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模型方法简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模型用联立数学方程描写经济运行的特征、反映经济指标的关系,描述经济系统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环境、国民经济核算是影响经济模型的三大因素体制决定了宏观经济的决策方式,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是混合经济还是转轨经济宏观经济环境指总体上需求不足还是供给不足等核算是那种核算体系,反映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1、主要内容 一个经济体,每时每刻都有许多生产者生产各种产品每种产品都要投入各种要素,包括四大类:资源(土地等自然资源)、原材料、固定资产(厂房、设备)、劳动力生产的产品有各种形式,按形态可分为商品(如家具、粮食等有形产品)和服务(餐饮、运输、通讯、卫生等无形产品)我们关注一个国家生产了多少?怎么分配?这就要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联合国推荐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等 2、国内生产总值核算(1)社会生产总值(也称社会总产出)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价值总和。
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要素的相互投入,社会生产总值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社会生产总值的计算:全社会生产n种商品,第i种商品的产量为Qi,商品价格为Pi,那么第i种商品的产值就是Qi*Pi,所有的商品产值的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在实际统计中,往往按产业部门计算社会总产值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分为采矿业、制造业,制造业又可分为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部门)、第三产业(交通、商业、金融、教育、社会服务、科研、房地产、政府等)(2)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由于扣除了中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是世界各国核算的主要内容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把各种产品的产值扣除原材料(也称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就是产品的增加值所有产品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实际统计中,按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如第一产业(再细分为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商业、金融、教育、社会服务、科研、房地产、政府等)例1:生产馒头一个工厂每天生产馒头Q=1000个,馒头价格P=0.5元/个,那么其产值为Q*P=500元,500元就统计在社会总产值中。
这个工厂生产投入要素为:土地:50平米;固定资产:揉馒头的机器、橱具、炊具等原材料消耗:面粉、发酵粉、天然气、自来水、电力等花费300元劳动:夫妻2个人增加值:500-300=200元200元就是其他要素的贡献,包括工资、折旧、税收、租金、利润例2:说明社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从棉花生产到成衣的生产过程:原油→化肥→棉花→棉纱→布匹→成衣 表1:原油生产投入要素产出价值社会总产值增加值(统计在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投入:石油工人固定资产:原材料投入:不需要产出石油1万吨,每吨1万元1万吨*1万元=1亿元1亿元表2:化肥生产投入要素产出价值社会总产值增加值(统计在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投入:化肥厂工人固定资产:化肥生产设备原材料投入:原油,1亿元产出化肥3万吨,每吨1万元3万吨*1万元=3亿元3亿元-1亿元=2亿元表3:棉花生产投入要素产出价值社会总产值增加值(统计在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投入:棉农固定资产:拖拉机原材料投入:化肥,3亿元产出棉花50万吨,每吨2000元50万吨*2000元=10亿元10亿元-3亿元=7亿元表4:棉纱生产投入要素产出价值社会总产值增加值(统计在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投入:纱厂工人固定资产:纺纱机械原材料投入:棉花10亿元产出棉纱20万吨,每吨1万元20万吨*1万元=20亿元20亿元-10亿元=10亿元表5:成衣生产投入要素产出价值社会总产值增加值(统计在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投入:时装设计师,服装工人固定资产:纺织机械原材料投入:棉纱20亿元产出时装300万件,每件1000元300万件*1000元=30亿元30亿元-20亿元=10亿元计算:社会总产值=1(原油)+3(化肥)+10(棉花)+20(棉纱)+30(成衣)=6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原油)+2(化肥)+7(棉花)+10(棉纱)+10(成衣)=30亿元=成衣的生产价值(既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3)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合计为国内生产总值4)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按生产投入的资源、固定资产、劳动等要素贡献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税收+营业盈余+资源租金5)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按收入以后的支出去向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消费+净出口消费按消费主体区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政府消费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价格问题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和价格有关,如果实物量没有变化,只是价格发生变化,那么,尽管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发生变化,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所以,还要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这需要统计各种物价指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要选择一个基年,一般选择1990年、2000年为1或100%7)针对国内外质疑GDP核算不准的问题,从2004年开始,改革GDP核算办法,实行初步核算、初步核实、最终核实三次计算的办法,公布季度和年度GDP这种办法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致季度GDP每季度后第一个月20日公布初步核算值,第二个月20日公布初步核实值,第三个月20日公布最终核实值年度GDP下年1月20公布初步核算值,2月20日公布初步核实值,3月20日公布最终核实值。
