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理实验讲义1900字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6.71KB
约28页
文档ID:323173886
药理实验讲义1900字_第1页
1/28

    药理实验讲义1900字    实验一一、药理学实验的基础知识1、实验动物的标记大、小鼠和白色家兔的标记常用3-5%黄色苦味酸溶液涂于皮毛上标号常用的方法: 1号——左前腿 2号——左腰部3号——左后腿 4号——头部5号——正中 6号——尾根部7号——右前腿 8号——右腰部9号——右后腿 10号——不标记2、小鼠的捉持和给药方法⑴ ig: 一般给药量为0.1~0.3ml/10g⑵ H: 一般给药量为0.05~0.2ml/10g⑶ ip: 一般给药量为0.1~0.3ml/10g⑷ im: 一般每腿不超过0.1ml⑸ iv(尾静脉):一般给药量为0.1~0.2ml/10g2、大鼠的捉持和给药方法实验动物的给药剂量一般按mg/kg(有时也用g/kg)为了方便,大鼠和豚鼠可按每100g计算,小鼠可按每10g计算那么,给药剂量=药物浓度×给药体积例:小白鼠体重22g,ip盐酸吗啡10mg/kg,药物浓度0.1%,应注射多少?计算方法:0.1%=0.1g/100ml=100mg/100ml=1mg/ml10mg/kg→10ml/kg22g→0.022kg10ml/kg×0.022kg=0.22ml或:10ml/kg→0.1ml/10g给药量:0.1ml/10g×(2.2×10g)[小鼠体重] =0.22ml3、实验记录的内容和实验报告的整理实验记录一般应包括:(1)时间、天气、温度(2)实验标本:如动物的种类、体重、标记和标号等。

3)实验药物:如药物的来源、批号、剂型、浓度、剂量及给药途径等4)实验进程、步骤及方法的详细记录5)观测指标的变化或原始描记图纸的资料每次实验必须随时做记录告一段落后对所获结果进行整理,画出必要的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结论实验报告的写作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包括仪器、药品和动物[实验方法]简明扼要的叙述,关键步骤写清[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对比[讨论]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思考题的探讨、实验方法及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认识、体会和建议等[结论]实验动物的处死1、颈椎脱臼法此法常用于小鼠用左手拇指、食指或镊子用力压住小鼠的后头部,同时用右手抓住鼠尾用力向后上方牵拉,使之颈椎脱臼,鼠立即死亡2、空气栓塞法此法常用于家兔的处死用注射器将空气快速注入静脉,可使动物立即死亡3、击打法适用于较小的动物,如家兔、大鼠和小鼠等提起动物的尾部,用力敲击动物头部,或用要木锤打击头部,致使动物死亡4、断头法此法适用于蛙、蟾蜍、小鼠和大鼠用剪刀将动物头部剪断,由于脊髓分离且大量出血,动物很快死亡二、药理学总论实验㈠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 了解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材料] 小白鼠、鼠笼、注射器及针头、小烧杯、 0.05 %、0.4%和1 %的戊巴比妥钠溶液[实验方法] 取小鼠3只,分别标记,称重,观察其一般活动状态和痛觉反应然后分别ip不同浓度的戊巴比妥钠溶液,1号鼠5mg /kg; 2号鼠40mg/kg;3号鼠100mg /kg给药体积均为0.1ml/10g随时观察各鼠的反应,注意其不同点㈡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 比较硫酸镁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的不同药理作用[实验材料] 小白鼠、鼠笼、注射器及针头、小鼠灌胃针头、小烧杯、10%硫酸镁溶液等[实验方法] 取小鼠2只,标记,称重观察小鼠的一般活动情况1号鼠im 10% 硫酸镁溶液0.1ml/10g; 2 号鼠灌胃给10%硫酸镁溶液0.1ml/10g观察两只小鼠给药后行为活动等有何变化,并记录之三)、药物的拮抗作用【实验目的】观察药物的拮抗作用【实验材料】小白鼠、鼠笼、小鼠灌胃器、1ml注射器、10%硫酸镁溶液、10%氯化钙溶液等[实验方法] 取小鼠2只,于腹腔内注射10%硫酸镁溶液0.1ml/10g后,其中1号小鼠立即腹腔内再注射5%氯化钙溶液0.08ml/10g,2号小鼠不注射氯化钙溶液。

观察两只小鼠给药后行为活动等有何变化,并记录之[实验结果]鼠号 体重 药物及剂量 给药途径 动物反应( g ) (mg/kg)123第二篇: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讲义 10500字实验一 神经干动作电位测定及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并按要求制备出完整的蟾蜍坐骨神经标本2、掌握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不应期及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内容:1、坐骨神经标本制备2、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测定3、坐骨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1、 实验材料: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探针、粗剪、手术剪、眼科剪、镊子、玻璃分针)、蛙板、滴管、培养皿、烧杯、棉线、棉球、滤纸片2、 实验试剂:任氏液3、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打印机、、神经标本屏蔽盒四、实验要求1、学会用细胞外电刺激诱发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方法;掌握生物电记录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熟悉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操作;2、要求学生了解科研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原理,培养学生熟练操作五、实验原理:可兴奋组织如神经纤维在受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短暂的变化。

