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87.52KB
约48页
文档ID:580133393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_第1页
1/48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有关情况介绍 基础教育司德育与校外教育处吕 同 舟2006年7月 天津 关于高中思想政课程改革的背景n n建国以来政治设置的基本沿革 n n这次改革时代背景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沿革n n新中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源发于革命根据地的政治教育由新中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源发于革命根据地的政治教育由国家颁布始于国家颁布始于19501950年 —— 1950—— 1950年年8 8月,教育部颁发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规定:“ “除各科均应贯彻政治思想教育外,初高中个学年除各科均应贯彻政治思想教育外,初高中个学年仍设政治科目,以加强现阶段中学政治思想教育仍设政治科目,以加强现阶段中学政治思想教育 ” ——1951——1951年年6 6月,教育部下发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改定中学政治课名称、教关于改定中学政治课名称、教学时数及教材的通知学时数及教材的通知》》,规定:,规定:“ “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设期设‘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高三下学期设,高三下学期设‘ ‘共同纲领共同纲领’ ’,,每周每周2 2课时。

课时 ——1953——1953年年7 7月,颁发月,颁发《《中学教学计划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规(修订草案),规定:定:“ “高中一二年级设社会科学基本知识,高三设共同纲领高中一二年级设社会科学基本知识,高三设共同纲领” ”,也相继对学校思想教育的目的和教育重点作出规定也相继对学校思想教育的目的和教育重点作出规定 从1950年开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大体经历四个阶段:n n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61950—1956;本阶段的教育核心内容;本阶段的教育核心内容是改造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旧道德,创建社会主是改造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旧道德,创建社会主义新道德,并结合抗美援朝、义新道德,并结合抗美援朝、“ “三反五反三反五反” ”和对和对民族资本家的改造,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民族资本家的改造,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如:废除国民党的如:废除国民党的“ “党义课党义课” ”;; 19511951年年1111月,下发月,下发《《关于中学关于中学” ”政治课政治课“ “略有略有变更的通知变更的通知》》,规定: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规定: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个学年增设级个学年增设” ”时事政策时事政策“ “一科,每周一科,每周1 1小时小时” ”,,加大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

加大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 19531953年年2 2月,教育部发出月,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学时事政策课关于中学时事政策课应如何改进的指示应如何改进的指示》》 第二阶段:从1956年到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n n19571957年年3 3月月1717日,毛泽东写信给周恩来、陈云、彭真、陆日,毛泽东写信给周恩来、陈云、彭真、陆定一等同志,提出:定一等同志,提出:“ “要恢复中学方面的政治课,取消宪要恢复中学方面的政治课,取消宪法课,要编新的思想政治课本法课,要编新的思想政治课本 ”n n19571957年年 6 6月月8 8日教育部下发日教育部下发《《1957-19581957-1958学年度中学教学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计划》》中增设政治课,并提出中增设政治课,并提出“ “教材由各地编写,我部将教材由各地编写,我部将发讲授要点,供各地参考发讲授要点,供各地参考” ”n n19571957年年8 8月月1717日印发日印发《《关于中学、师范学校设置政治课的关于中学、师范学校设置政治课的通知通知》》,规定:,规定:“ “课程总称为政治课高一高二讲社会科课程总称为政治课高一高二讲社会科学常识,高三讲社会主义建设。

学常识,高三讲社会主义建设 ” 第三阶段: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n n19661966年年--1976--1976年的年的“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的十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的时期中小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处于无政府状态,片面坏的时期中小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处于无政府状态,片面突出政治和联系实际,大幅度削减基础知识,教育质量严重降低政突出政治和联系实际,大幅度削减基础知识,教育质量严重降低政治课程内容设置极端不合理中小学的政治语文课合并,以毛泽东著治课程内容设置极端不合理中小学的政治语文课合并,以毛泽东著作为基本教材作为基本教材n n如:北京市如:北京市19721972年一年一19731973年开设的年开设的“ “政治政治” ”课,内容为选辑的毛泽东课,内容为选辑的毛泽东著作初一为一、二册,初二为三、四册,初三为五、六册,高一为著作初一为一、二册,初二为三、四册,初三为五、六册,高一为七、八册,高二为九、十册七、八册,高二为九、十册19741974年初中一、二年级开设的年初中一、二年级开设的“ “政治政治” ”课内容为毛泽东课内容为毛泽东《《我的一点意见我的一点意见》》等三篇著作,还有马、恩、列、斯、等三篇著作,还有马、恩、列、斯、毛语录、批林批孔、评法批儒文章、毛泽东给李庆霖的复信、张铁生毛语录、批林批孔、评法批儒文章、毛泽东给李庆霖的复信、张铁生答卷等。

