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其中: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 2、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也叫纤维素) 4、食物来源:①糖类(谷类、根茎类) ②脂肪( 蛋黄、花生、豆类、硬果) ③蛋白质( 瘦肉、蛋类、豆类) 5、营养组成:①糖类:(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 ②脂肪:( 甘油与脂肪酸) ③蛋白质:(20 多种氨基酸) 6、作用:①糖类:①主要供能物质;②构成细胞组织 ②脂肪: ①主要为贮备能源; ②也参与构成细胞组织 ③蛋白质: ①构成细胞组织的重要物质; ②也可分解提供能量 7、维生素:(特点:①量很小,②种类多,③作用大,④人体一般不能合成) 维生素 A:夜盲症 维生素 B1: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 C:坏血病 维生素 D:①儿童:佝偻病;②成人:骨质疏松症 8、水:①占体重的 60%—70%( 所占比重最大) ②失水 20%以上,有生命危险 ③每天需水量 2 升左右 ④天气炎热或剧烈运动后,多喝水。
9、无机盐:(需要量小,种类多,作用大) 钙:①作用:牙齿、与骨骼的形成 ②缺乏:儿童:佝偻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 铁:①作用: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 ②缺乏:贫血症 碘:①作用: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②缺乏: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第二节:消化与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①消化道;②消化腺 2、消化道:①口腔;②咽;③食道;④胃;⑤小肠;⑥大肠;⑦肛门 3、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②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4、口腔:①唾液腺:①唾液腺分泌:唾液 ②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③作用: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④属于:化学性消化 ②舌:①作用:搅拌; ②:属于物理性消化 ③牙齿:①作用:咀嚼; ②属于物理性消化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5、胃:①呈囊状; ②特性:具有较大的伸展性; ③容纳食物:2升左右; ④胃壁内有胃腺:(小腺体) ①分泌胃液; ②内含胃蛋白酶; ③分解蛋白质为多肽; ④属于:化学性消化 ⑤胃壁肌肉发达:①肌肉收缩引起胃的蠕动; ②研磨与搅拌食物 ③属于物理性消化 6、小肠:①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②长度:6米 ③肠壁内有肠腺:①肠腺分泌肠液; ②肠液有多种消化酶; ③属于化学性消化; 7、肝脏:①分泌胆汁 ②胆汁不含消化酶; ③乳化脂肪为脂肪微粒; ④属于物理性消化。
8、胰腺:①分泌胰液; ②胰液有多种消化酶; ③属于化学性消化 9、营养物质的消化: 10、吸收 ①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作用; ②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与酒精; ③小肠:①吸收的主要场所; ②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 ③皱襞上有绒毛状的突起: 小肠绒毛; 、 ④皱襞与小肠绒毛的作用:增大吸收面积; ⑤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与丰富的毛细淋巴管 ⑥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特点: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⑦作用: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⑧毛细淋巴管吸收甘油与脂肪酸; ⑨毛细血管吸收其它营养(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 ④大肠: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第三节: 合理膳食 1、合理膳食: ①营养物质比例合适, 搭配合理 ②良好的饮食习惯: ①一日三餐, 按时进餐 ②不偏食, 不挑食 ③不暴饮暴食; ④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2、食品安全: ①食品原料的成分与质量问题; ②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①呼吸道;②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道:(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 ①鼻腔:①鼻毛:阻挡灰尘→清洁空气 ②黏膜:分泌黏液→清洁、湿润空气 ③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②咽:①气体与食物的共同通道 ②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共同器官 ③喉:①以软骨为支架 ②使气体畅通 ③就是发声的器官 ④气管: ①以“C”形软骨为支架 ②使气体畅通③ ⑤支气管:①树枝状的分支,越分越细 ②分支末端形成肺泡 3、肺:①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②肺泡:①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②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④这样的结构利于气体交换。
4、呼吸的四个环节: ①肺的通气(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5、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③呼吸运动: 通过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完成吸气与呼气的过程; ④呼吸肌两大类: ①肋间肌( 包括肋间外肌与肋间内肌;) ②膈肌 ⑤呼吸肌与呼吸的关系:吸气都收缩,呼气都舒张 6、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大部分: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①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 ②原理: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 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④目的: ①肺泡为血液提供氧气; ②血液把二氧化碳排入肺泡 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①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 ②原理: 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 ③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④目的: ①血液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 ②组织细胞把二氧化碳排入血液。
①、AB 段:①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②表示吸气; ③肋间肌与膈肌: 收缩; ④肺内容积: 增大 ②、BC 段:①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②表示呼气; ③肋间肌与膈肌: 舒张; ④肺内容积: 缩小 ③、A 点:表示呼气结束,吸气开始的瞬间; ④、B 点:表示吸气结束,呼气开始的瞬间; ⑤、C 点:同 A 点 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1、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①来源于食物; ②具体地说: 来源于有机营养物质 2、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热价:①糖类:17、15 千焦/克; ②蛋白质:17 、15 千焦/ 克; ③脂肪:38 、91 千焦/ 克 3、能量的释放: ①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②就就是: 呼吸作用; ③主要粒体中完成 4、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因年龄、性别、体质而不同。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①工业废气; ②汽车尾气; ③生活垃圾污染; ④燃料燃烧; ⑤其它活动产生的尘埃 2、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空气中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与其她生物健康 3、吸烟有害健康:①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 ②严重损害多种器官系统;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③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在肺泡里沉积, 加强致癌率 ④世界无烟日:5 月 31 日 第三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液: ①两大组成部分: 血浆与血细胞 2、血浆: ①成分: 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等 ②血浆所占血液比例:55%; ③血浆颜色、状态: 淡黄色液体; ④血浆功能: ①运载血细胞; ②运输营养物质与代谢废物 3、血细胞: ①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红细胞: ①数量最多,( 体积居中); ②没有细胞核; ③形状: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④富含血红蛋白: ①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②血红蛋白的特点: ①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②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⑤红细胞的功能: 主要功能就是运输氧, 也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5、白细胞: ①数量最少, 体积最大; ②有细胞核; ③能作变形运动, 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 吞噬细菌 ④功能: 吞噬病菌, 防御疾病 6、血小板: ①体积最小,( 数量居中); ②没有细胞核; ③形状规则; ④功能: 止血与加速凝血的作用 7、输血与血型: ①ABO 血型系统:A 型、B 型、AB 型、O 型; ②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④献血量: 一次义务献血 200mL ~300 mL, 不会影响健康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1、血管分为三种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动脉:①功能:把心脏中的血输送到全身各处; ②分布: 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③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相对较小、血流速度快 3、静脉: ①功能: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②有的分布较深, 有的分布较浅; ③特点: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相对较大、血流速度较慢。
