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政学科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H****H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4.49KB
约3页
文档ID:216494184
思政学科教学论试卷及答案_第1页
1/3

一、选择题20% 1、思政课程的学科性质是:A、理论学科B、应用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边缘交叉学科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A、培养健康人格B、培养创新精神C、培养实践能力D、培养完美品德3、思政学科具有以下功能:A、导向性功能B、目标性功能C、规范性功能D、个性化功能4、学习力由非智力和智力因素构成的,前者包括:A、品德因素B、动机因素C、人格因素D、情感因素5、学习按自由程度可以分为:A、自由性学习B、创造性学习C、知识性学习D、思想性学习6、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把握下列原则:A、整体性原则B、协调性原则C、重点性原则D、艺术性原则7、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陈述事实的发展情况,是属于:A、讲述法B、讲解法C、讲读法D、讲评法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A、示范性引导B、原理性引导C、反驳性引导D、探索性引导9、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去激励学生:A、榜样激励B、目标激励C、情感激励D、警惩激励10、思政课程的最优化标准包括:A、最佳标准B、质量标准C、相对标准D、效率标准二、是非题10% 1、思政课程的逻辑起点是以学为本2、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课改也成为教改的核心3、教学中的内化解决了认知矛盾,而外化解决了知行矛盾。

4、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教学主体问题的实质5、学生的学习力能发挥多少作用,关键在于教师6、思政学科的教学方针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7、教学规律决定了教学原则,也就是教学规则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只是辅助形式9、备课首先要备课标,然后才备教材和学生10、说课可以在备课时进行,也可以在评课前进行名词解释1正面教育:所谓“正面教育”,就是通过灌输正确理论,树立先进典型,肯定工作成就,鼓励新生事物来实施教育的方法2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人类社会的间接经验,探究新知识,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过程,是所有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3、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的主体性认识4、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5、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6、相对评价是指在评价对象的团体内通过个体与团体中相对标准的比较所进行的评价。

7、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 为什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是什么关系?答:现代课程理念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受传人,也是教师教育和培养的对象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关键的作用,学习的效果、 教学的最终结果都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现在教学中更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独特的、独立的人,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做人的尊严与价值,学会发现其闪光点,学会赏识每一位学生但是,教师虽然可以做很多,但唯独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起的是引导、促进、帮助的作用,真正的学习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指导学生养成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故而教师主的是“导”,起引导、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是平等和谐的是师生关系 2. 为什么德育课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答:知行统一不但是学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

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 “知”也就会失去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应该如何做, 不应该如何做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 “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 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边学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1. 为什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是什么关系?答:现代课程理念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受传人,也是教师教育和培养的对象。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关键的作用,学习的效果、 教学的最终结果都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现在教学中更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独特的、独立的人,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做人的尊严与价值,学会发现其闪光点,学会赏识每一位学生但是,教师虽然可以做很多,但唯独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起的是引导、促进、帮助的作用,真正的学习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指导学生养成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故而教师主的是“导”,起引导、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是平等和谐的是师生关系 2. 为什么德育课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答:知行统一不但是学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 “知”也就会失去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题号12344678910答案DAACDABCDABACDAACDABCBCD二、是非题 10% 题号12344678910答案FTFTFTFTTT。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