答卷等n n 19751975年初一,二年级年初一,二年级“ “政治政治” ”课学习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课学习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马、恩、列、斯三十三条语录、四届人大文件、毛泽东三项指示等马、恩、列、斯三十三条语录、四届人大文件、毛泽东三项指示等初三内容增加了初三内容增加了《《哥达纲领批判哥达纲领批判》》、、《《反桂林论反桂林论》》、、《《国家与革命国家与革命》》,,《《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人民民主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高一、二年级内容与初三相同,只是高一增加高一、二年级内容与初三相同,只是高一增加《《政治经济学学习问题政治经济学学习问题解惑解惑》》,高二增加,高二增加《《青年运动的方向青年运动的方向》》19761976高一增加高一增加《《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学习问答学习问答》》,高二增加,高二增加《《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盾的问题》》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发展阶段n n这一阶段是拨乱反正,逐步恢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应有地位,并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也可以分为四个下的阶段:n n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6年,这年,这是一个拨乱反正,从新强调又红又专的时是一个拨乱反正,从新强调又红又专的时期,也是德育课程重新确立地位的时期期,也是德育课程重新确立地位的时期 n n 19801980年年9 9月月1212日,教育发出日,教育发出《《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见》》,要求从: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改进课程设,要求从: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改进课程设置和教材;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强对政置和教材;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强对政治课教学的领导等五个方面改进和加强政治课提出:治课教学的领导等五个方面改进和加强政治课提出:“ “中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中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教育的课程,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贯彻德智体教育的课程,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贯彻德智体教育方针的主要标志教育方针的主要标志 ”n n初一开设初一开设《《青少年修养青少年修养》》n n初二开设初二开设《《政治常识政治常识》》n n初三开设初三开设《《社会发展简史社会发展简史》》n n高一开设高一开设《《政治经济常识政治经济常识》》n n高二开设高二开设《《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n n教学时间为每周教学时间为每周2 2课时,另外还有时事政治教育的时间,课时,另外还有时事政治教育的时间,每周每周1 1课时。

课时 n n教育部于1982年1月12日,下发《关于1982年秋季中学政治课教学用书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学教授: 《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政治经济常识》和《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为中学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教材,为中学思想政治科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n n19861986年到年到19921992年这是一个建立制度、探索规范年这是一个建立制度、探索规范的时期n n19851985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重新根据小学、初,重新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年龄阶段明确了各自的教育内容和目中、高中各年龄阶段明确了各自的教育内容和目标,形成了由低到高的有序斜街和螺旋上升,对标,形成了由低到高的有序斜街和螺旋上升,对饱受饱受“ “文革文革” ”破坏的学校政治课,进行了全面的破坏的学校政治课,进行了全面的修正同时,针对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修正同时,针对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明确把民主法制教育、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明确把民主法制教育、公民权利义务教育等作为学校政治课的内容和要公民权利义务教育等作为学校政治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导向。

求,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导向 第三个阶段:n n1992年以后,进入了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年以后,进入了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时期系时期 n n这一时期,党中央根据新形势又进一步制定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学校德育的社会背景和内在要求基本清晰特别是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强烈需求 第四个阶段:n n19991999年年1010月,中央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月,中央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下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把全面,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作为21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面旗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n n20012001年,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定》》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本(本次课程改革的依据即为该文件)次课程改革的依据即为该文件) 结论:n n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发展是基本规律n n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治教育的形势联系紧密n n重点是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基本常识,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本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n n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理论的发展需要及时地体现在国家课程计划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发展的新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n n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化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n n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n n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等等。

