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地震震害和经验教训(1988 年 12 月 7 日) 二○○九年三月目录I 目录1 亚美尼亚简况 . . 12 亚美尼亚强烈地震概况 . . 22.1 震情 . 2 2.2 震灾情况 . 2 2.3 人员伤亡 . 3 2.4 经济损失和应急政策措施. 3 3 地震救援 . . 43.1 国内全力支援灾区. 4 3.2 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救援. 5 4 工程抗震 . . 74.1 房屋建筑震害及原因分析. 7 4.1.1地震灾区房屋建筑物的损坏. 7 4.1.2房屋建筑震害原因分析. 9 4.2 房屋建筑物倒塌与损坏原因的苏、日学者分析及重建意见 11 4.2.1断层纵横交叉,震害严重地区与断层存在有密切的关系 11 4.2.2倒塌和损坏最严重的是石砌建筑 11 4.2.3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质量差,整体刚度不足 11 4.2.4该地建筑物基础都采用装配式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或单向连续基础,缺乏地下连系梁,影响地下部分整体刚度 12 4.2.5根据苏联报导斯皮塔克地震烈度为8-9 级、列宁纳坎和基洛瓦坎均为8 级12 4.2.6震后恢复重建决策的意见 12 4.3 亚美尼亚地区地震后大坝与原子能发电站调查 13 4.3.1亚美尼亚地区地震后大坝调查工作 13 4.3.2原子能发电站 15 5 应汲取的经验教训. 155.1 在编制地震危险区划图时,要充分估计实际的潜在地震危险 15 5.2 建筑物必须严格注意质量和严格执行标准、规范 16 5.3 在地震危险区必须制定防灾措施和进行有关地震知识的宣传 16 5.4 应该设立一个常设机构对付突发事故和灾害 17 5.5 必须进一步开发救灾工具和技术. . 17 5.6 可汲取的其他经验与教训. . 17亚美尼亚地震震害和经验教训1 1 亚美尼亚简况亚美尼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Armenia) , 简称亚美尼亚。
总面积为 2. 98万平方公里,是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南部的内陆国东邻阿塞拜疆, 西部和东南部与土耳其、 伊朗及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接壤,北界格鲁吉亚地处亚美尼亚高原东北部,境内多山,全境90% 的领土在海拔 1000米以上气候干燥,属亚热带高山气候 1 月份平均气温为- 2~12℃;7 月平均气温为 24~26℃首都埃里温(Yerevan,Thtdfy ) , 人口 110.21 万 (2003年 1 月) 全国总人口 350万(2008年) 其中亚美尼亚族占93.3%,其他民族有俄罗斯人、 库尔德人、乌克兰人、 亚述人、希腊人等亚美尼亚人信奉基督教简史:公元前 9 世纪~公元前 6 世纪,在现亚美尼亚境内建立了奴隶制的乌拉杜国公元前 6 世纪~公元前 3 世纪,亚美尼亚领土处于阿凯米尼得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统治下, 建立了大亚美尼亚国 后两次被土耳其和伊朗瓜分 1804 年~1828 年间,两次俄伊战争以伊朗失败告终,原被伊朗占领的东亚美尼亚被并入2 亚美尼亚强烈地震概况2 俄罗斯 1917 年 11 月,亚美尼亚被英国和土耳其占领1920 年 1 月 29 日建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 年 3 月 12 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 月 30 日以该联邦成员国身份加入苏联1936 年 12 月 5日,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直属苏联,成为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 8 月 23 日,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独立宣言,并改国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 1991年 9 月 21日,亚美尼亚举行全民公决,正式宣布独立同年12 月 21日加入独联体1991 年 12月 27 日,中国承认亚美尼亚共和国独立1992 