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十五章脾脏疾病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95MB
约57页
文档ID:585865426
第二十五章脾脏疾病_第1页
1/57

第二十五章 脾脏疾病内蒙古医学院一附院 超声科 房 秀 霞 第一节 脾脏的解剖一位置: 左季肋区,9-11肋深面,左侧膈肌和胃之间.二形态: 长椭圆形,表面除脾门外有腹膜覆盖. 膈面:隆起,紧贴膈肌. 脏面:凹陷,朝向前内,脾门.三大小:有变化 进食或血压升高-------含血量多-----变大 运动、饥饿、失血-----含血量少----变小 四脾与周围脏器的关系1)脾脏内侧(凹面)胃压迹:脾门偏前方凹面与胃底、体贴近肾压迹:脾门偏后方凹面与肾及肾上腺相邻结肠压迹:脾门下部靠近结肠脾曲2)脾脏凸面:在横膈后方与左侧胸膜左肺和 9-11肋相邻 五脾门1)脾动脉:沿胰腺上缘左行,至脾门分为4-7个分支,供应脾实质.较粗内径4-5mm. ★在血管之间缺乏足够的吻合支----脾梗死2)脾静脉:由脾内多条小静脉在脾门处汇合, 与SMV汇合成PV,内径<8mm.3)淋巴管:起自脾门-----引流入腹腔LN4)脾神经:伴随脾动脉走行,由腹腔神经丛分 支而来. 第二节检查方法一仪器 探头:扇型形或小曲率半径的凸阵探头. 频率:3-5MHz二检查前准备三检查体位和探查方法1)右侧卧位(30°-45 °):嘱患者上举左上肢 探头置于7-11肋间2)仰卧位:左肋缘下扫查3)俯卧位:脾萎缩或与腹膜后肿瘤鉴别时 l测量方法1 脾长经:左肋间斜断面,显示脾门静脉的最大肋间斜切面.上极最高---下极最低. 正常值:8---12cm2脾宽径:垂直于脾长轴,显示脾最大宽径. 正常值:5---7cm3脾厚径:显示脾门及脾静脉,测量脾门至对侧凸面包膜的最小距离. 正常值:男<4cm 女<3.8 cm l声像图观察内容1脾脏的数目、位置、形态、大小、边缘.2脾脏内部回声.3脾脏内部、脾上、下极及脾门部血管. 第三节 正常脾脏超声表现一二维声像图 呈新月形或似三角形,轮廓清晰,表面光滑,被膜呈线样高回声.实质回声均匀. 回声强弱:胰>肝>脾>肾皮质二彩色多普勒 脾动脉:呈红色,色彩鲜亮,有节律性闪现. 脾静脉:呈蓝色,持续性存在. 第四节弥漫性脾脏肿大【脾肿大疾病分类】一感染性脾肿大:急性感染性脾肿大 慢性感染性脾肿大二非感染性脾肿大 1淤血性脾肿大 2血液病性脾肿大 3 结缔组织疾病所致脾肿 4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病所致脾肿大. 5脾肿瘤与脾肿所致脾肿大 【声像图表现】脾脏肿大超声诊断标准:脾脏肿大超声诊断标准:l(1)轻度肿大:左肋缘下脾长度4cm以内;l (2)中度肿大:左肋缘下脾长度超过4cm,并位于 脐水平以上。

(3)重度肿大:脾下缘在左肋缘下超过脐水平 Gamma-Gand结节: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内可见弥漫性点状增高回声,无声影系门脉高压时脾淤血伴脾内小出血灶,纤维结缔组织沉着,形成小结节,逐渐钙化所致鉴别:与脾结核时的钙化灶. 第五节脾脏囊肿一病理与临床表现 脾囊肿多为假性囊肿,约为真性囊肿的4倍.原因:1)损伤最为常见 2)脾梗塞 3)感染临床症状:多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左上腹钝性胀痛 脾囊肿的共同声像图特征为:(1)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可有点状回声2)囊壁锐利清晰,若囊壁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其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3)囊肿较大时,脾脏外形可不规则或明显畸变.(4)假性脾囊肿65%位于脾包膜下,于脾区内可见分隔状条索样强回声,为脾内血肿机化后形成的纤维结构囊内有组织细胞碎片沉渣时,囊肿底部出现较粗的点状或斑片状回声 第六节脾脏实性肿瘤一良性肿瘤1脾血管瘤:是脾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种,病人无明显症状偶有破裂并发急腹症.(a)脾内显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的较强回声或低回声的结节b)结节内显示小圆形或短管状的无回声,呈网络状。

