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333教育综合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导史 一、古希腊教导 (一)古风时代的教导 古希腊的教导思想主要是在稚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希腊最强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城邦国家教导实践的根基上孕育和进展起来的由于这两个城邦国家的经济、政体、文化及地理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教导类型 1、斯巴达教导 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其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及国内外战役频繁的需要,抉择了其教导目的是培养大胆的军人,教导的内容是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导为主 斯巴达人特别重视教导,认为教导是国家的事业男孩7岁以后就进人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采纳以“五项竞技’(即赛跑、腾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为主的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以及严酷的身心磨炼以求形成大胆、坚毅、遵从和爱国的品质斯巴达对文化学识不重视到18岁时.少数身心经过严格考验的青年再进入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采纳两年的正规军事训练年满20岁的青年,被派往边境沿线驻扎,开头实战训练到30岁时,通过考核,并举行确定的仪式后,才能获得国家公民的称号,成为国家合格的军人。
另外,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健康的女子才能生育刚强的儿童,并且女子还有扶助男子坚守城池的重任,所以斯巴达对女子教导对比重视,看法女子理应和男子一样受到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 斯巴达教导的特点主要有:(l)教导具有阶级性;(2)教导完全被国家所操纵,并被视为国家的事业;(3)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导为主,对文化学识不重视;(4)重视女子教导 2、雅典教导 雅典境内多山,不宜耕种农作物,但它有良好的港湾,工商业贸易兴隆国内以奴隶主民主政治为主,国内外战役频繁雅典的这种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就要求它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擅长通商交往的政治活动家和商人,即“身心既善且美的人”因此,雅典在教导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体、智、德、美和谐进展的教导思想,而这种和谐教导的思想概括反映在它的教导制度中 雅典的男孩7岁后进人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主要内容为读、写、算的初步学识,还学习弹奏乐器、以乐器伴奏吟唱《荷马史诗》等到12、13岁又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另外,还有骑马、游泳、击剑等。
到15、16岁后,少数贵族子弟再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以“五项竟技”为主的体育是首要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三艺”,即文法、修辞和辩证法(或称哲学)到18岁时,再进人青年军事训练团采纳两年的军事训练之后,通过确定的仪式,取得国家公民的称号,参与国家政事 雅典教导特点主要有:(l)教导其有阶级性;(2)重视体、智、德、美和谐进展,即不仅重视体育训练,也强调文化学识的学习,提防道德教导及美育;(3)雅典既有公共教导,也有私人教导,重视国家和私立教导的进展;(4)忽略女子教导 (二)古典时代的教导 1、“智者”的教导活动 1、“智者派”的教导活动 “智者”(又称狡辩家)在古希腊,最早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才能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才能和技巧的人以后,各行各业具有特意学识和技艺的人,也被称为“智者”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一词获得了新的、特殊的含义,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加入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学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 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等普罗塔哥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个人作为判断事物存在与否、真假、善恶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简朴的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2、“智者派”的教导付出 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对希腊教导实践和教导思想的进展,同样做出了重大的付出其体表现在:(l)智者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又由于教导对象范围的扩大而促进了社会的滚动2)智者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 领域,又扩大了教导内容的范围西方教导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正是由智者首先确定的3)智者最关切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学识和政治学识作为主要教导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导内容,而且供给了一种新型的教导—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导 2、苏格拉底的教导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出名的哲学家和教导家苏格拉底的著作皆已流失.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1、教导目的论 苏格拉底认为教导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治国人才务必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学识 2、德育论 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主题,也是其教导思想的主题。