文化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n n把握先进文化方向,积极发展新进文化n n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n n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有关德育课改的国际背景n n19961996年,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年,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习:内在的财富学习:内在的财富》》把“ “四个四个学会学会学会学会”——“”——“学会学会学会学会求知,求知,学会学会学会学会做事,做事,学会学会学会学会共同共同生活生活生活生活,,学会学会学会学会生存 ”作为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四大支柱,成为现代作为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四大支柱,成为现代人学习的动机和目标人学习的动机和目标n n在上个世纪末国际课程改革中将德育课程改革作为一个重在上个世纪末国际课程改革中将德育课程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 美国提出塑造具有凝聚力的美国提出塑造具有凝聚力的“ “美利坚精神美利坚精神” ”,并把公民,并把公民学学 教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予以推广教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予以推广—— —— 法国倡导现代公民教育,把个人道德、国家和社会公民法国倡导现代公民教育,把个人道德、国家和社会公民 教育、国际公民教育融为一体。

教育、国际公民教育融为一体—— —— 日本提出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日本人日本提出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日本人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n n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n n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n n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关于素质教育n n素质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到1999年成为真个教育发展旗帜,从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探索到全面推进,代表着我们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认识不断进步和发展n n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n n素质教育的特征: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素质教育观念对课程改革的影响n n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加重要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n n比学习能力更加重要的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n n课程学习不是学习的全部,生活和实践是更加重要的学习;n n学习和过程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小学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小学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高中课程以分科为主,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高中课程以分科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的选修课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的选修课。

课程要有助于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强调课程要有助于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动参与,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n n关于课程结构的变化 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根据新《高中课程改革方案》,高中课改规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思想政治作为一个独立的科目,隶属于人文思想政治作为一个独立的科目,隶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与社会领域 安排了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文化常识4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 学习方式的变化:n n高中课程实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高中课程实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生学习以学分和学时相结合学生学习以学分和学时相结合n n思想思想政治课安排必修学分为政治课安排必修学分为政治课安排必修学分为政治课安排必修学分为8 8个个个个。

这这8 8个学分是学个学分是学生在高中必须完成的基本学分,也是高中毕业需生在高中必须完成的基本学分,也是高中毕业需要的基本学分在要的基本学分在116116个学分中,各科目所占分个学分中,各科目所占分值如下:语数外各占值如下:语数外各占1010学分,思想政治、技术各学分,思想政治、技术各占占8 8学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学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各占各占6 6学分,体育与健康学分,体育与健康1111学分,研究性学习占学分,研究性学习占1515学分,社区服务学分,社区服务2 2学分,社会实践学分,社会实践6 6学分n n在完成必修课程之后,学生可以选修喜欢的课程在完成必修课程之后,学生可以选修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进行学习 学校德育课程的改革的深入n n所有的学科课程都承担德育的功能和任务n n学校的德育工作既包含课程主渠道的内容,也包含其它德育活动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全过程n n德育的体系是开放的,思想政治课只是一个方面,但是,它是进行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常识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程设计与实施建议n n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n n课程设计与内容的确定n n关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建议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n n素质教育思想和国家对课程改革的要求n n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n n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n n体现大中小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有效衔接和历史社会语文等相关课程相互补充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1 1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设计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设计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设置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必修课设置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必修课程模块增加增加 ““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的内容和要求的内容和要求强调思想道德建设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强调思想道德建设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衔接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衔接与大学政治理论课的衔接与大学政治理论课的衔接强调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从生强调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从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寓活中的典型案例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寓于案例中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于案例中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思路基本思路2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思想政治方向和正确价值观的引注重思想政治方向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体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基本思路基本思路3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 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既体现国家对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既体现国家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不要求,又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增强选择性。

