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与西方哲学史,,首先我要向大家 简要介绍下本门课程,一、课程考核标准,二、课程性质,三、教学目标四、教学计划,,一、课程考核标准,01,,02,,,,平时成绩:30% 出勤+课堂提问+作业 (作业3-4次;请假3次记一次旷课;无故旷课4次,取消考试资格;上课回答一次问题,平时成绩加2分),期末成绩:70% 提交一篇能反映自己学习成果的论文,,二、课程性质,大学基础公共选修课,01,02,通过西方哲学这种特殊形式,对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的历史考察03,,目的在于揭示哲学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联系三、教学目标,了解西方哲学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01,02,理解重要哲学家的哲学思想,03,培养思辨精神、批判精神,,,,,四、教学计划,罗素与西方哲学史 之罗素,,第一节 罗素,罗素,罗素生平,罗素追求,评价启示,,,,一、罗素生平,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出生日期:1872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1970年2月2日 出生地:英国,威尔士 家庭:英国贵族 (罗素是第三代勋爵),(一)童年时期和家庭背景,不幸的幼年时期孤独的童年贵族出身,父亲,安伯利·罗素 ( Amberley Russell)·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因为鼓吹节育而失去国会的议席·著书《对宗教信仰的分析》·于1874年死于心脏病,享年32岁,当时罗素只有4岁。
母亲,凯特莉·罗素(Katharine Russell)·她也是一位贵族·死于白喉病,彼时罗素4岁,这一年他的父母都去世了祖父,约翰·罗素勋爵 (Lord John Russell) ·曾在维多利亚时期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并获封伯爵爵位 ·两次鸦片战争的策划者,祖母,·罗素在4岁失去双亲后,由他的祖母抚养·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将“不可随众行恶”题赠给罗素,这句话也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孤独的童年,·未上公立学校,由外籍保姆和家庭教师在家教授德文、法文、意大利文 ·罗素从小喜欢读书,广泛吸收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罗素11岁时,跟着他的哥哥学习欧氏几何学,当时他只能接受定义,却怀疑公理的可靠性·17岁时察觉到宗教与科学相矛盾,经思考放弃基督教信仰二)青年时期,1890年10月,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1893年他写了数学论文《论几何学基础》,1894年,转学哲学,走上了哲学的道路1900年7月,罗素在巴黎遇到了逻辑学家皮亚诺, 受他启发,写作《数学的原则》1912年,写作《哲学问题》,其中包含了他的许多基本哲学观点1907年的罗素,1914年一战爆发,罗素对哲学的兴趣被他对欧洲文明面临的巨大威胁之恐惧所压倒。
罗素参加了反战运动 1915年,著《战争恐惧之源》 1916年,著《社会重建原则》 1914—1917,他一直为反战活动而奔波 1918年,他因撰写一篇反战文章而被判刑入狱 因为参与反战活动他被剑桥大学开除,当徐志摩远赴英伦想拜罗素为师的时候,罗素已经离开剑桥大学失望之余的徐志摩因此写下了他著名的诗作《再别康桥》二)中年时期,1920年5月,罗素访问苏维埃共和国,考察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工作他对苏俄政府的统治感到失望,甚至恐惧写作《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理论和实践》1920年8月,罗素到中国讲学1938年,他在牛津大学演讲,而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州大学获得访问职位,最后纽约市立学院给他提供了一个永久职位1939年时,二战爆发,而他被困在了美国1938年的罗素,从1920年起到1940年,罗素撰写了大量有关俄国、中国、相对论、历史、教育、性道德、国际关系、宗教和未来社会的著作,例如《心的分析》、《物的分析》、《道德与婚姻》四)老年时期,1944年,罗素回到英国,并接受了三一学院的聘请,并在那里完成了最后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的知识》 “功绩勋章”,,1950年,罗素去澳大利亚作巡回讲演,在电视台发表演说,到大学开设课程,并给报纸撰稿,他的讲演稿后来编成《变化中的世界的新希望》同年,瑞典文学院授予罗素“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获奖作品是《西方哲学史》,,罗素在颁发诺贝尔奖的晚宴上,罗素晚年最为关心的,就是在这个拥有核武器的世界中人类的前途。
1970年2月2日罗素去世,骨灰被撒在威尔士的群山之中二、罗素追求,“我为什么而活着? ” “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伸展到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东抛西掷,使我的生活没有定向一)对爱情的渴望,“我追求爱情,首先因为它叫我消魂爱情使人消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为了几小时这样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胡克教授说罗素“不顾高龄,仍在追逐他遇到的每一个穿裙子的人”他会毫无顾忌地引诱任何一个女人上钩罗素的受害者们通常是身份卑微的人:家庭女仆、保姆,或是经过屋子的随便哪位年轻、漂亮的女性1894年,罗素不顾家人反对,与比他年长五岁的美国姑娘爱丽丝结婚,此时罗素22岁罗素与爱丽丝• 皮尔索尔•史密斯,第一任妻子:爱丽丝,爱丽丝是一位美国贵格会教徒,温柔、体贴、大度,是自己丈夫日益放荡的行为的受害者 罗素在邂逅奥托琳夫人后,他决心离开爱丽丝 1920年5月,离婚之后,爱丽丝仍爱着罗素1903年的罗素,奥托琳海伦达德利 康斯坦斯,,情人,1921年罗素与多拉结婚,罗素是一个50岁的男人,他迷恋于多拉“小妖精似的魅力”。
双方有一份可以允许对方发生婚外情的协议 他们有两个孩子 皮肯希尔学校,多拉•布莱克 (1894 – 1986) 英国作家,女权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第二任妻子:多拉·布莱克,第三任妻子:皮特·斯彭斯,1936年再次与第三任妻子皮特·斯彭斯结婚 罗素的学生,结婚时皮特26岁,罗素64岁,婚后生有一个儿子康拉德,她对罗素完成《西方哲学史》有很大贡献 1949年双方感情破裂 1952年皮特以罗素遗弃她为由与之离婚双方似乎裂痕很深,皮特一直不允许儿子康拉德与罗素见面 1968年罗素去世前两年康拉德为了见罗素与母亲闹翻1952年,80岁的罗素娶了一位来自布莱恩.莫尔学院的英语教授伊迪丝•芬奇(1900-1978),彼时伊迪丝52岁 伊迪丝照顾罗素直到他去世,这段婚姻带给晚年的罗素很大幸福罗素和伊迪丝反核游行,第四任妻子:伊迪丝·芬奇,罗素,A,B,C,E,G,数学,哲学,文学,社会活动,D,政治学,经济学,F,历史学,(二)对知识的追求,“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想理解人类的心灵,我想了解星辰为何灿烂,我还试图弄懂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力量,是这种力量使我在无常之上高踞主宰地位《数学原理》《论几何学的基础》《数学原则》 《数理哲学导论》,1、数学,(2)罗素悖论,“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
