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7第七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87MB
约66页
文档ID:569571047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7第七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_第1页
1/66

幼儿园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教育活动评价第七章第七章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对于教师•对于幼儿•对于外界  一、对于教师•1.了解教育活动的目标、计划、内容、过程、方法及环境、设备、材料等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2.了解幼儿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3.观察幼儿的兴趣、能力、智力、道德行为、情感和态度,发现每个幼儿的长处和短处,超常儿童和有障碍的儿童;•4.了解幼儿教学活动的过程、方法等存在的问题;•5.重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成就感、激发工作兴趣、形成良好的工作情绪、利于教学 二、对于幼儿• 利用反馈机制•1.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和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和信心;•2.激励幼儿继续学习,在教育活动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对于外界•1.向家长、幼教工作者和社会人士提供可靠的信息,以促进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关心;•2.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科学而有效的参考资料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体现在:• 一、对教师的评价• 二、对幼儿的评价 •(一)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 1.目标表述指向的针对性 目标的针对性是指教育活动的目标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根据幼儿整体、群体、个体的不同发展水平和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体现因材施教,并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一、对教师的评价 2.目标表述方式的统一性 为了使教师对教育活动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幼儿的“学”上,放在幼儿的“发展”上,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比较提倡从幼儿角度出发,用以幼儿为主题发出的行为动词为主进行表述,而且这种表述应当体现统一性,而不是随意的、混合性的目标表述 3.目标设定的可能操作性 操作性是指教育活动的目标应当是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便于教师和评价者的观察、鉴定和评价 4.目标表述内容的整合性  首先,指一个领域的目标在多个领域活动中出现;  其次,表现在一个领域的活动中包含多个领域的发展要求; 最后,是教育活动统整的基础,目标的整合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以及活动方法和形式等的整合 大班活动“地球——我们的共同家园”目标:(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2)初步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粗浅的环保意识;(3)初步学会观察地球仪,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示例: 分析:(1)过分突出认知领域目标,缺乏整合性;(2)前一目标从教师角度表述,后两条目标从幼儿角度表述,缺乏统一性;(3)表述空泛,缺乏可操作性;(4)目标定位和要求过高,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缺乏针对性。

•(二)对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1.针对性、挑战性• •即突出专门化、个别化,也体现综合化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水平上的经验提升 •大班教育活动“厨房小工具”•活动内容:说说我知道的小工具;什么时候需要用小工具;这是用什么工具做出来的示例: •2.适宜性、有效性• 教育内容依据教育目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等 •小班教育活动“我来做爸爸妈妈”•活动内容:• 创设娃娃家情景;让幼儿在“娃娃家”的情景中看看说说;在自主的穿戴、装扮中满足体验角色的需要;巩固对爸爸妈妈不同用品的认识;在情景中学会念顺口溜式的儿歌短句,从中获得语言模仿与创造性的发展示例: •3.自然性、开放性• 内容与经验相结合,新知识的形成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引发幼儿愉快、主动、有效、创造性地学习 •小班教育活动“蜗牛的屎”•活动内容:蜗牛的屎是什么颜色的?然后请幼儿给蜗牛为不同的食物(红番茄、白菜、青菜、泥土),经过观察蜗牛的屎后,师生共同讨论然后得出结论示例: •4.多元性、整合性• 各领域彼此间有内在联系并由逻辑主线观察的自然而有效的整合 •小班教育活动“洗澡真开心”•活动内容:•通过情景渲染、动作模仿,让幼儿认认说说自己身体上的主要部位;•了解一些常用的、熟悉的沐浴用品的名称;•交流这些沐浴用品的不同用法等。