④分布于四肢的静脉, 内表面有静脉瓣→作用: 防止血液倒流 4、毛细血管: ①进行物质交换; ②分布: 数量多, 分布广;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③特点: 管壁极薄、管腔很细、血流速度最慢 5、心脏: ①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②大小: 如本人的拳头 ③心脏分四腔: ①上左: 左心房; ②下左: 左心室;( 心壁最厚) ③上右: 右心房; ④下右: 右心室 ④心壁厚薄: ①心室比心房厚 ②左心室比右心室厚 ③左心室最厚 ⑤心室都连动脉: ①左心室连主动脉; ②右心室连肺动脉; ⑥心房都连静脉: ①左心房连肺静脉; ②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⑦瓣膜: ①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②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 ③四肢静脉内表面有静脉瓣; ④瓣膜的作用: 防止血液倒流。
6、心率:①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②成年人平均心率:75 次/分; ③正常变动范围:60—100 次/分; 第三节:血液循环的途径 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与肺循环; 2、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3、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4、体循环与肺循环没有先后之分,就是同时进行的 5、血液循环的共同点: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6、体循环的意义就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与养料 同时带走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它代谢废物 7、肺循环的意义就是:到肺泡处获得氧气并将二氧化碳由肺泡排出体外 8、体循环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9、肺循环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第四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肾脏的结构组成: 肾皮质、肾髓质、肾盂 3、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4、肾单位的组成包括: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①肾小球: 实际上就是一个血管球, 内流的就是血液 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 进入肾小囊的液体就是原尿 ②肾小囊: 内为原尿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③肾小管: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 由肾小管流出的就是尿液 5、几种液体间的区别: 如下图所示 ①血液与血浆的区别: 血浆中不含血细胞 ②血液与原尿的区别: 原尿中不含血细胞与大分子蛋白质; ③血浆与原尿的区别: 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④原尿与尿液的区别: 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组成, 包括:( 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 2、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①生长激素幼年时期分泌过少: 侏儒症; ②生长激素幼年时期分泌过多: 巨人症; ③生长激素成年时期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3、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甲亢; ②甲状腺激素幼年时期分泌过少: 呆小症; ③碘就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④缺碘: ①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②甲状腺肿大; 称地方性甲状腺肿( 大脖子病) 4、神经系统 (1) 、组成: ①中枢神经系统: ①脑; ②脊髓。
②周围神经系统: ①脑神经; ②脊神经 (2)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 神经元又叫做神经细胞) ①神经元包括细胞体与突起两部分 ②突起又分为树突与轴突( 树突短而分支较多, 轴突长而分支较少) ③长的树突与轴突叫做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末端叫做神经末梢) ④神经纤维集聚成束及外面的结缔组织膜组成神经 (3) 、脊髓: ①灰质:( 分布在脊髓的中央)( 由许多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 有低级的神经中枢) ②白质:( 分面在灰质的周围)( 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 (4) 、脑: 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 ①大脑: ①两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的表面就是灰质, 里面就是白质 ②灰质也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 就是高级的神经中枢, 包括: 躯体运动中枢( 管理躯体对侧的运动) 躯体感觉中枢( 管理躯体对侧的感觉) 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味觉中枢 语言中枢( 人类所特有) ②小脑: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③脑干: 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5) 、人体的调节有两大调节系统的调节: ①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激素调节)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 反射; ②、反射的结构基础叫反射弧 ③、反射弧的组成包括五个部分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④、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 先天、简单、低级、牢固) ②条件反射:( 后天、复杂、高级、不牢固易消退) ③条件反射中有人与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 具体刺激引起的反射) 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抽象刺激( 语言、文字) 引起的。
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 一. 人体的免疫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①第一道: 皮肤与黏膜; ②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与吞噬细胞; ③第三道: 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2. 抗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刺激了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 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病原体等) 4. 免疫: 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指就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 从而破坏与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 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与肿瘤细胞等, 以维持人体健康. 5. 疫苗: 通常就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于人体后, 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 计划免疫、意义: 二、传染病及其预防 1、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与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的两个特性: 传染性; 流行性 3、传染病的四大类型: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①传染源; ②传播途径; ③易感人群 4.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①控制传染源 ②切断传播途径 ③保护易感人群 三. 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 ①处方药(R); ②非处方药(OTC)。
2、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与作用例如: 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3、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与有效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