年 4 月 6 日,亚美尼亚共和国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 亚美尼亚强烈地震概况2.1 震情1988 年 12 月 7 日,当地时间上午 11 时 41 分在当时苏联亚美尼亚加盟和国发生里氏 6.9 级强烈地震 主震后余震频繁而强烈 主震发生后 4 分钟即发生了一次 5.8 级的强余震, 3 日后又发生了 5.2 级的余震此后余震达367 次震中位置在亚美尼亚的列宁纳坎市(现名久姆里)和斯皮塔克市受灾较大的城市还有基洛瓦坎城震中烈度为10 度震源深度 10km 这次地震的特点是振幅大、周期和持续时间短、震源浅 波及范围为 70-40km的狭长地带。
这次地震被认为是发生在一个逆冲断层上 几乎全城覆灭的斯皮塔克城正好位于该逆冲断层的上盘发震断层使地表破裂长达8 公里,竖向位移为 1~0.5 米1968 年苏联著名工程地震学家麦德维捷夫(Medvedev)曾把该地区列入地震烈度VII 度(MSK烈度表)区但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要在IX--X 度(MSK烈度表 ),超过了区划图上的烈度值2.2 震灾情况这次地震是 80 年来高加索地区发生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也是本世纪以来原苏联最严重的一次灾难性地震地震波及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破坏和损失最严重的是亚美尼亚第二大城市列宁纳坎(人口 29 万) ,该城 80% 住房、学校、办公楼和厂房倒塌 离列宁纳坎不远的城镇斯皮塔克和斯皮塔克地区的大部村庄遭到彻底破坏 斯皮塔克镇被完全夷平,全镇2 万居民大多数罹难在基洛瓦坎和亚美尼亚地震震害和经验教训3 斯捷帕纳等地,几百栋高层建筑物被夷为平地这些地区的公路、铁路、供电系统和通讯网都受到破坏或完全毁坏,造成 50 多万人无家可归 3 个城市和近 150个村镇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害,130 个企业停产造成如此严重破坏的地震实属少见亚美亚首都埃里温市有明显的震感,但损失不大。
令人欣慰的是, 埃里温附近的原子能发电装备有加速器的物理研究所以及一些大型工业企业没有受到影响这次大震还波及了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及邻国土耳其和伊朗一些地区,在原苏联边境土耳其一侧的房屋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负责调查这次大地震的苏联科学院特别委员会副主任拉伯洛夫,将这次地震命名为“斯皮塔克地震”2.3 人员伤亡地震发生时, 人们正在办公室或车间工作,学生们正在课堂上学习,他们中许多未能幸免于难从列宁纳坎市的一所小学校废墟中一次就运出了50 多具儿童尸体,痛不欲生的家长们在这里哭泣着寻找自己的孩子,一些还活着的人们在瓦砾中呻吟着呼救当时苏联政府和有关方面最初估计死亡人数达5 万或 7 万,甚至 10 万但据原苏联《政府通报》1989年第 3 期公布的材料表明,人员伤亡比最初估计的要少,地震共造成24972人死亡,伤者为 19000人从废墟中挖出39792 人,其中,生者 15254 人1988 年 12 月 7 日至 1989 年 1 月 3 日住院治疗的 12052人,其中治愈出院的9844人,继续住院治疗的1804人,医院里死去的434 人从灾区转移出118425 人,其中转移到其他共和国的有78857 人。
据报道地震还在土耳其造成4 人死亡, 22 人受伤据统计,在一般地震中, 死亡与受伤人员的比约为1:4,但在这次地震中,两者的比例约为5:2造成死亡人数巨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建筑物几乎都以楼板直落方式塌下,使人员难以逃生;主震发生后,强烈余震频繁,使已经严重破坏的建筑物重新倒塌, 使主震后仍然躲在建筑物中的人员惨遭厄运;这次地震发生在当地中、小学校中午放学前的五分钟,许多学校建筑物倒塌,使大批中、小学生难逃劫难;这次地震是发生在寒冷地区的冬季,许多震后被救出的人员,或刚被发现尚未被救的人员因抵御不了严寒而冻死2.4 经济损失和应急政策措施据苏联官方公布的材料, 这次地震造成的济损失高达100亿卢布,远远超过3 地震救援4 原先估计的 60-65 亿卢布,甚至超过了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的损失(80 亿卢布 ) 原苏共中央决定从中央委员会的财政预算中拨出5000 万卢布支援亚美尼亚地震灾区,苏共中央政治局1988 年 12 月 15 日举行会议,决定给受灾居民发放一次性补助金, 补偿他们的财产损失;失去父母的儿童将得到抚恤金;因震灾而照看学龄前儿童的妇女,半年内将领取平均工资,工龄照算据报道,发给灾民的一次性救灾款为 1.18 亿卢布;赔偿财产损失为2.53 亿卢布。