示例: •“小蚂蚁搬豆”活动方法——感受体验、自主表达等•“经验点”——对蚂蚁的认知、改编歌词、合作表演等经验 •“种葫芦”方法与形式——示范演示法、操作法等•“经验点”——了解不同的种植材料 •(三)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1.有效性(1)幼儿经验的提升•找准经验点•运用多种方法与形式•(2)提问策略的把握•提问使用的目的性、艺术性•提问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 •2.适宜性 (1)方法选择与运用能否体现该方法的特点、功能、局限性2)选择的方法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儿童年龄特点适用程度3)在使用方法时能否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幼儿感受、体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促进幼儿已有经验和新经验的认知碰撞 •(四)对组织形式和结构程序的评价•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有其空间形态和时间流程时间的控制活动排序空间形态的构建活动形式 •2.从优化教育活动的角度评价:•(1)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2)是否能够把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流失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五)对环境和材料设备的评价•1.多样性、开放性•(1)能否多样而开放地设计和使用环境与材料•(2)能否让环境、材料在活动运用中体现功能和价值 •2.相宜性、启发性•(1)提供的环境、材料与活动目标、内容主题是否相适宜。

•(2)提供的环境、材料与幼儿年龄特点是否相适宜•(3)选择的材料、环境能否促进幼儿的探索发现、概念建构、积累思维 •(一)对幼儿学习的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1)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2)情感态度 •(3)学习方式•(4)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5)教育活动中的能力 •(6)学习习惯二、对幼儿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记录表 •(二)对幼儿发展的评价•评价的意义:•1.对幼儿园实现培养目标有明显导向作用•2.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例】• 经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制作确定下一步更适合更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附:幼儿能力发展水平评估表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具体有:•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三、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四、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五、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六、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一)诊断性评价1.时间:教育活动之前或学期初2.目的:了解幼儿的基础情况内容:智力、技能、行为、能力、个性、情感态度等。

3.作用:为制定教育计划或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二)形成性评价•1.时间: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2.目的:及时作出反馈性调节•3.内容:智力、技能、行为、能力、个性、情感态度等•4.作用: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情况,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育活动环境、策略,进一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 •(三)总结性评价•1.时间:完成某阶段教育活动之后•2.目的:全面了解该阶段教育的结果,为以后提供依据•3.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促进幼儿发展•4.作用:通过对整个活动的结果分析原因,定制以后的活动计划 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评价方式以数量显示对象性质或功能、反映其数量关系(即量化)用切合的语言、文字描述被评价对象的性质(即非量化)应用 多表现为上级行政部门、幼儿园管理层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展开与实施教师在与幼儿日常接触互动过程中展开与实施结果特性客观性、直观性主观性、隐蔽性评价目的了解幼儿的发展的水平(可数据化的各种能力)了解儿童的需要、学习风格、认知特点相关关系•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基础•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出发点和结果 项             等目                  第好较好一般差教学目的明确度    整体性    教学内容综合性    指向性    教学方法科学性    恰当性    针对性    合理性    教师基本素质组织能力    教学环境创设    教学民主    教学技能    幼儿即时表现情意态度    学习习惯    认知水平    总体评语:              幼儿园 班 活动名称 执教教师 .评价者:        评价日期:例1 幼儿园教育活动量化等第式评价表 评价 分数项目 10—8(分)7—5(分) 5—3(分) 3—1(分)教学环境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师生互动    学生主动性    教学特色    总分 总体评述:  评价者: 评价时间: 幼儿园 班 活动名称 执教教师 .    例2 幼儿园教育活动量化分数式评价表 评价者: 评价日期: 定性的评价与评估方法方法目的指导方针观察 观察儿童——通过系统的方式观看儿童。

使教师能够鉴别儿童的行为、将儿童的表现情况编成文档,并且作出决策 制定观察计划,并清晰地了解观察的目的真实记录 真实记录以儿童的表现为基础,以现实活动为基础 有助于决定儿童是否正在将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现实环境之中 确保评价的内容与现实事件相联系,确保学习者参与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确保教学在评价之前就已经提供给儿童轶事记录 对事件或者行为做出简短的叙述性解释 对行为的特殊原因提供洞察力,为具体的教学策略制定计划提供基础 仅记录观察到与听到的内容;应当对事实进行处理,应当包括环境(例如行为在哪里发生)以及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即时记录 集中强调随着时间而发生的事件的系列过程 帮助对一段时间内的行为获得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与审视 保持客观性,努力尽可能多地将细节记录下来事件取样 集中强调一个特殊事件中的特殊行为(例如午餐时间的行为;户外活动的行为;阅读小组中的行为) 帮助审视一段时间中、一个特殊事件中的行为 在一个特殊时间内,辨别一个被观察到的目标行为(例如在交接活动中的争斗) 观察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之一观察描述性观察(日记描述、轶事记录)情景背景中的观察自然条件下的观察抽样性观察(时间抽样、事件抽样) • •1、观察的步骤(1)制定观察计划;(2)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组织观察;(3)解释观察材料;(4)根据观察结果而采取、执行一定的行动。