比如美国2003年第一季度GDP,三次公布分别为1.6%,1.9%和1.4%)例3:列出某年的按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北京市2002年GDP总量为2845.65亿元生产法:一产: 93.08 二产:1030.60 三产:1721.97收入法: 劳动者报酬:1301.83 折旧: 469.68 营业盈余: 698.17 税收: 375.97支出法: 消费: 1467.71 投资: 1775.30 净出口:-397.36例题:一个陶瓷厂年生产100万块大理石,每块售价200元,工人工资5000万元,设备费用及维修费用3000万元,购买原材料8000万元,请问这个厂增加值是多少?销售收入(统计为社会总产值)=100万块*200元=2亿元增加值=销售收入-中间投入(原材料)=2亿元-8000万元=1.2亿元1.2亿元-5000万元(工资)-3000万元(设备)=税收、利润3、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出现,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品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
它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 (1)基本结构: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有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n个部门纵横交叉组成,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它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关系沿行的方向看,反映第i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第j部门的使用的价值量;沿列的方向看,反映第j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第i部门的货物或服务价值量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和第一部分主栏相同,也是n个部门;其宾栏由消费、投资、出口、进口等最终使用组成反映各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最终使用的价值量及其构成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税收、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增加值组成;宾栏和第一部分宾栏相同,也是n个部门,反映各部门增加值的构成 (2)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aij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个部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量将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
Aij的计算方法为用第j部门的总产出Xj去除该部门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个部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量xij,即:aij=xij/Xj (3)应用: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制定企业生产计划;减少资源浪费二)测算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产业、消费、投资、进出口、生产消耗判断能源、交通运输量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家质疑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准确的一个主要依据)(三)政策模拟分析:价格、税收、投资、消费、进出口政策变化的影响分析四)经济预测:和计量经济方法结合,进行中长期预测五)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二、主要预测方法简介1、怎样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1)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经济目标2)财政政策(税率、税种、支出)、金融政策(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宏观调控两大手段,在我国还有行政手段(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物价政策、组织手段等)(3)支出法: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 (4)生产法:一、二、三等产业总量和结构(5)收入法: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企业利润2、模型的主要作用经济分析和预测、政策模拟研究、加深对经济的了解等。
1)结构分析: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研究一个变量或几个变量变化对其他变量和经济系统的影响比如:弹性分析、乘数分析、财政挤出效应等2)经济预测:计量经济模型最早就用于经济预测3)政策评价:对一些政策可以在局部地区和范围内进行实验和试点,但总的来说,经济政策具有不可实验性经济模型具有经济政策实验室的作用3、主要经济模型方法(1)计量经济方法(2)投入产出方法(3)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4)经济景气方法4、计量经济方法(1)方法:经济计量学是数学方法、统计技术、经济分析和计算机的综合比如:消费=F(收入),进行统计估算,方程组联立求解2)历史:1936年,丁伯根创建荷兰经济计量模型1950年发表的克莱因模型(6个方程,3个回归方程,分别为消费、投资和就业,3个定义方程,分别为GDP、利润和固定资产形成),1955年克莱因—戈德伯格模型(15个回归方程,5个定义方程,共20个方程)萨谬尔森认为“美国的许多模型,剥到当中,发现都有一个小的克莱因)克莱因6个方程模型简介:消费方程:① 消费=16.78+0.020*利润+0.235*利润前期值+0.800*(私人工资+政府工资)② 投资=17.79+0.231*利润+0.548*利润前期值-0.146*资本存量前期值③ 私人工资=1.600+0.420*(国民收入+企业税收-政府工资)+0.164*(国民收入+企业税收-政府工资)的前期值④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