的工程可行性确认和pertest试验,通过CAE和制造可行性分析,完 成整车数据发放2)对设计样车进行相关验证试验,检查评估产品设计及工艺的正确性完成试生产准 备3. 量产准备阶段-1) 使用工装零件按工艺要求在总装线上制造样车,验证工装模具和供应商的制造能力,完成工程的最终验证和制造的早期工艺调试2) 调试整车厂的生产设备,验证生产工艺,验证全工装和工艺条下件批量提供的零部件质量,完成样车数据更改,冻结变更数据3) 验证整车厂在一定节拍下的生产能力4) 按整车生产节拍的提升计划,投入批量生产4. 量产维持阶段-术语解释(项目里程碑)1. 新产品预研立项GATE#0(KO)-项目立项研究。

成立项目团队,开始对项目进行研究分析2. 预可研评审(SI)-完成产品初步可行性分析后,通过预可研评审确定开发平台3. 产品开发决策(SC)-进一步细化产品方案,通过评审后,初步确定项目开发目标4. 新产品开发项目认可GATE#1 (OD)-完成各项性能指标的细化,形成产品的最终设计方案和目标并获得批准5. 设计数据发布(DR)-首轮设计数据经过评审确认后,进行发布用于相关部门的设计样车制作6. 设计样车验证完成(CP)-对设计样车进行相关试验验证,检查及评审产品设计和工艺的正确性7. 试生产准备完成(LR)-试生产前完成样车试装验证,工装准备等各项准备工作,达到试生产的要求8. 全车数据发布GATE#2 (DC)-对样车试验及试装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达到设计和性能要求后发布,用于工装样件的制作9. 变更冻结(CC)-设计和质量问题整改完成后,冻结产品数据10. 投产签署(LS)-小批量生产前对投产条件进行综合评审确认11. 量产签署GATE#3 (J1)-各项指标达到量产要求,开始批量生产(SOP) 12. 项目总结(FS)-对整个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项目开发工作起到持续改进的作用。

术语解释(设计活动)一.总布置1. 概念总布置-对整车的几何尺寸(长宽高,轴距,轮距,整车侧边高度尺寸),以及可供选择的发动机资源进行初步的布置分析,对动力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对整车性能参数(整车速比,整车通过性接近角,离去角等)进行分析,完成评审阶段发放2. 重要硬点布置-车身与底盘的硬点布置3. 初步总布置图设计-对机舱内部进行初步布置,确定布置边界,定义整车造型边界和人机目标,组织控制造型边界的评审并发布造型控制边界,以作为造型设计的尺寸依据,用于造型的边界控制4. 详细总布置图设计-协调各相关专业完成机舱内部零件和动力总成的布置,完成机舱管路的走向布置并评审发布,完成驾驶室主要零部件的布置及控制边界数据并评审发布5. 详细总布置方案确定-完成造型A面的检查,完成整车法规的校对,完成总布置图的绘制,完成整车设计重量的统计与质心计算并对总布置整体方案进行评审确认6. DMU检查-总布置对整车设计数据进行DMU检查最终数据冻结DMU跟踪检查-试装问题整改完毕后,对最终冻结的数据做DMU的跟踪检查7. 试装检查确认-对试装车辆的主要零件布置间隙,维修方便性和人机目标符合性进行检查,确保系统及零部件的装车结果符合总布置的要求。

8. 总布置总结-对该开发车型的总布置工作进行项目总结,为以后的开发车型积累经验二.造型控制1. 造型定位评审-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造型定位,并进行评审确认2. 创意草图评审-设计师根据产品定位和审美理解,大量绘制产品草图,评审选择草图,设定目标图型,以确认造型趋势3. 效果图可行性分析方案选择-对多套方案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及优化,为效果图的选择提供参考 4. 效果图初步确定-根据工程反馈意见,进一步筛选,初步确定效果图5. 最终效果图评审-经过几轮可行性分析评审,最终选定开发车型效果图6. 外CAS面可行性分析及评审-工程部门对外CAS面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问题反馈造型部进行修改并组织评审7. 内CAS面可行性分析及评审-工程部门对内CAS面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问题反馈造型部进行修改并组织评审8. 外模型冻结-经过可行性分析的不断优化,外造型基本达到工程要求,外观通过评审,外模型可以冻结9. 外CAS表面冻结-外CAS根据终版外造型油泥模型和工程问题反馈,进行修改确认后冻结10. 内模型冻结-经过可行性分析的不断优化,内造型基本达到工程要求,内饰造型通过评审,内模型可以冻结。

11. 内CAS表面冻结-内CAS根据终版内造型油泥模型和工程问题反馈,进行修改确认后冻结12. 色彩纹理方案样板及清单阶段性发布-造型完成整车色彩纹理的方案设计,并发布零件的色彩纹理清单,用于工程部门对其工艺进行可行性分析 13. 设计样车色彩纹理方案评审- 在试制样车上完成色彩纹理方案的制作并进行评审14. 色彩纹理方案样板及清单发布-对试制样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后,重新发布色彩纹理样板和清单 15. 色彩纹理标准样板验收- 对整改完毕的色彩纹理标准样板进行确认验收16. 色彩纹理清单冻结-将终版的色彩纹理清单进行冻结发放 色彩纹理标准样板冻结发布-完成色彩纹理标准样板的制作并冻结发放三.整车耐久性1. 整车耐久性定位确定-根据市场需求,对整车耐久性进行定位,确定开发目标2. 整车耐久性目标初步确定-根据整车的开发目标,初步确定整车的耐久性目标3. 参考车和标杆车耐久性试验开始-对参考样车和标杆车进行耐久试验,获取试验数据,作为分析整车耐久性的依据4. 系统耐久性目标初步确定-依据参考样车和标杆车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按初步的整车耐久目标,将耐久性目标进一步细化,制定出初步的系统耐久性目标。

5. 整车、系统耐久性目标及验证大纲确定-经过对标分析,确定开发产品的整车及系统的耐久性目标并制定试验大纲6. 关重零部件上车体耐久性设计评审-对上车体关重零部件进行CAE分析,进一步优化结构完成耐久性设计评审7. 底盘关重件系统耐久性验收-对底盘悬架的承载耐久性等进行试验验证,对问题进行优化整改后确认验收8. 关重零部件开发试验验收-关重零部件进行试验认证,确认其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验收 9. 关重系统耐久性验收-关重系统的耐久试验完成验证后,进行验收10. 工装样车耐久性评审-关重零部件和关重系统耐久试验验证完成后,对工装样车进行耐久性评审11. 试生产车耐久签收–试生产车通过耐久试验后签收12. 环境耐久性模拟签收-试生产车在模拟不同环境下进行环境耐久试验,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签收13. 耐久性市场分析-四. 整车性能1. 参考车确定-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开发定位,确定参考样车,为开发产品提供参考数据2. 整车性能目标初步确定-对参考样车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测试,分析测试数据,初步确定开发车型的整车性能目标3. 系统性能目标与方案确定-将整车性能目标分解到各个系统,制定实现整车性能目标的系统设计目标方案。

4. 整车性能目标与方案确定-将市场输入信息和样车性能参数作为参考,细化开发车型的关注点性能,最终确定出整车的性能目标和方案 5. 造型风阻验收-通过CFD分析不断优化造型,使其符合风阻的设计要求验收确认6. 工装车性能初验收-工装样车试装阶段,对整车性能做静态、动态的测试和综合评价,优化设计,完成设计目标和初步验收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