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斟酌 近年来,新开发的水产养殖新品种种类不断增加,一些新品种的养殖技术研发与推广不能实时同步,片面养殖户由于缺乏专业学识,导致一些较为常见的水生动物疫病展现发生率高、感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现象此外,近年水生动物新发疫病不断展现,也给当前的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水生动物疫病危害日益严重的现实,我们急需切实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水生动物疫病现状 水生动物疫病是指水生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目次》《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实用手册》记录的水生动物疫病共计36种,其中一类动物疫病2种,二类动物疫病17种,三类动物疫病17种根据《2022我国水生动物重要疫病状况分析》,2022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开展的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结果为:全年共监测到发生疾病的养殖种类63种其中,鱼类39种,虾类10种,蟹类3种,贝类6种,藻类1种,两栖/爬行类3种,其他类1种主要的养殖鱼类和虾类都监测到疾病的发生近年危害我国养殖鱼类的主要疫病、新发外来疫病以及目前国外关注的疫病有9种,其中8种是病毒性疾病,1种是寄生虫病。
经测算,2022年我国水产养殖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08亿元,比2022年裁减42亿元,约占渔业产值的3.2%,约占水产养殖产值的4.2%黑龙江省近几年在承受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治”工程中,所送样品经检测察觉有鲤春病毒血症和鲤浮肿病2022年全省组织开展的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监测面积11万亩,共监测到水生动物疾病14种,其中细菌性疾病6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疾病7种 二、水产行业疫病防控面临的问题 (一)养殖从业者养殖理念和技术需要更新随着养殖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疫病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也在增加,更加是在现阶段,环境污染还在加剧,极端气候毫无规律地展现,养殖生产者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为水生动物疫病爆发带来较大的风险和隐患其次,一些水生动物疫病难以治疗,危害严重水生生物不同于陆生动物,后者生病轻易察觉,投喂药物便当水生生物由于生活于水中,得病不易察觉,投喂药物时用水、饲料做媒介,药物到达生物靶器官的浓度很难达成药物有效治疗浓度,因此水生动物疫病一旦爆发、流行,死亡率会分外高有些水生动物疾病的病原难以精准诊断,在防治过程中存在凭阅历使用渔药的问题,无形中会加大养殖生产本金,污染水域环境,引发水产品药残超标等一系列问题。
二)疫情监测体系有待完善水生动物疫情监测是指按照《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测报模范》要求,在各水产养殖区域内设立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点,设定测报员,开展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测报预报工作通过实时察觉、分析、报告、公布疫情有关信息,使有关人员能尽快了解处境,及早制定主动监测方案,采取防范措施并对疫情作出急速回响当前,黑龙江省个别地区存在着疫病防控体系较弱、技术人员队伍缺乏等问题,一些基层推广机构在人员数量、业务才能、根基设施条件等方面与当前日益繁重的疫病防控任务不相适应目前全省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编制人数56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人,副高级职称135人,中级职称128人,初级职称78人,基层推广人员数量难以得志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在经费上,经费缺乏也是制约水生动物疫情监测体系高效运转的重要理由大量基层推广站开展水生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由于经费缺乏力不从心,片面地区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测报由于缺少经费支持,难以保证工作高质量开展三)水生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增大随着水产苗种和鲜活水产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水生动物疫病传播的途径不断增多,传播的风险在累积增大,导致新发、外来疫病展现频率增加,原有疫病种类逐年增多,加大了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的难度。
片面养殖品种还存在着疫病多重感染的问题一些水产检测机构在检测中察觉有些地区的片面鲤鱼存在鲤春病毒血症和鲤浮肿病、锦鲤疱疹病毒病和鲤浮肿病多重感染的现象,这对疫病防控工作又提出了新挑战 三、加强黑龙江省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技术培训与普及,提高从业者素质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应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疫情防控科技含量一方面,把信息化创办与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才能创办一体推进,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创办数字化水产疫病防控体系,提升监测预警才能,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流行病调查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各级水产科研单位要持续开展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成果转化,对渔用疫苗、快速诊断、疫病预防等水生动物防疫急需的技术,要加大投入力度,集中气力加快研究与成果转化进度目前,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最大障碍是专业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病害防治队伍弱、人员少、技术水平低,因此务必加强对各类从业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培训普及疫病相关学识,宣传防控措施,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才能譬如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结合水产养殖模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做好水生动物疫病测报员的培训,对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重点开展健康养殖、疫病防控技术等培训,使从业者能正确认知水生动物疫病,采取科学合理措施予以应对。
二)完善水生动物疫情监测体系水生动物疫情监测体系是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支撑,完善水生动物疫情监测体系,既要强化体系创办,对水生动物疫病预防与应急打定、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举行统筹设计,又要补短板,着力从制度层面理顺关系、强化管理就建立疫情监测体系而言,法律法规是依据,当地渔业技术推广部门应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实施观法(试行)》等法律条文,建立疫情监测体系机构和人员是根基针对黑龙江省此次机构改革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撤并问题,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根基上,依法依规稳定、强化基层推广机构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公益职能,进一步提升依法履职才能测报人员常年深入生产一线,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学识和丰富的实践阅历,而且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要健全完善测报人员培养、使用、待遇保障、鼓舞机制等方面的政策,稳定测报员队伍资金和技术是保证当地政府应增加疫病监测专项经费的投入,加强基层推广机构根基设施创办,配置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紧紧围绕“早察觉、早预警、早处置”的目标,强化各级监测体系的信息收集、分析、利用才能,健全疫病预防操纵机构、养殖企业、养鱼合作社、养鱼户等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回响体系。
实现重大疫情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数据共享,完善水产养殖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提高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风险察觉、报告、预警、响应、处置才能三)把握传染病发生规律,科学防控目前,对感染片面水生动物病毒病的养殖对象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留神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和抗争力在水生动物病毒性疫病高发季节,可使用一些抗病毒中草药,如黄芪、大青叶、板蓝根等,将其超微粉碎后制成药饵,在发病季节前举行预防; 还可定期投喂含免疫巩固剂的饲料;同时,应保持养殖环境稳定,裁减鱼体应激,防止病原感染与疫病爆发人类传染病的流行务必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我们可以遵循人类疾病防控的科学方法,从各个环节着手,严格操纵传染源、实时急速切断传播途径、养护未感染水产养殖动物,有效地预防养殖动物疫病传播操纵水生动物疫病传染源可通过苗种产地检疫来实现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是指通过对输入和输出的水生动物举行疾病检疫工作,来防止水生动物病原体的传播和分散各地方有关部门要按照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要求尽快启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 养殖生产单位或个人一旦察觉疑似水生动物疫情发生,应立刻向当地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操纵机构(或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举行报告,并将样品送到有资质测验室诊断。
同时采取以下紧急操纵措施:一是立刻对养殖场相关鱼池采取隔离措施,限制养殖场病鱼的移动和运输,实时捞出病死鱼并用深埋法或化尸法举行无害化处理; 二是对养殖场内全体工具器皿、池塘尾水举行彻底消毒;三是彻底清塘,对塘底举行翻塘曝晒,并用生石灰举行消毒,防止病毒持续分散 :杨秀 李庆东 孔令杰 单位: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