同需求,增强选择性基本思路基本思路4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 课程的框架结构课程的框架结构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1 1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思想政治思想政治2 2政治生活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核心概念:民主政治核心概念:民主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政治3 3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核心概念:先进文化思想政治思想政治4 4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 必修课程的必修课程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 选修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程的安排 课程目标和内容要点课程目标和内容要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形成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关于确定内容要点的考虑:关于确定内容要点的考虑:以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以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重点经济生活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政治生重点经济生活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政治生活重点是民主政治的内容,文化生活重点是社会主义精神活重点是民主政治的内容,文化生活重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对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和其它学科中已涉及的内容进对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和其它学科中已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以突出教育重点行了调整,以突出教育重点教学内容不再以知识点的方式呈现,而注重生活中典型案教学内容不再以知识点的方式呈现,而注重生活中典型案例与相关知识的结合,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例与相关知识的结合,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运用知识运用知识 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常见的信用工具;商品价格;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常见的信用工具;商品价格;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银行存贷;商业保险、债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银行存贷;商业保险、债券、股票;利润、利息、股息;公司经营;国内券、股票;利润、利息、股息;公司经营;国内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与创业方式;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与创业方式;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与税收;市场经济的概念;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与税收;市场经济的概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WTOWTO及国际贸易;经济全及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等。

球化等思想政治思想政治1 1(经济生活):(经济生活):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国家机构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国家机构的职能;政府依法履行职权与公众生活的关系;对的职能;政府依法履行职权与公众生活的关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我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等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等思想政治思想政治2 2(政治生活):(政治生活):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 文化现象的特点;文化生活的表现及意义;文文化现象的特点;文化生活的表现及意义;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中化的继承和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中华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表现;不断丰富和华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表现;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大众文化的内涵;公民基本发展的民族精神;大众文化的内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文化建设与道德规范;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等。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等思想政治思想政治3 3(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 哲学的含义及作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哲学的含义及作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运动是有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系统优化的方法;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对立统对立统一一”的辩证关系;矛盾分析的方法;创新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分析的方法;创新意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其辩证的意义及其辩证关系;价值判断的意义和差异;价值选择的过程和关系;价值判断的意义和差异;价值选择的过程和方法;方法;“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和和“集体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等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等思想政治思想政治4 4(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 选修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程的安排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模块的拓展课程以近现代市场模块的拓展课程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为线索,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为线索,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与观点,评析这些理论对当时及后来经济、经济的理论与观点,评析这些理论对当时及后来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社会产生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学。

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精髓,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精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经济学专题经济学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程的安排 ““政治生活政治生活””模块的拓展课程着眼于模块的拓展课程着眼于““三三个面向个面向””的要求,较为具体地介绍不同国家形式的要求,较为具体地介绍不同国家形式的特点和问题,介绍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有重的特点和问题,介绍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有重要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树立正确的世界眼光和国家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树立正确的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专题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程的安排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拓展课程主要模块的拓展课程主要介绍思维的特点和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帮助介绍思维的特点和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能够遵循逻辑思维的要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能够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求,把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力,提高思维品质科学思维专题科学思维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程的安排 在初中学生已有法律常识的基础上,在初中学生已有法律常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武器,依法规范自己的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武器,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为,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生活中的法律专题生活中的法律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程的安排 ““文化生活文化生活””模块的拓展课程针对当模块的拓展课程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伦理问题和困惑,倡导前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伦理问题和困惑,倡导公民道德规范,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公民道德及公民道德规范,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公民道德及价值的意义,提升道德境界价值的意义,提升道德境界公民道德与伦理专题公民道德与伦理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程的安排 针对每一个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中学生针对每一个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中学生的思想需要,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内容,的思想需要,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从帮助学生了解自从《《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成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主义就成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中国的伟大实践和探索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新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专题科学社会主义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程的安排 关于课程改革的实施n n区域试验、分步推进;n n加强教师培训,送配下乡;n n积极开展以校本教研加专家指导为主要形式的教师研修活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n n积极稳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n n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 谢谢!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