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魅力回乡——张鲁回族镇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50KB
约2页
文档ID:39929413
1、魅力回乡——张鲁回族镇_第1页
1/2

1魅力回乡魅力回乡————张鲁回族镇张鲁回族镇我们的家乡张鲁回族镇位于莘县西部,距县城 10 公里,东与莘城镇相接,西与河北大名交界,北与燕店镇、大王寨乡接壤,南与董杜庄镇、俎店乡相连明朝永乐年间,张姓和鲁姓在此定居,且人多户大,故取村名张鲁抗日战争时期设张鲁抗日区公所,先后归朝北、莘朝、南峰等县抗战胜利后大部分村庄属朝城县,1950 年代初隶属莘县1958 年成立张鲁公社,划归范县1961 年复归莘县1984 年撤社建乡镇,西半部建张鲁镇,东半部为刘庄乡1987 年 3 月改称张鲁回族镇2001 年春撤消刘庄乡,其辖域并入张鲁镇张鲁回族镇是聊城市唯一的回族镇,回族人口 5600 多人,占该镇总人口的12%张鲁镇回族可考者定居于明朝镇内有明朝永乐年间所修清真寺回民多由山 西洪洞县迁来,少数由郓城、聊城等地徙居,主要有马、李、杨、蔡、王、何等姓 氏回族分布在张鲁集五街、沈庄、韩庄 7 个村,其中 张鲁南街、北街、东街为纯回民村,其余 4 村属回、汉杂居张鲁集原有三座清真寺:南寺、北寺和女寺清真南寺始建于元代,明永乐三年(1405年)和嘉靖年间曾两次修复,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该寺居村中心,坐东面西,有西门和南便门:西门为正门,塔楼式纯砖石结构,故称“无梁殿”;南便门为月亮门。

寺院内有礼拜殿,南讲堂,东对厅及沐浴室礼拜殿基高1米,阔5间,能容千人以上做礼拜清真南寺是张鲁回族礼拜活动的主要场所清真北寺坐落在张鲁北街,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约1.5亩,礼拜殿3间,整个寺院布局与南寺基本相同,50年代该寺被拆除清真女寺建于村落中心,与南寺东西相望,为女姓穆斯林民众沐浴礼拜的场所,60年代该寺被拆除抗日战争时期,张鲁回民爱国爱教,抗日救国张鲁回民抗日救国会就设在南寺内,还经常在清真寺礼拜殿地板下为回民支队掩藏武器和粮食著名民族英雄马本斋曾在此带领汉、回民族开展抗日救国武装斗争1942年,马本斋司令员率回民支队由冀南转战鲁西北,来到张鲁一带,配合当地抗日武装东征2西讨,打得敌人闻风丧胆,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马本斋病逝,其遗体安葬在被他称为第二故乡的莘县张鲁集为怀念马本斋,莘县政府于1985年在烈士墓遗址处重修马本斋烈士陵园陵园占地10亩,坐北朝南,四周砖墙闭合,主体由国门、碑亭、烈士墓和纪念堂组成门额上书“马本斋烈士陵园”,有汉、回两种文字,汉字为正字,由烈士之子马国超书,阿拉伯文为配字,由原回民支队教长蔡永清阿訇书碑亭呈六角形,高14米,占地64平方米,单檐结构,琉璃瓦覆顶,亭中树立着烈士纪念碑。

纪念堂内安放着烈士的半身汉白玉雕像,两侧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挽联重建后的陵园融中国古代建筑和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庄重、典雅、肃穆,是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