• •2、观察记录样式(1)对教育活动的整体式观察记录;(2)对教育活动的片段式观察记录;(3)对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个别是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 年龄班 执教教师 观察项记录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内容的设定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过程中与幼儿的互动、回应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教师     观察项记录活动兴趣及参与态度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社会性合作与交往自主表现与表达学习习惯(坚持性、注意力等)幼儿     教育活动整体式观察记录表 活动名称 年龄班 执教教师 教育活动发生背景和环境事件/行为/语言(幼儿或教师)评价与思考 记录   教育活动片段式观察记录表 活动名称 幼儿姓名 性别 观察与记录发生背景和环境 指向或互动对象 行为表现 语言 教师反思  教育活动个案式观察记录表 三、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评价基准从评价对象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既定的、原有的(并非来自平均对象群体)基准变化根据群体的变化而变化不随群体的变化而变化评价目的判断个体在群体中达到目标的程度判断个体是否达到目标评价特点考虑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和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不受被评团体的影响与约束,忽略个体在群体中所处位置 四、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自我评价)外部评价(他人评价)评价方式 通过自我认识和分析,对照某种标准,对自己组织的活动作出判断。

由专门人员实施评价,对被评价者某方面的实态进行评价评价内容①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互动程度、幼儿的情绪、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方式多样性等②教师教学行为与理念适宜度、活动设计实现程度等①评价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②教育活动设计组织者的表现评价者被评价者自身除被评价者外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价组或其他专门评价人员评价意义自我认识与提高的途径,有利于自我改进,易接受评价结论更为客观的判断,有益于考核评定、人才选拔,易于有效的反思 五、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个体评价群体评价评价对象参与活动的幼儿个体参与活动的幼儿整体评价目的描述个体、了解个体、帮助个体,促进个体的探索和学习【量化评价】 判别鉴定儿童整体在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交往合作等方面的目标达成程度【教师实施的定性评价】 给教师提供群体倾向翔光的信息,促进教师对活动的反、调整和改进 •各评价类型间相关关系:1.各种评价都有其优势和长处;2.每一种评价不是完全另一种相对应的评价模式,往往交叉重叠 • (一)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含义•一种质性评价;•一种强调“动态”的评价;•对幼儿成长过程的档案式记录;•收集、整理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记录幼儿在活动中体现的个性、兴趣、态度、能力;•对幼儿发展中的真实情景、发展轨迹真实记录;•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最佳形式之一。

六、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 •含义:•1.是一种涉及儿童、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参与和合作的评价过程;•2.是与课程和教育活动紧密相连的;•3.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学观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 •(二)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内容与一般记录方式•1.基本内容•(1)幼儿生长发育方面•(2)幼儿认知活动方面•(3)幼儿艺术活动方面•(4)幼儿动手能力方面 •2.一般记录方式•(1)幼儿作品记录•(2)文字记录•(3)声像资料记录 •(三)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运用•1.基本内容•(1)目的性、计划性•(2)主体性、参与性•(3)积累性、总结性 •2.一般记录方式•(1)建立档案•(2)充实档案•(3)保存档案 •3.要点提示•(1)不同样式,追求实效•①内容的个性化•②时间的自然性•③评价的主体性•(2)不同类型,为我所用•①全面型或领域型•②记录型或纪念型•③思考型或交流型 •(四)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应该进的方面•1.现今误区•(1)形式主义•(2)档案变儿童绘画作品展•(3)简单视同幼儿发展水平的定性评价手册,过分强调“进步”“成绩”•(4)评价过分受主管影响,标准化程度低。

•2.有待解决的问题•(1)如何正在发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2)如何在实际运用中正确处理个别针对性、真实互动性与科学有效性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