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3.56KB
约6页
文档ID:320939444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1/6

穿井得一人一、要点梳理(一)文章概述本文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穿井得人原是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用来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二)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三)三行对译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的 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住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而出门到远处打水浇灌,经常派一个人去外面打水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待,等到 代词,他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 告诉 这里指“节省”等到丁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听到 传播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得到,这里指“发现”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给其他人,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国都 议论 代词,这件事 使听见 代词,这件事 向、对 宋国国君国都中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使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派 代词,这件事 介词,向、对 对答、回答 指“节省” 的 劳动力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了一个劳动力,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指“发现” 在 不如等于得到一个人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不如不知道四)内容梳理1.文章层次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三节,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节):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需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第二层(第二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第三层(第三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2.归纳总结穿井得一人起因:趣说“穿井得一人”发展闻而传之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结局:解开真相不要轻信传闻(五)文章赏析1.文章启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至于以讹传讹以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以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眼见为实,亲自打听才可以下结论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六)知识总结1.词语积累(1)古今异义子将安之?古义:哪里;今义:平安2)词性活用我将东徙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3)一词多义①之闻之于宋君。

代词,指这件事)子将安之?(动词,到、去)得一人之使助词,的)②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宋君使听到)③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为,认为)以故东迁因为)④于闻之于宋君向,对)非得一人于井中在)2.文意理解(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答: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答: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答: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要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4)根据文意,你觉得宋国国君为何会得一个百姓家挖井的事情感兴趣?答:因为从井中挖出人的事情是少有的、新奇的而且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议论5)“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的危害答:以讹传讹6)本文通过写丁氏趣说“______________”,引得闻之者“传之”,继而“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不要______________前三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答: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轻信传闻二、拓展延伸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课内阅读例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1)解释加点的词①及其家穿井              )②国人道之             )③不若无闻也            )(2)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①吾穿井得一人            )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③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的危害例题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字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②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③国人道之:________④闻之于宋君:________(2)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于我如浮云B、温故而知新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盖以诱敌 投以骨D、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3)翻译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练1、阅读《穿井得人》,回答(1)-(5)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1)给上文中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解释加点的词: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②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①吾穿井得一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课内阅读例题1、【答案】 (1)①等到;②说、讲;③不如。

2)①得到、获得;②找到;③能够3)①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②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4)以讹传讹解析】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例题2、【答案】(1)①从井里取水;②待,等到;③讲述;④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2)D(3)(打井)获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