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21课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KB
约10页
文档ID:402356831
八年级语文上册21课_第1页
1/10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预学案 第 7 关,共 1 关单元名称第五单元制作人语文组使用时间9月2日至9月4日学时安排预学措施指引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梳通课文,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字词读音2、初步学会运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3、能联系上下文流利而对的地翻译课文(并能总结出翻译文言文的措施) 基础知识清单一、 填空并识记如下内容:(不会的用红笔圈起来)1、本文的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她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她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她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她,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本文写作年代大概是宋永初二年(4),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她回绝同刘裕政权合伙,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步由于她和农民接近,理解她们追求抱负社会的愿望,因此写了这篇记和诗 (出声读一遍,划横线的背会) 2.给下列字词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中文huò( )然 yǎn( )然 qiān( )mò( ) yì( )太守 bīn( )纷 垂tiáo( ) 叹wǎn( ) 刘子jì( ) 语( )云 便要( )还家2、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为业: 夹岸: 杂: 异:穷: 平旷: 属: 悉:怡然自乐: 所历来: 咸: 问讯:先世: 邑人: 不复出焉: 间隔:皆: 语云: 局限性: 既:诣: 遣: 欣然:3、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 ) 今义( )交通:古义( ) 今义( )妻子:古义( ) 今义( )绝境:古义( ) 今义( )无论:古义( ) 今义( )如此:古义( ) 今义( )缘: 古义( ) 今义( )延: 古义( ) 今义( )津: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 ( ) 屋舍俨然( )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志:到处志之( ) 寻向所志( )向:寻向所志( ) 耽耽相向( )二、 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1、自己口头翻译,在书上标注并写下自己不会翻译的句子 2.尝试翻译下列句子,不会的用红笔圈起来,并画上?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⑩此中人语云:“局限性为外人道也重点知识解析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1、概述故事:题目中的“记”是一种文体,本文是桃花源诗中的序,或说引子,是记叙性的文字,试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概述所叙故事 2、整体感知:桃花源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试用几种简洁的词语从不同角度概括一下阅读文章第2、3自然段)四、细读课文,走进桃花源1、想像描述:从桃源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中任选一词,任选一种角度,结合课文再加上自己的合抱负象,向人们绘声绘色地生动描述桃源之美——试采用“这是一种的桃花源,请看”的格式来描述一下(阅读文章2、3自然段)这是一种 的桃花源,请看 2、合伙探究:桃源中人当时是如何到桃源的?她们与否乐意离开?桃源内与外界应当有何不同? 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六、文言文翻译的措施1、基本措施: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措施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相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量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贯彻;其局限性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量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体现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局限性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贯彻 这两种翻译措施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具体措施: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存但凡古今意义相似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不必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代用现代词汇替代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节把古汉语倒装句调节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节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体现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本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收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看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调,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达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根据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均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调,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第二关姓名 分数 一、 文学常识填空《桃花源记》作者 ,又名 ,字 , (朝代)诗人二、默写: (1)忽逢桃花林, , , , 。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 , , , , , , , 三、综合测试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历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局限性为外人道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叹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精确填入文中括号内3、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4.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1)体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历来”是由于她们 3)体现“村人”都来关怀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因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因素是: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因素是( )A.为渔人费了这样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懂得外界有这样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届时间过得这样快,都已经是晋朝了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抱负社会?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评价?写一段话表白你的见解参照答案1、俨然:整洁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