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超标的原因=“news_bd”> 近些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越来越重视,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不规范使用仍比较严重旗县二级综合医院,作为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承担着旗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抢救及疑难病转诊的任务;抗菌药物能否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为了揭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本文只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作为切入点,分析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超标的原因,探讨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和办法 1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 年版)》规定,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5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 min 至2 h(剖宫产手术除外);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 h[2]通过我院2014 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均超标严重,441 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有386例(87.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超标37.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 min 至2 h 者61例(13.8%),不足1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 h 者14 例(3.2%)。
2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超标的原因 2.1 医生凭经验和习惯用药 长期以来,基层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一般为7 d,有的长达10~14 d近两年,随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不断加大,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10%左右,用药时间减至2~3 d相对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生往往更依据其临床用药经验,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菌药物后方能认为治疗有效 2.2 医生对抗菌药物缺乏全面的认知 医生在临床医疗活动中,熟悉抗菌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和用量,而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知之甚少,或是忽略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生更重视预防感染,而对滥用抗菌药物给患者造成的经济负担和可能引起的耐药菌感染及不良反应则很少顾及 2.3 医院给科室下达药品收入任务 有时,医生在不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为完成医院下达的药品收入任务,对患者预防用药2 d 2.4 手术环境对医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 手术室内的人员、物流、规范管理、流程运行是影响室内空气洁净度的重要因素,从而对医生是否选择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产生影响 2.4.1 手术室布局设计不合理 手术室布局不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流的要求,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无明显分界,无菌手术间与污染手术间设置不合理;通道设计无法满足医生、患者以及清洁和污染物品的分流,缺少无菌物品传递窗口。
2.4.2 手卫生消毒不规范 医院缺乏对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措施,手术医生对手卫生消毒不重视,术前不按七步洗手法操作,或直接忽略这一环节 2.4.3 患者术前准备不到位 基层医院由于受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不能为手术患者提供术前淋浴,做术前常规准备时,护士往往忽略患者个人卫生;或为降低运行成本,医院不能为患者配备患者服,而有可能对手术造成污染 2.4.4 手术室管理不规范 手术医生洗手衣、拖鞋管理随意,清洗消毒不到位,医生在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之间走动不受任何限制,也不更换拖鞋接送患者推车不能每日进行清洗和消毒 2.4.5 层流净化设备日常维护不足 空气净化装置未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日常保养维护,过滤网定期更换不及时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不到位,空气培养不规范 2.4.6 一次性物品管理不严格 对一次性物品在领用和使用前检查不认真,造成不合格一次物品进入手术间 3 对策 3.1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工作 广泛宣传卫生管理部门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滥用抗菌药物所带来的危害,要广泛宣传,深入宣传,人人皆知。
3.2 发挥临床药师作用 临床药师要充分发挥药学优势,深入临床一线与医师多沟通交流,取得医师的理解和信任,指导和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医院应从制度上保证临床药师的地位,医院管理层应加大执行力度,大力支持药师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监督指导作用 3.3 医院应加强规范化管理 3.3.1 加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通过医务科、质控办和临床药学室的职能作用,加大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落到实处对于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医生给予奖励,而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医生则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3.3.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应制订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同时要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对违反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的科室和个人要给予严肃处罚 3.3.3 依法依规办事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维护广大患者的合法权益,杜绝给科室下达药品收入任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4 改善手术室硬件条件 手术室硬件条件先天不足主要有洁污不能分流,人和物不能分流,洁净区内在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间未设置隔断门,对物流未设传递窗着力于改善以上情况,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室内环境污染,提升手术医生对Ⅰ类切口手术感染安全的信心 3.5 抓好手术五个环节的管理 抓好手术切口五条感染途径的管理,是预防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具体管理如下 3.5.1 手术室空气净化管理 手术室应进行严格的空气消毒层流净化手术室要按规定每周对新风机组设备进行清洁,每2 周对净化机组设备进行清洁,洁净区内的送风口应定期清洁,回风口格栅应每天擦拭1 次,过滤网每周清洁1~2 次,风道应1~2 年清洁1 次,对各级过滤器按照要求定期更换,保持手术室环境卫生控制指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定期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培养,保证手术室空气在静态下达到空气卫生学标准 3.5.2 一次性物品的管理 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的管理是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对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起关键作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前应按有关规定做好产品包装、质量及消毒灭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应贮存在无菌间内,设专人定期检查、管理,避免与非无菌物品和其他仪器共同存放。
3.5.3 医生手卫生消毒管理 医生手卫生消毒是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其依从性,对于不按规范进行洗手消毒的医生,杜绝进入手术的下一个环节,并按违反技术操作常规严肃处理 3.5.4 患者的术前管理 术前常规准备时,护士应为患者配备患者服,并加强对其个人卫生的重视;按手术部位做好术野皮肤准备工作,如皮肤准备超过24 h,应重新准备 3.5.5 洗手衣、拖鞋、推车管理 手术医生的洗手衣应由手术室统一管理,一人一用一洗一消毒麻醉师和巡回护士洗手衣可以专人专用,但也应保持每周至少1 次的清洗消毒;拖鞋应由手术室统一管理,使用完毕统一清洗浸泡消毒后备用;手术室接送患者的推车应加强每日清洁消毒处理,避免造成地面细菌传播总而言之,基层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医院感染这两个重要环节的管理,而手术室管理又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所提出的问题,是很多基层医院存在的共性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就很难规范,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也很难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