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FDI对浙江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文献综述】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8KB
约11页
文档ID:204942056
FDI对浙江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文献综述】_第1页
1/1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 0: FDI对浙江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引言技术溢出是指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先进技术拥有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 转让或传播技术的过程Blomstrom(1998)将FDI技术溢出效应定义为,跨国公 司在东道国进行外国直接投资引起的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加深的今天,很多国家通过实行积极的吸引fdi的政策以 实现外国企业对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FDI 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受到各国的关注关于FDI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 很多学者做了研究对于溢出效应的不同角度的探讨,不仅仅在理论和实践上具 有重要意义,对于政府制定合适的FDI吸引政策也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本文主 要对中外关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溢出方式的基础理论进行归纳,并从研究 结果、研究对象等角度对FDI技术溢出效益的实证研究进行分类总结二、主体(-)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1 .技术溢出效益理论的起源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技术溢 出效应最先是由MacDougall (I960)在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一般福利效应时提出的□ MacDougal 1认为技术溢出效应是FDI 的一个重要现象。

口:此后引起了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兴趣与关注,Cooden (I960)和Caves (1971)在基于估计FDI的成本和收益的目的上,考察FDI对 最佳关税、产业模式和福利的影响⑵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曾多次提到溢出效 应的问题至此,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注意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但这些研究距 正式理论框架的形成还较远2. 技术溢出效益理论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理论开始形成Caves (1974)根据技 术扩散对东道国厂商的不同影响,第…次比较全面地把技术扩散可能存在的溢出 效应分为三类:一是本来具有强大行业壁垒的行业,由于跨国公司的强行进入, 垄断扭曲受到遏制,资源配置得到改善;二是由于跨国公司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 或存在示范效应,刺激东道国厂商更加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推动当地技术效率 的提高;三是由于竞争、模仿和其他原因,跨国公司的进入将加快技术转移和扩 散的速度⑶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源于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理论 Hymer (1976)指出,FDI的主要动机是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市场控制生产和市 场营销的需要,以便充分利用公司专有的知识和技能资产3Hymer的论述表明, 拥有专有知识和技能上的所有权优势是形成跨国公司的必要条件。

否则跨国公司 无法在东道国市场上与本地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因为这些本地企业往往在市 场环境、消费者行为以及商业经验方面具有优势知识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关于FDI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以溢出存在 为前提,应用局部均衡理论模型分析与东道国有关的溢出效应及其决定因素 Findlay (1978)认为:FDI输出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大,技术扩散率就越 高⑸在此基础上假定,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当地的资本份额越高,扩散的速度越 快P. Romer> R. Lucas (1986、1988)认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贸易可以产生一 种外溢效应(Spillover),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 内的传递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源于其动态转移和扩散效应,外商直接投资 正是技术动态转移和扩散的最佳途径,其所带来的技术会给东道国的技术带来乘 数作用,大大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叵3. 技术溢出效益理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技术溢出效益理论逐渐发展成熟研究者进一步将博弈论、 策略论等方法引入FDI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Wang&Blomstrom(1992)将溢出效益视为跨国公司子公司和东道国企业间策 略性竞争的内生现象,构建了-•个关于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半地公司博弈的基本模 型。

他们假定跨国公司子公司能意识到技术扩散的成本,*1地厂商也能意识到溢 出的存在无论跨国公司子公司还是半地企业,都可能通过其投资决策影响溢出 水平:跨国公司对新技术的投资越多,溢出越多,当地企业对学习的投资越多, 其吸收溢出的能力越强[7-Kapur(1995)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考察信息不确定条件 下溢出效应对厂商学习的影响90年代以后,有关溢出的理论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 而都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在研究视角上,在以跨国公司为分析核心的旧框架基础 上,将技术策略联盟融入其中;在研究内容上,在考察了制造业生产技术外溢的 相关内容的同时还进一步探讨了服务业组织技术的溢出效应;在分析方法上,在 扩展了原有的厂商理论基础上,还进一步将策略论和博奔论引入到对技术溢出的 分析中)技术溢出效应的方式研究从技术运动过程来看,技术溢出过程分为技术溢出和技术吸收两个过程技 术溢出的主体是跨国公司,技术吸收的主体是东道国企业溢出和吸收之间是相 对独立的跨国公司从竞争的角度出发,会努力避免技术扩散到竞争对手中间 但是由于技术可以被模仿而同时技术人员可以自由流动,技术扩散或早或晚、或 多或少都会发生综合对FDI溢出方式的理论研究,先进技术从跨国公司溢出, 主要通过示范效应、关联效应、培训效应、竞争效应4种渠道流到东道国企业, 最后被东道国企业内部消化、吸收、改造和再应用。