c)有时可见大血窦形成的不规则无回声区瘤体血管腔隙显著扩大者,多有显著脾肿大d)CDFI显示结节周边绕行的动脉或脾静脉,其内血流常不显示有时可见周围血管进入病灶,边缘出现裂隙现象e)有时结节内可见点样或斑块样强回声伴声影 l脾错构瘤 (hamartoma)极为罕见,脾切除术3/20万由血管、平滑肌与脂肪组成声像图表现】1单发或多发 圆形或椭圆形 轮廓清晰 边缘整齐 内部回声为高回声2CDFI? 脾恶性肿瘤l脾恶性淋巴瘤:l脾本身的原发恶性淋巴瘤和全身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后者占40%~70%,是全身淋巴瘤的表现,常合并有身体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 【病理与临床表现】 病理分型 ①弥漫性脾肿大,无明确肿块 ②粟粒型,无数直径<5cm的小结节 ③多发结节型肿块,直径可为几个厘米 ④孤立大肿块型 【声像图表现】 因生长形式不同而异:l㈠ 肿瘤组织在脾内呈局限性生长时,脾实质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边缘清晰而光滑的低回声或弱回声圆形肿块,直径多小于5cm,无包膜回声内部回声均匀后方无增强效应融合时,可呈分叶状;液化时,形成无回声l㈡ 肿瘤呈弥散性浸润生长时,脾脏明显肿大,内部回声减低,无占位性病变特征。

l㈢ 肿瘤呈小结节状弥漫性分布时,脾实质内可见密布的小弱回声区,间以较厚的高回声分隔,呈蜂房状 l 脾转移瘤:l血行转移、周围脏器直接侵犯l常为多发,少数为单发l发生率为30%~50%(史检镜检),l原发脏器依次为:乳腺、卵巢、肺、皮肤胃及大肠,其声像图同原发癌相似 【声像图表现】共同的表现为:( 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脾实质内团块状回声,其内部回声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肿瘤组织界面多--------呈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肿瘤组织界面少--------呈弱回声,甚至无回声肿瘤内部出血、坏死、液化-------类似囊肿表现周围水肿或有较多血管……………可有低回声晕环 第七节脾创伤l根据损伤的范围和程度脾破裂可分为三种类型:l1.真性破裂:最为常见l2.脾实质内血肿l3.脾包膜下血肿 l临床表现:l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左肩牵涉痛、左上腹压痛和肌紧张也可表现为贫血貌、心率加快、腹腔移动性浊音l观察内容:l脾脏外形 包膜完整性 脾实质内部回声 脾包膜下 脾周围 腹腔. l真性脾破裂的声像图表现:l1.严重破裂时,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内部回声杂乱,或脾实质为不规则的低回声碎块l2.大多数脾脏可增大,脾包膜连续性中断,脾实质破裂处回声强弱不均,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其内常显示条带状或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延伸至包膜。

l3.脾周围血肿:脾周围显示低回声带,其宽度与脾周围积血量多少有关其内有较多的光点l4.腹膜腔游离积液征象:继发征象,有重要临床意义l 小量出血:左上腹脾区周围.肠间隙.盆腔 .l 大量出血:肝周、膈下和盆腔大量无回声. l脾实质内血肿l1.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轮廓清晰、光整l2.轻者仅有脾实质内局限性回声不均,CDFI 可显示局部充血区l较重者可有单发或多发小片无回声区,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常不整齐l3.脾实质内血肿机化时,可显示不规则条索状分隔样结构或多房状结构 脾包膜下血肿 1脾脏局部肿大、变形,被膜光滑、完整l2包膜下血肿部位可见局限性无回声区,可呈扁长形、半月形、或不规则形环抱脾实质,其内可细点状回声随呼吸上下移动,体位改变时不消失l3出血时间较长者,可有血凝块形成的高回声团块,或机化形成的高回声条索l4血肿较大或内部压力较大时,脾实质可有凹状压痕被压缩的脾实质回声增强 第八节脾梗塞l【病理与临床】l脾梗死:脾内动脉的分支阻塞,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l临床表现:突发性疼痛 进行性加重 l病理改变:l部位-------常在脾实质的前缘部l形状-------多数呈锥状,有时不规则。