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 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问题来了,这位理发师能给自己刮脸吗?,2、哲学,(1)分析哲学的创始人 (2)语言哲学:摹状词理论 《哲学问题》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 《数理哲学导论》 《哲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 《我的哲学发展》,(三)对人类苦难的怜悯,“爱情和对知识的追求总是向上导往天堂但是,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响回荡,孩子们受饥荒煎熬,无辜者被压迫者折磨,孤弱无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儿子眼中变成可恶的累赘,以及世上触目皆是的孤独、贫困和痈苦--这些都是对人类应该过的生活的嘲弄我渴望能减少罪恶,可我做不到,于是我感到痛苦”1)教育 (2)女权 (3)反战 (4)反核,罗素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多次著名的演讲,1914年征集同事的签名反对英国参战; 成立反征兵的组织; 《战争中的正义》 《自由之路》 《人们为什么战斗》《政治理想》 英国外交部斥责他为“这个国家最有害的怪物之一” 罗素最后政治声明是有关中东的,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
·这个声明写于他逝世的前两天,这说明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反战:,,罗素反对核武器的演讲,反核,1954年4月,针对氢弹爆破成功,罗素进一步意识到核武器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于是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号召世界各级政府要用和平手段解决争执,而非核武器同爱因斯坦等人一起致力于禁核、裁军运动,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曾因静坐示威在89岁时又一次被关进监狱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再重活—次三、评价启示,(一)总的评价罗素是当代的一位巨人中年时期所写的有关道德、政治、教育、和平主义等方面的著述,激励和启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晚年在积极反对制造核武器和反对越南战争的斗争中,成为全世界理想青年的鼓舞者二)各方评价爱因斯坦: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最愉快的时间之一梁启超:真正学者独立不惧的态度,真正为人类自由而战的豪杰!,1920年罗素访问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在长沙时期,青年毛泽东曾经担任记录员回到欧洲后著有《中国问题》一书,孙中山因此书而称其为“唯一真正理解中国的西方人”休息一下! Have a break!,罗素与西方哲学史 之西方哲学史,第二节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哲学是什么? 哲学家是什么人? 哲学史是什么?,,,哲学是什么跟我有关系吗?,,哲学好像挺有趣的,但有趣在哪,我也说不上来······,哲学是什么?,哲学家是什么?,,,哲学 Φιλοσοφία / Philosophia /Philosophy 1、词源解释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ia爱或奉献 智 慧 爱智慧,,,,因此,哲学是一种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它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与热爱哲学家(Philosopher)就是指献身于智慧(爱智慧)的人哲学史是什么?,哲学史就是由学者们循环往复地追求智慧之境的足迹构成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哲学有什么用?,1、古希腊认为,哲学没有用 2、恩格斯说,哲学是最好的训练思维的方法 3、冯友兰说,哲学以无用为大用,哲学能够指导生活,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智慧”这个概念尽管抽象,却并不神秘它可以指导我们体面的生活,帮助我们实现自我哲学家们,或者说那些献身于追求智慧的人,会为了追求个人和集体的自我实现的系统知识而奋斗然而,普通人在很多方面表现的却不是很智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1.我们从来不问大问题,,当今社会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子?我为什么需要一份工作?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爱是什么?,哲学家们不惧怕大问题,他们将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并帮助我们解决那些听起来天真可笑的问题比如:你眼前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你认为它是真实的,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你有可能是在做梦吗?,2.易受错误常识的影响,,你不断从亲戚、朋友、电视中听到各种言论,它们就自然而然的被假定为真实的,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从简单的屈从于常识到理智看待事物的转变。
它让我们审视自我,变得更加独立哲学家们喜欢去追问一个想法到底有没有根据,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假设那些长期存在且大众化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3.思维混乱,,我们缺乏对自身偏好和喜怒的 洞察力哲学帮助我们学会观察自己的思想哲学就是一门研究自我认识的科学它的中心法则是哲学的奠基者,伟大的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4.不知道幸福的源泉,,我们都被怂恿去追求幸福,但又在寻找的过程中用错了方法我们高估了某些物品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同时低估了其他真正重要东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