1. 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由于外资企业拥有新的产品和更为先进的技术,从而对半地企业 产生的示范作用;或者通过增加竞争力,迫使国内竞争对手提高技术水平,并引 起的当地企业的模仿Finalay (1978)认为由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东道 国可以通过学习、模仿外资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生产流程、管理经验来提高 自身技术水平跨国公司只有拥有比东道国企业更大的技术优势时才能与本地企 业进行竞争⑸Glass、Saggi和Kamal (1998)研究认为,只有当跨国公司在发展 中国家进行生产时,发展中国家才有可能对这些先进的产品模仿 Girma&Waklin(2001)认为本地企业通过对外资企业的观摩、模仿与学习,不断改 进生产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获得溢出效应FDI的大量进入,导致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不断成立,跨国公司子公司在经营 运作过程中必然出现经营模式、管理方法以及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示范效应,这些 示范效应被东道国企业不断的模仿,促进本土企业不断的改善,最终形成FDI 技术溢出2. 关联效应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交往当中,通过与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发生的后向关联 以及与销售商等下游企业发生的前向关联产生的溢出效应。

张汉林(1988)认为 FDI带来的关联效应通过外资企业与当地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前向、后向联系表 现出来U后向联系是指东道国企业向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 料、零部件和各种服务通过后向联系,使发展中东道国的资源得以有效配置, 从而使上游产业的生产能力得以加强,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前向联系是指由东道 国企业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提供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 再加工和各种服务通过前向联系,使发展中东道国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 效率,从而对半地供销商和下游产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3. 培训效应张诚,张艳蕾,张健敏(2001)认为跨国公司子公司为了保证投资项目能够 顺利运转,实现投资目的,必定要依靠半地的人力资源,这为东道国的人力资源 培训创造了条件c,2:Driffield> Taylor(2001)将培训效应定义为在外资企业就 职并受过培训的雇员流动到本地企业所产生的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FDI技术溢出的培训效应主要包括跨国公司对子公司所雇佣的半地员工进 行的培训,以及在外资企业工作期间积累了各种相关的技能又“跳槽”到东道国 当地企业或自己创办公司的员工引起的技术外溢效应。

培训效应是通过劳动力流 动来实现的帕克(Pack, 1997)对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通过劳动 力的流动向本地企业扩散了技术,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近50%的工程师和63 %左右的技术工人离开了跨国公司,加入了台湾当地的企业但也有人提出,培 训效应是有限的例如,Gershenberg(1987)肯尼亚工业的研究报告表明,肯 尼亚中人员流动比率高达91%,但只有16%来自跨国公司向本地公司的流动 跨国公司员工向东道国或地区内企业流动较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东道国或地区 企业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跨国公司的工资水平4. 竞争效应跨国公司的进人和存在,打破了市场原有的均衡,引起汽地市场竞争的加剧 为取得竞争优势和发展机会,东道国企业惟有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取得技术优势这就产生了 FDI技术溢出 的竞争效应Aitken和Harrison (1999)将这种竞争效应定义为由于外资企业的进入加剧 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迫使本国企业被动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生产技术、生产 设备的更新升级⑻企业间的竞争效应会激发东道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更新技 术,以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和研发、采用新技术的速度-Mansfield和 Romeo (1980)通过对在英国的美国企业的研发活动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的研 究,认为大多数英国企业不得不进行被动的技术学习、模仿,以适应美国企业进 入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9](三)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技术溢出理论产生至今,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己经在理论上获得了各国较为 普遍的认同但它一•直伴随着不断的实证研究,世界各国学者通过各种数据形式, 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来分析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对象仍然以外国直接投 资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为主,只是在分析时细化了产业和区域而且实证分析的 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技术溢出的程度如何1.国外实证研究国外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Caves(1974)和GlobermanC 1979) 为先驱后来的研究者不断地把他们的模型扩展和细化综合具有代表性的实证 研究,可以将它们分为支持正溢出效应的研究和不支持正溢出效应的研究两大 类1)支持正溢出效应的研究有些学者选用横截而数据对技术溢出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例如Caves (1974)分别选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1966年制造业的行业横截而数据检验了两 个国家的FDI技术溢出效应[3: Blomstrom和Perssom (1983)选用墨西哥1970 年的行业横截面数据,将劳动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的评价指标,同时选用行业资 本密集度以及劳动力绩效作为影响特征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Kokko (1994)通过 对墨西哥1970年的行业横截而数据进行分析皿他们都通过横截面数据的选取 证明了 FDI对研究对象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其中Kokko认为只有在跨国公司与 当地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较小时,技术溢出效应才会变得比较明显部分学者选用面板数据检验了 FDI的技术溢出效益Blalock(2001)采用印 尼制造业1988〜1996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 FDI的上游行业内资供应商是否通 过后向联系效应获得了技术扩散作者构造了一,个表示后向联系效应的指标来反 映FDI技术溢出的纵向渠道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后向联系效应确实存在,但是行 业内横向溢出并未得到数据的支持Javorcik (2004)利用立陶宛1996〜2000 年的企业面板数据,在Blalock (2001)的基础上,构造了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两 个指标,分析FDI的技术溢出效应2)不支持正溢出效应的研究得出负溢出效应结论的实证研究大部分采用的是面板数据例如 Aitken&Harrison(1999)选用委内瑞拉制造业1976〜1989年间企业面板数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