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基础练习及答案一、 阅读短文猪嘴防毒面具①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某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几千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约180吨的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黄绿色烟雾弥漫,并快速向联军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深几十千米处,致使几千名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③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带的野猪竟意外地活了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考察和研究后,科学家们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使它们免于一死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们的防毒面具,因此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④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两国科学家深受启发他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像猪嘴巴一样的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有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木炭颗粒。
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防毒面具采用的过滤材料更为先进可靠,吸附化学毒剂的本领更大,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⑤防毒面具可以说是一件模仿猪嘴的杰作有删改)1.对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引出说明对象猪嘴防毒面具B.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C.特意点出防毒面具外形和猪嘴相似,提问“为什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D.总结全文,突出说明对象猪嘴防毒面具的特点2.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秘密”指的是什么?用“——”画出来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B.第②段的故事既引出了制造防毒面具的原因,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C.野猪用嘴拱地是为了过滤有毒气体D.第一批防毒面具采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有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4.“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木炭颗粒”一句中“较多的”能删去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什么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啊,我和阿妈走月亮……1.“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中写的是“我”和阿妈在____________________走月亮2.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味句子并回答问题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从句中的两个“流”字可以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中“抱”能换成“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中的“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呈现的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1.读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1)“这一假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中的“________”一词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无法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2.“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的画像B.古生物学家们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3.“点睛之笔”在文中指( )A.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证据的辽宁西部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B.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C.文章或绘画传神的精妙之处4.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我就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在 再)往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lu l)脸,没想到也这么难看来老师对我的演技并不满意,她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话可多了他说我这只老虎太窝(wō wē)囊,连豁(hu huō)虎跳也不会,只会在地上爬还说他从没见过不会豁虎跳的老虎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ju jiǎo)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把我撤换,他也只好将就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我套上者虎皮,(带 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hōng hng)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zhuō zhu)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1.用“√”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字2.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困难——(_______) 放松——(_______) 灵巧——(_______)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窝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第____自然段写的是我演老虎的过程,运用了______ 和 ______ 描写5.请在第一自然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6.说说你对老师说的话的理解五、 阅读理解《秦兵马俑》(节选)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马最多,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1.短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二自然段是__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鸟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魁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乡村如画①乡下,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我的老家在高楼东岩,那里风景如画,到处有山,到处有水,美丽极了带着无尽的向往,我们踏上了回程②车停下了,我们下了车,看到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子,道路两旁栽着柳树,碧绿柔软的枝条随风飘动,真是“万条垂下绿丝绦”一盏盏路灯,像哨兵,竖立在路旁③房屋前后,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一簇簇,一树树,被微风吹落,宛若红霞飘落,落英缤纷,清香沁人肺腑成群的小蜜蜂嗡嗡地叫着,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偶尔有蝴蝶飞过来,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落在花上,看着看着,恍惚间以为花儿长了翅膀飞了起来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乡村显得宁静又干净,我可以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会儿落在电线杆上,好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会儿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鸣啭枝头;一会儿在空中飞来飞去,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当你迷迷离离地陶醉在这幅画中的时候,只有鸟鸣能让你回到现实。
④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有金黄的稻子,有绿油油的蔬莱当你经过弯弯曲曲的小河时,你会看到河里游着许多红嘴白毛的鹅,你又立刻会进入“曲项向天歌”的美好意境中⑤到了晚上,你又会听见许多孩子快乐的笑声,那是乡村的孩子们在月光下玩藏猫猫”,还会听见许多大人坐在屋前聊天在宁静的乡村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但一定不缺少天籁——田园虫鸣加上快乐的笑声⑥乡下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1.文章第①段中能概括乡村风景特点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能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情感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_2.文章第⑤段画“ ”的句子中“喧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天籁”指的是___________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对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3.以下最能体现第③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A.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 B.乡村显得宁静又干净C.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D.迷迷离离地陶醉在这幅画中4.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乡下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请联系短文,说说自己对“特别”和“朴素”的体会七、 阅读探秘橘子与毛衣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
我生病住院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来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候着母亲的到来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节恰巧,橘子是我特别喜爱的水果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生活拮据,橘子当然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寡母收入菲薄,供我读书,住院看病又花费了不少钱购买日常品也愈来愈困难,更别提橘子之类的水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