原苏联政府还决定拨款 50 亿卢布给灾区重建家园,各加盟共和国和各部门都要集中人力物力投人对灾区的恢复工作, 优先建设生活设施 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制定重建遭到地震破坏的111个城镇和乡村的计划, 所有新建筑物将被设计为能抗御麦氏烈度表的地震计划在居住区建造住宅、俱乐部、学校、幼儿园、工厂、综合体育场和贸易中心,还计划建造3000 幢带庭院的独家住宅,并开设专门商店为个人修房建房提供所需购买的材料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曾说,重建这些被摧毁的城镇约需两年的时间,建筑费用至少要花80 亿美元另据报道,在原苏联各地和世界各国协力救援亚美尼亚灾民的同时,当地民族主义分子继续从事挑唆活动,个别坏分子趁灾打劫,截止1988年 12 月 14 日,在灾区已发生 34 起盗窃国家及私人财物案件,拘留179人,逮捕 8 人3 地震救援3.1 国内全力支援灾区亚美尼亚地震的悲剧震动了原苏联全国,苏联党政军民全力支援灾区 当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中断对美国的访问,赶回国内,亲临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当天, 苏联政府就成立了以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为首的中央救灾委员会雷日科夫向全国发布了紧急动员令,次日上午又与党中央书记、国防部长、建委主任等组成的苏共中央政治局救灾委员会赶到灾区。
雷日科夫在灾区一直工作了十余天卫生部长恰佐夫在闻讯后3 个半小时就率领78 名外科医生、创伤学家及麻醉师奔赴现场苏联卫生部同时运去了大批药品、御寒衣和备用血液苏联全国各地以各种方式援助灾区, 仅莫斯科市政府就火速拨出500 万卢布的救灾款, 15000吨马铃薯和其它蔬菜,以及大批起重机等救灾机器每天都有数百架大型飞机、上百列火车和无数汽车装载着药品、衣物、食品、帐篷等大批亚美尼亚地震震害和经验教训5 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 各地救灾队伍也纷纷赶往灾区,数千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几十个医疗队在现场抢救 在灾区参加救灾的苏联军队、 民防部队和其他在灾区从事恢复工作的共有8.18 万人, 其中亚美尼亚人 1.8 万人 救灾出动民航机 3752架次;军用运输机2426 架次各地居民还纷纷捐款、献血,苏联社会发展银行收到各地寄来的救灾款12.08 亿卢布; 12 月 8 日一天,莫斯科就有3000 人无偿献血 600 升,以抢救伤员 1988 年以来多次与亚美尼亚发生民族冲突的阿塞拜疆人在这场灾难面前首先伸出了援助之手,阿塞拜疆为亚美尼亚灾区专程送去了大批石油产品、起重机、流动加油站等阿塞拜疆工会理事会曾表示,可以在本共和国的疗养院中收容4000 名受伤的亚美尼亚灾民,负责他们吃、住与医疗。
该加盟共和国还着手组织了若干建筑队,帮助亚美尼亚重建家园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各社会团体也都从四面八方向灾区送去了救援物资由于救援工作开展得迅速及时,震后10 天从废墟中扒出23700 人,救活 15300人;疏散妇孺老弱5 万余人;医院接收10380 名受难者, 5200 人出院,另 4800人正在治疗中3.2 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救援亚美尼亚地震被认为是1988年前 10 年中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也是自唐山地震以来世界上损失惨重的一次地震苏联政府充分利用了当时国际社会正在酝酿发动和开展一个 “国际减轻自然灾震十年”的有利时机,加上本国实行开放改革政策的良好政治气候,对这次地震破天荒地采取了“灾区开放”的政策不仅无条件地允许各国派遣科学家、考察队和救援人员去现场考察和进行救援工作,而且还主动派专机、 邀请外国地震和抗震专家带地震仪器去现场考察和开展合作研究,这些措施在国际社会中获得良好的反响短短十几天中,各国共派遣各类专家和救援人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