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弥儿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大学生爱弥儿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爱弥儿读书笔记1 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
因此,我们现在要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因此,兴趣是前提我认为应该保持孩子对事物或学问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孩子在学习起步时,教师应该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要给予孩子肯定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而且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不是在推卸责任,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教师,当然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我只是希望社会不要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教师,我们的教师确实是很伟大的人,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我们虽然愿意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请支持我们,一起来当园丁,共同携手创造更美好的园地! 大学生爱弥儿读书笔记2 最近在看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其中有一部分关于孩子啼哭的论述,觉得对现今年轻的父母教育孩子很有裨益,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孩子啼哭的原因 孩子觉得有所需要,然而自己又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如饿了、渴了、太冷、太热等自然原因,自己解决不了,于是通过啼哭表达出来又如需要活动或休息,而大人却硬要他休息或打扰他,于是就啼哭 当大人研究不出孩子需要什么,或者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时,孩子就会继续啼哭大人感到厌烦了,就哄哄他,好叫他闭嘴,不再啼哭,要不就轻轻地摇他,或者唱个歌儿催他入睡如果孩子还啼哭,大人就忍耐不住了,于是吓唬他,甚至打他,孩子或许会马上闭嘴不哭,但隔一会儿,他又会大哭起来,并且哭声中包含着怨恨、愤怒和失望,时间长了孩子就形成易于激动和愤怒的性情 二、孩子啼哭的本质 孩子起先哭的几声,是一种请求,如果大人不提防的话,它们马上就会变成命令孩子的啼哭,以请求大人帮助他们开始,以命令大人伺候他们告终孩子起先是想依赖,随后才想驾驭和使役大人不过,这种想法的产生,其原因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由于大人的服侍 当孩子知道,你要他不哭必须付出代价的时候,他不会随便要一点点价钱就了事的到最后,他索取的代价竟那么高,以至于你付不起这样一来,如果哭了一阵达不到目的的话,他就会拼命地哭,弄的精疲力竭 一个孩子如果长时间哭个不完,其原因既不是受到了束缚,也不是因为生病或缺少什么东西,那么,这样的哭就只是由于习惯或执拗的脾气。
当孩子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所以他以为他是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在伸手的时候那就不是他弄错了距离,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那里去,或者命令你把它拿给他 三、大人的对策 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你一步一步慢慢地把他抱到他所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只是假装没有听见,而且,他愈是哭,你就愈不理他必须趁早使孩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不命令人,因为他不是谁的主人;也不命令东西,因为东西是不听他的命令的 唯一能够纠正或防止孩子啼哭的习惯的办法,就是任他怎样哭,大人也不去理他孩子开始尝试的时候,是很顽强的,但是如果大人坚定的程度比他倔强的程度还大的话,他就会打断念头,不再来这一套了 此外,当孩子由于胡闹或倔强任性而啼哭的时候,用一个吸引人的玩具去分他的心,使他忘记了哭但重要的是,不要使孩子发现你是有意分散他的心的,要让他在玩的时候不要以为你是在注意他 总之,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大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 大学生爱弥儿读书笔记3 《爱弥儿》卢梭的著作之一,这是卢梭关于教育的论述的著作。
书中作者通过一个虚拟的人物“爱弥儿”来表达作者对教育方方面面的看法 书中作者是爱弥儿的导师,爱弥儿出生在富贵家庭,但是他是孤儿,从小就用导师带这样作者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他自己的教育思想来培养爱弥儿作者从爱弥儿的出生到以后的成家立业,其中每个阶段的指导和教育都是用他自己那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他强调根据自然的法则来培养教育儿童 他主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对儿童进行不同的教育和锻炼他觉得应该根据儿童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教育应该是适应儿童自然发展的准则让儿童在游戏中学到有用的东西,让儿童在劳动中了解劳动的光荣和神圣,他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只凭书本 《爱弥儿》这本书里面详细的阐述了卢梭关于教育的看法,从婴儿到成年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分别举例说明其中很多教育方法和教育原理对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是有很深影响的,如,我们要不能溺爱儿童,让他们在受到小挫折小伤害之后,明白什么是幸福快乐;我们教给儿童的不是知识,而是教他们如何在需要时去火的知识;老师教学过程中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明白学习那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理解,最终掌握 因为内容好多,很多都很好,嘻嘻,所以还是要自己看得好啊!!我只是随便写写,发泄发泄而已! 大学生爱弥儿读书笔记4 提起《爱弥儿》,这本书是一本教育名著,作者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
不得不说的是书中的很多教育观点对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冲击力,细细品味起来,对其中的三个观点不免有了些感悟与大家: 第一个观点:应该怎样对待一个“任人宰割”的孩子呢?要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不能把它绑的一动不能动要让它能自由活动 开篇的第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作者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应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与此同时这句话也给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包括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专属品,也不是教师的教育物,不属于任何人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将知识技能强教于孩子,而是教育孩子如何利用好自然,通过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会,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卢梭提到,每一个学生,在他身上都有三种不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其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受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有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唯独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如何把这三种教育配合一致,在孩子身上产生意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观点:怎样对待孩子的哭?不能让他最后养成用哭来命令你做事。
这样易养成孩子从婴孩期的任性文中提到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眼泪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不久以后,他呼唤我的时候就将采取停止啼哭的办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声因为,孩子们是根据信号可以感觉的效果来判断其意义的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满足他,孩子就会成为家中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一哭你就训斥他,孩子就会成为卑怯、胆小的小奴隶,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其实背后是成人的态度与行动所造成的孩子摔跤同样如此,成人镇静,孩子也会很镇静,会勇敢地面对痛苦,而一旦成人急急忙忙地样子,孩子会更加害怕,更加觉得疼痛再比如:当婴孩使劲伸手想拿东西的时候,因为拿不到,使劲地哭闹,或者他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手里去,又或者在命令你拿给他,作为成人又会怎么做呢?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孩子抱到他想要的东西那里,这样孩子就不会支配或依赖成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第三个观点:孩子在幼年教育时,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
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 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求学生涯,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其中只有10%成为了我自己的,还有90%早已还给了老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读得再多,那也只是脱离自然、社会的文字游戏,当我们的老师拿着教科书,坐在教室前面,说着“空话”,还不如放下书本,用图片、视频来告诉孩子,或者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大自然来告诉孩子,这些都比我们老师教的要精彩的多 爱弥儿虽然是卢梭所假设的教育对象,但是爱弥儿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懂他的“教育者”,作为教师要更多的解读孩子,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孩子发展就在教育者的一念之间教育者们不妨来读读这本书,只有读过这本书,你就会对教育有新的体会与感悟从这本书中寻找教育的真谛,哪些教育才是最恰当的?哪种教育才是孩子需要的?哪种教育才能获得成功的我想每个人在读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地,而我的读后笔记只能代表我自己的个人观点,希望能与你产生共鸣 大学生爱弥儿读书笔记5 卢梭是18实际法国近代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他不仅在政治理论上给法国大革命做了先导,而且对近世宗教、社会、文化和教育的改革都做出了伟大的启发和指导就是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