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选择题1.下列考古发现,最能够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特色的是( ) 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遗迹、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原始农耕居民生产状况的是( ) 3.一代伟人孙中山写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样一句诗这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4.在我们宁夏灵武水洞沟,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遗迹,考古人员依据的是①历史教材 ②考古发掘 ③网络视频 ④生物化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我们说元谋人已经是人了,最主要的根据是( )A.会直立行走 B.会制造工具C.会自己的语言 D.会使用工具6.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工具 B、会不会使用火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做熟食7.“中华”是“中国”与“华夏”的合称,所谓“中”就天下之中,所谓“华”就是指有文化的民族。
可见“中华”二字集中概括了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自信,在“中华”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我们已形成这样民族自觉共识( )A.汉族是中国最主要的民族B.中华民族是用以称呼中国的主体民族C.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D.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8.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9.很多学生都喜欢吃大米饭,下列原始先民中可能吃到大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0.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11.下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过着( )A、游牧生活 B、定居生活C、生活不稳定 D、与外地交换食品12.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C、大汉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13.“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20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14.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先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到了(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 D.浙江河姆渡15.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填空题16.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 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_ 房屋里17.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和 18.尧舜禹时期采用“ ”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19.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信息①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_____②半坡聚落是____流域原始农耕文化典型代表③相传_____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④战国时期,各国争霸采取的外交政策分别是_____和_____20.识读下面两个我国古代人类的头部复原图,请回答:A B(1)A是 ,B是 2)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是 3)以血缘关系结合成生活集体的是 21.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和__________的农业生产区域分别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和黄河流域。
三、问答题22.阅读下图请回答:(1)图中反映了哪一种原始人的生活场景?(2)仔细观察此图,想象一下,他们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也可以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23.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1)材料一二分别是哪两位伟人说的?(2)文中赞美的人物是谁?(3)文中赞美的人物及其属下有哪些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2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闻名,唯我独先——山材料二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吕氏春秋》(1)材料一歌颂了哪位中华民族先人的事迹?请列举出至少三项传说中他的事迹2)材料二中歌颂的是哪位先人?他的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3)从这两人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25.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步骤一 走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图二房屋的名称各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步骤二 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事例(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哪一工程?(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步骤三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
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参考答案1.B2.B3.A4.C5.B6.C7.C8.C9.C10.D11.B12.B13.A14.A15.D 16.干栏式 半地穴式17.水稻,粟18. “禅让”19.①元谋人 ②黄河流域 ③黄帝 ④合纵、连横20.(1)北京人;山顶洞人(2)B(3)B21. 粟 长江流域22.(1)山顶洞人;(2)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早上吃完早餐后,先由氏族首领分配一天的工作任务然后,青壮年男子有的出去狩猎、捕鱼,有的负责防御野兽等;妇女有的出去采集食物,有的在家负责烧烤食品、缝制衣服、养育老幼等;老人和小孩从事辅助性的劳动傍晚大家回到山洞里,由氏族首领统一分配食物供大家食用夜晚休息时,留人在洞口负责看守火堆,保卫大家的安全23.(1)孙中山 毛泽东(2)黄帝(3)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24.(1)黄帝;如:开始驯养并使用车和马,发明了车和船,学会了建造宫室,发明了冠冕衣裳等。
黄帝还设置了官员,并让他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他的妻子嫘祖最早养蚕织帛2)大禹;大禹治水或三过家门而不入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民谋福利的改革精神等等25.(1)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地理环境的不同(气候的不同)(2)大禹治水,都江堰3)孟子(4)乱砍滥伐,环境污染,沙尘暴,雾霾等(5)树立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从自我做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垃圾分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