l改变------梗死局部组织水肿、坏死、逐渐机化、纤维化、形成疤痕较大病灶可液化,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囊肿 l【声像图表现】l1.典典型型改改变变::尖尖端端朝朝向向脾脾门门部部的的楔楔形形或或不不规则回声异常区,边界清晰规则回声异常区,边界清晰l早期:均质性低回声,周缘为回声更低的晕环l梗死灶坏死液化时:其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或形成假性囊肿l陈旧性梗死灶纤维化、钙化时:病灶回声明显增强,后伴有声影l2.CDFI有助于显示缺乏血流灌溉的梗死区及形态特征 l【诊断与鉴别诊断】l▲依据其尖端指向脾门的楔形异常回声区,结合突然发生脾区疼痛的病史,即可诊断l▲梗死属于变性坏死性病变-------无膨胀感,尽管梗塞部位多在脾实质周缘,引起脾包膜和形态改变并不明显,有别于脾占位性病变,数天内密切观察其动态变化 第九节脾脓肿l【病理与临床】l大部分患者是由腹腔远处的病变而来或是邻近器官炎症的直接蔓延l临床表现:发热、左上腹痛及白细胞升高l位于下极---触痛明显的肿大脾脏.破裂----急性腹膜炎,外伤—大出血. l【声像图表现】l1脾肿大:半数以上,程度与脓肿发生的部位、大 小及数量有关l2.脾内异常回声:l早期时----l进展期---l恢复期… l【诊断与鉴别诊断】l 脾脾肿肿大大,,脾脾内内有有内内壁壁不不光光滑滑的的无无回回声声区区,,壁壁厚厚,,内内部部有有随随体体位位改改变变浮浮动动的的点点状状及及斑斑片片状状高高回回声声。

结结合合临临床床资资料料,,诊诊断比较容易断比较容易 l【临床价值】l1超声显像可清晰显示病灶,对脾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l2超声导向穿刺引流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切除 第十节脾脏先天性异常l无脾综合症l【病理和临床表现】无脾综合症是伴房室畸形和内脏转位的先天性脾脏缺如l临床罕见,男性多见,与母亲妊娠期感染史和家族史偶有关系 l【声像图表现】 在脾区及其它部位仔细扫查,不显示脾脏声像图、肝脏位置居中 【诊断与鉴别诊断】l1避 免 将 位 于 脾 区 的 肠 管 误 认 为 脾 .2脾萎缩、游走脾和内脏转位l 脾萎缩:多见于老年人,脾明显缩小(厚径<2cm,最大长径<5cm)内部回声常增强、增粗l 内脏转位:左侧脾区不出现典型的脾脏声像图,而显示为具有管系结构的肝脏声像图;而右侧肝区则显示脾脏声像图. l副脾【病理与临床】l副脾是指除正常位置的脾脏外,有一个或多个与脾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内皮组织存在.l发生率: 10~30%.l位置: 脾门、脾血管、胰尾部腹膜后等.数量: 大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血供: 多数来自脾动脉. l【声像图表现】l1在脾门、胰尾部, 可见一个或多个似圆形或椭圆形的实质肿块.l2边界清晰、包膜光整,内部回声强度、密度及分布均与脾脏类似,但与正脾的分界清楚.l3 CDFI:约54%的副脾有与脾门处动、静脉相通的血管分支. l【鉴别诊断】l1多脾综合症l2脾门淋巴结:l(1)肿大的淋巴结回声更低,不均匀.l(2)仔细观察,可显示淋巴门回声,且不与脾门的血管相通. l【临床价值】l1脾功亢进的血液病l2术前确诊并定位,减少手术的盲目性. l游走脾l【病理与临床】 少见,多在20~40岁发病。

常在中腹部、髂窝或进入盆腔. 症状:随游走的部位而异,为脾脏牵引或压迫邻近器官和组织所致l急性扭转-腹痛、休克 慢性扭转-脾肿大 l【声像图表现】1.在脾区扫查不到脾脏的回声,而在其他部位发现形状和内部回声与脾脏相类似的实体团快尤其是找到脾门切迹和脾门血管图像.2 .脾脏可随体位改变而迅速移动l仰卧位------正常,l右侧卧位-----脾迅速向右下移位移动,l恢复体位-------脾脏亦随之复位.3 .脾脏颠倒位置.l凹面------膈,凸面------朝向中腹或邻近的左肾.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