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年级传统文化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4.91KB
约26页
文档ID:457970039
五年级传统文化_第1页
1/26

五年级传统文化传统文化 中心校 张现翠 王磊 目录 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 第2课《声律启蒙》 第3课《声律启蒙》 第4课《笠翁对韵》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 第5课 登金陵凤凰台 第6课 古诗两首 第7课 诗词两首 第8课诗词两首 第三单元 魅力汉语 第9课 对联 第10 课 谜语 第11课 谚语和歇后语 第四单元 古代都城 第12课 北京 第13课 西安 第14课杭州 第15课南京 第16 课洛阳与开封 探究课 寻访古都 第五单元 饮食文化 第17课 茶 第18课 酒 第19课 四大菜系 第六单元 诗词诵读 第20课 古诗两首 第21课 诗词两首 第22课 词曲两首 第23课 词两首 第七单元 传统戏曲 第24课京剧 第25课昆剧 第26课山东地方戏 探究课戏曲知识比赛 第八单元 历史名臣 第27课 魏征 第28课 包拯 第29课文天祥 第30课 林则徐 第31课康有为 第九单元 科学技术 第32课 祖冲之 第33课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第34课 四大发明 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 主备:平邑镇中心校 张现翠 第一课《声律启蒙》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2、学生谈感受 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读知识链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对对子可是古代小学生的必修课,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小时候也是从对对子开始学习作诗的,和同学的比比,看谁知道的对子多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3课《声律启蒙》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2、学生谈感受 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故事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故事里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背诵陶渊明的诗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了解诗的大意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4课《笠翁对韵》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读原文 寒对暑,日对年蹴踘对秋千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 歌宛转,貌婵娟雪鼓对云笺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 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 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蓠倒着杏花天 2、学生谈感受 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知识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链接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背诵李白的诗 古风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2、了解诗的大意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 主备:平邑镇中心校 王磊 第5课 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目标: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 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通过读古诗,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出示注释: 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 半落:形容 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一水:一作"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 2、出示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学生自读译文. 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故事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故事链接”,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咏怀古迹》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读一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咏怀古迹 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6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文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 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通过读这两首古诗,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注释: ⑴汴河:在今河开封,是隋朝时大运河的一部分. ⑵赖:依靠. ⑶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调动了不计其数的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⑷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京杭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⑸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⑹不期:难以预料 ⑺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⑻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2、出示译文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如果不是当时修龙舟的事情,功绩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学生自读译文 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这两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王安石的《乌江亭》诗表达了与杜牧诗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看待项羽失败的? 乌江亭 宋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第7课 诗词两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 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注释: ⑴ 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人,官益州刺史。

⑵ 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 ⑶ 千寻:古时八尺为一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⑷ 降幡:降旗 ⑸ 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⑹ 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⑺ 故垒:指西塞山,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⑻ 山坡羊:元曲牌名潼关: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 ⑼ 峰峦:山峰和山峦 ⑽ 山河表里:指潼关地势险要,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⑾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⑿ 意踌躇:思绪起伏翻腾的意思,也指陷入了沉思的状态 ⒀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⒁ 宫阙:泛指宫殿 ⒂ 兴:兴盛,与下边的“亡”相对,指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 2出示译文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诗词,理解诗词 三、温馨点击 文中诗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读一读张养浩的怀古作品,体会一下他的思想.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元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第8课 诗词两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 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注释]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