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扬州慢课文原文及译文1.原文 篇一 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译文一 篇二 扬州是淮河东边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3.译文二 篇三 淮河东部的繁华都会,竹西亭外的江南名胜,且在此解鞍下马稍作留停。
走过“春风十里扬州路”,满地是荠菜野麦一片葱青自从金人兵马渡江南下,城池废毁乔木凋零,人们至今还厌恶说起刀兵渐近黄昏,凄清号角吹送寒意,弥漫了这座荒凉空城 曾经最善赏赞扬州的杜牧,料想他重来此地,定会魄悸魂惊纵然豆蔻词写得工丽,青楼词写得绝妙俊逸,面对荒城也定难再抒深情二十四桥依然存在,水波摇荡,月影四周凄冷无声可叹那桥边的红芍药,年复一年不知是为谁而生?4.注释 篇四 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5.字词解释 篇五 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的都会 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即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 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