苏格拉底认为教导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怎样做人”道德教导的概括内容就是培养人们具有聪慧、正义、大胆、节制等美德为此,他提出“学识即道德”的命题 “学识即道德”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导思想的核心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学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罪、什么是恶,才能趋罪避恶 从“学识即道德”的观点启程,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看法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学识或聪慧为根基,那么,德行是可教的通过传授学识、进展聪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因此,在他看来,学识教导是道德教导的主要途径 3、智育论 苏格拉底看法治国者务必具有广博的学识,除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学识以外,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务必学习的科目,学习这些科目的目的在于实用,而不在于纯理论的思辨 4、“苏格拉底方法” 为了有效地传授学识,以达成道德教导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出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法”所谓“苏格拉底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学识报告他,而是通过议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熟悉中的冲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结果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见如下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议论)。
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学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议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斟酌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坑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驳倒道,假设将军处治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役中偷走了敌人的时物.或作战时坑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结果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挚友这样做走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役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假话坑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坑骗的手段哄自已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挚友自杀,而将挚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结果迫使他收回了自己原来的看法 3、柏拉图的教导思想 柏拉图(公元前427一前347)是古希腊出名的哲学家和教导家柏拉图用对话体裁写了不少著作,《梦想国》和《法律篇》是其中集中表达其教导思想的两部最有影响的著作。
1、“学习即回忆” 柏拉图认为一切可感知的概括事物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唯有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在人的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着理念,即人在出世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学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学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学识所以,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学识而已 2、《梦想国》中的教导观 柏拉图以其社会政治观为根基,在《梦想国》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家”(统治者)和军人(卫国者)的教导体系,其中教导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l)论学前教导柏拉图看法教导由国家操纵国家应创办幼儿教导机构,实行儿童公育公养学前教导的主要内容是讲故事、做嬉戏,还有唱歌等活动看法要用心选择故事的内容,并对嬉戏的方式、内容也要用心安置 (2)论普遍教导(7一18岁)普遍教导以情感教导为主,重视音乐和体育六岁以后,男女儿童要分别进入国家所办的初等学校,如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以初步的读、写、算、唱歌、音乐为主柏拉图对于体操和音乐尤其重视。
他强调指出,“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 (3)论高等教导柏拉图将高等教导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意志教导阶段(18一20岁)以军事体育训练及“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学习为主20岁以后,绝大多数贵族青年终止教导,去担负保卫国家的重任少数才智出众的贵族子弟,持续受教导其次阶段:进展智力阶段(20一30岁)除“四艺”外,重点学习辩证法年满30岁后,这片面青年人中的绝大多数人就去承担国家的高级官吏极少数机灵而好学,并在哲学研究上有特殊才能的人,那么持续学习第三阶段:持续学习(30一35岁)持续研究哲学,直到35岁,然后成为国家的重要官吏第四阶段:哲学王(50岁左右)按柏拉图的想象,个别人需要再经过十五年的磨练,大约到了50岁时,经过指挥战役等各种考脸,在学识方面,尤其是在哲学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4、亚里士多德教导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出名的哲学家和教导家亚里士多德的教导思想主要散见于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等著作中 1、灵魂论与教导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大片面:理性的片面和非理性的片面。
非理性片面又包括植物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两种成分其中植物的灵魂是最低级的,它主要表现在身体片面,指的是身体的养分、生长和发育动物的灵魂表现在人的本能、情感和欲望等方面理性的灵魂是高级片面,它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和判断等方面 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三个组成片面的理论为教导务必包括体育、德育、智育供给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2、教导的作用论 亚里士多德分外重视教导的社会作用,明确指出教导对于稳定奴隶主政治统治起着巨大的作用他指出国家的立法者(统治者)务必“首先提防青少年人的教导”,更加强调教导是国家的职责教导应由城邦办理“,决不能让私人管理学校教导工作同时,还特别重视教导对个人进展的作用认为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家是天性、习惯和理性重视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值的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导进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 3、论体、德、智、美和谐进展的教导 亚里士多德的体、德、智、美和谐进展的教导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内容有:(l)在儿童的教导中,“务必首先训练其身体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大胆的品质。
但他要求对于学生的体育训练确定要适度,否那么会损害儿童的体格和阻力他们的生长2)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务必留神公民的道德教导道德教导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步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大胆”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