由安静状态下的膜外正膜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兴奋状态下的膜外负膜内正的去极化状态因此,在膜外兴奋区相对于未兴奋区来说电位为负这种电位差所产生的局部电流又引起邻近未兴奋区的去极化,使兴奋沿细胞膜传向整个细胞,而原来的兴奋区的膜电位又恢复到膜外正膜内负的静息水平这种可传播的、短暂的膜电位变化称之为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在一次兴奋之后,其兴奋性要经历一个规律的时相变化,依次是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才恢复到正常的兴奋性水平六、实验方法:一)、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1、仪器装置 准备好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及相关电极2、制备蟾蜍坐骨神经标本(1)破坏脊髓: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下压蛙头使头前俯(图1-1),右手持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再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将针尖向后刺入椎管捣毁脊髓若蟾蜍四肢肌肉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脊髓已破坏完全否则,按上述方法再行破坏图1-1 破坏蟾蜍脑脊髓的图示图1-2 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2)剥皮 以两腋下为水平点,沿胸廓剪开一圈皮肤,然后左手捏住头部,右手捏住断端皮肤边缘,向下剥掉全部断端的皮肤(图1-2)3)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 用左手在背部捏住脊柱尾端,让头与内脏自然下垂, 右手持粗剪刀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1cm处剪断脊柱,剪除全部下垂的头及内脏,保留后肢,腰背部脊柱。

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烧杯中将手及用过的剪刀、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4)分离两腿 沿正中线用粗剪刀将脊柱分为两半(勿损伤坐骨神经),并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侧大腿将分离后的两腿放在盛有任氏液的烧杯中5)游离坐骨神经 取一只腿腹侧向上固定于蛙板上,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将坐骨神经根游离,在脊柱近处用一线将神经结扎并剪断将标本背侧向上固定并于背侧沿坐骨神经沟(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隙中)分离,剪断坐骨神经所有分支,一直游离至膝关节,再向下继续分离,在腓肠肌两侧肌沟内找到胫神经和腓神经,分离两支直至足趾,用线结扎,在结扎线的远端剪断,只保留坐骨神经,不要肌肉将神经标本浸入任氏液中备用3、神经干标本制备 将标本盒的电极用浸有任氏液的棉球擦净用自来水浸润的滤纸片贴于标本盒的内面,以防神经干燥用镊子夹住标本两端的结扎线,将神经置于标本盒电极上,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侧,外周端放在记录电极侧轻轻拉直神经,不要扭曲二)、观察与纪录(1)寻找阈刺激和最大刺激 先将刺激强度设为零,再逐渐增大,直至出现动作电位时(此时的刺激强度即为阈强度);逐渐增大至动作电位幅度达到最大值为止,该强度的刺激为最大刺激(记下该强度值)。

2)测定传导速度 测量两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s(mm)和传导所用时间t(ms),然后,根据公式v=s/t,计算出传导速度3)观察不应期 给神经干最大刺激强度使之出现两个大小相等的动作电位,如果出现则用改变刺激间隔的时间,逐渐缩短两刺激间隔时间至第2个动作电位刚好变小,此时的刺激间隔时间即为动作电位的恢复周期如再逐渐缩短刺激间隔时间,第2个动作电位刚好消失,则该不应期为绝对不应期记下绝对不应期,动作电位恢复周期减去绝对不应期就等于相对不应期4)观察双相动作电位及单相动作电位 以上观察到的都是双相动作电位,用小镊子将两根引导电极(r1至r2)间的神经干夹伤,可见动作电位的第二相消失,变为单相动作电位七、实验报告要求:1、每人一份实验报告;2、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实验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应如何改进?八、注意事项:1、神经干标本应尽量分离得较长越一些,且要剥离干净,但又不能损伤神经主干分离时应用玻璃分针,并用眼科剪小心剪去神经分支及周围结缔组织,切忌撕拉2、神经干标本应与记录电极紧密接触,特别要注意与接地电极的接触神经干不能打折,并经常保持湿润,又要注意防止电极间短路。

3、刺激强度应要从最小的强度开始,逐步增加刺激强度,且持续刺激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损伤神经干九、思考题:1、简述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两者在时程和幅度上有何不同?2、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这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全或无”现象有无矛盾?十、探索性问题:1、为什么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的第一相和第二相的波形、幅值不对称?实验二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一、目的要求:1、学习在体蛙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理解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2、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以验证心肌兴奋性阶段性变化的特征3、准确辨认收缩相、舒张相、期前收缩、代偿间隙及了解心脏搏动的基本曲线图二、实验内容:用额外刺激引发并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加深理解心肌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特点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1、 实验材料蛙或蟾蜍、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蛙板、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探针、粗剪、手术剪、眼科剪、镊子、玻璃分针)、蛙心夹、铁支柱、双凹活动夹、棉线、小烧杯、滴管2、 实验试剂任氏液3、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四、实验要求:1、本实验目的通过学习在体蛙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理解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

2、通过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以验证心肌兴奋性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准确辨认收缩相、舒张相、期前收缩、代偿间隙及了解心脏搏动的基本曲线图3、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原理,培养学生熟练操作五、实验原理:在每次心动周期中,心肌每发生一次兴奋-收缩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以及舒张期的早期,在此期间给予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收缩随后为相对不应期,在此期给予心肌强的刺激可引起心肌兴奋收缩,最后为超常期后两期均处于心肌舒张期内,因此,在舒张期如果在窦房结(两栖类为静脉窦)按正常节律性兴奋下达以前,给予心室肌一次适当的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