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检查地沟专项方案.doc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0.01KB
约9页
文档ID:546231828
检查地沟专项方案.doc_第1页
1/9

检修坑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1 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及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建设项目建设管理规范》(TB10441—2008);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规程》(TB10401.2J260—2003);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 《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1.2长沙机务段整备能力加强工程施工图1.3 我单位现场勘查调查的有关资料1.4 路基专业施工图设计交底1.5现场核对调查获取的资料及我部类似工程施工经验1.6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共有13条检修坑,机4至机9整备棚内均为1条,整备棚外除机5有2条外其它各1条所有地沟长度均为27米长,地沟地面采用建筑砂浆找坡,坡度为0.5%;地沟内两侧设置排水明沟(0.1m×0.1m),接入污水检查井。

地沟内设一道伸缩缝,断缝沥青麻丝填塞地沟内做3mm不锈钢板沟壁,25mm铸铁地面砖检查坑底地基原为填土,对其进行砂夹碎石换填处理,压实系数不小于97%,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达到fak=150kpa二、 工程数量及工期安排2.1主要工程数量以及人员和机械安排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地沟,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中所示:名称数量人员安排机械安排机4检修坑54m 15人砂浆搅拌机、空压机、拖拉机、 交流电焊机、钢筋切割机、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打夯机、插入式振动器、手推式平板车机5检修坑81m15人机6检修坑54m15人机7检修坑54m15人机8检修坑54m15人机9检修坑54m15人 2.2施工工期安排施工工期安排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计划在2012年5月 15日开工----2012年6月15日完工实施机4和机5部分工程共计30天第二阶段计划在解除封锁机4、机5股道后既2015年6月 16日开始施工----2015年7月15日完工实施机6和机7线地沟部分工程共计30天第三阶段机8、机9检修坑施工方法同上3 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方法3.1施工主要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 清理拆除→挖方施工→沟槽支护→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轨道铺设→土方回填。

3.1 现场调查3.1.1施工临时道路及场地布置施工临时道路布置要保证施工中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给养等及时运往工地,并保证施工期间各种运输车辆的畅通无阻科学合理地布置临时设施,对项目施工所投入的各项资源和工人的生产、生活场地做出统筹安排,避免施工中的相互干扰临时施工场地的布置内容有: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车间、预制场、材料场、机械停放场(修理场)、变电站(发电站)、水池泵站、空压机站等项目经理部及施工队伍生活区设在客技站成都工务段工区内施工场地的布置前应征求客技站有关人员的意见避免乱停乱放的现象出现满足文明施工的需要3.1.2水源诜择施工生产用水,利用客技站自来水接橡胶管子至工地使用接水前应先取得车辆段有关部门的同意后方可接水3.1.3临时用电及线路布置电力供应可采用网电的方式从车辆段预留电源接口接入动力电接电前应先和设备管理部取得联系并确认接入点后方可由专业人员搭接为防止停电和电力不足情况发生,自备120KW发电机一台3.1.4交通施工材料利用站内汽车道,用汽车运至现场3.1.4材料来源河砂及卵石从当地采购,钢材采用成都钢铁厂生产的产品,水泥用大厂生产的国标水泥3.2 测量放样3.2.1人员组织从事铁路施工测量的技术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获得技术培训和上岗证书,方可上岗, 3.2.2仪器设备组织测量仪器设备及工具必须定期(一般为1年)到国家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考虑到仪器的有些轴线有可能因受振动等原因致使相互间的几何位置发生变化,故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对其进行检验校正,使其满足应有的几何条件为防止仪器因管理不善而出现损坏现象,测量人员所用的仪器必须由专人妥善保管,平时不用时仪器箱要上锁对于常用的测量仪器,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维护3.2.3 技术员熟悉图纸后,按图纸进行现场放线,定出边桩,撒出白灰线根据断面标高进行标高控制测量放线需符合测量规范3.2.4地沟工程分段施工,分段放样,根据路基中线放出靠近既有线路肩边线,线位设好以后请监理检测,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3.3 清理拆除根据调查结果拆除既有检修坑及钢轨收集整理拆除下来的钢轨及其配件,将钢轨堆放路两侧,将配件统一收集整理至工地材料棚,由专人看守将破除下来的钢筋砼清理后运出工地3.4 挖方施工基坑采用人工挖方、配合自制手拉平板车、拖拉机装土和外运方式3.4.1地基承载力按150KPa设计,地基开挖后,若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或遇不良地质,应另行变更基础设计3.4.2土方开挖前先做好定位放线工作,及时在沟槽周边使用护栏板进行围堵按沟槽围护要求,沿沟槽放好开挖面放好开挖线,临沟槽围护线用护栏板围护,沟槽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4.3按设计分段进行开挖,严格控制标高,防止出现超挖或欠挖开挖边坡须按设计坡率控制3.4.5当挖到设计标高时,人工平整夯实3.5 沟槽支护3.5.1 沟槽支护应根据沟槽的土质、地下水位、开槽深度、地面荷载、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方案设计沟槽挖土与支撑密切配合,做到随挖随撑,防止槽壁失稳而导致沟槽坍塌本工程依据地层结构、开挖深度、宽度等因素,需对沟槽进行连续式井子形水平支撑支护示意图如下: 3.5.2支护时应注意事项:立撑必须紧贴槽壁,横撑两端用爬钉固定在立撑上,要求上下层水平;每根撑木要用大锤砸紧,斜撑与邻近撑木要固定连接,不准扭动;需要更换支撑时,必须先打好新支撑,方可松动拆除旧支撑;撑木打好后应由安全员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后方可进入沟槽工作,并应有专人负责随时检查发现松动或变形应及时加固;由于槽帮出现裂缝或撑木、方木、木板变形,必须加固或换撑时,须在有妥善措施后,再进行施工;拆除支撑时应与回填土配合进行,由下向上,交替进行随回填高度,倒换支撑,倒换前首先砸好新的,再拆除原有的拆除水平支撑时,撑料两端应首先制定出安全措施并向工人进行交底,施工负责人员应亲临现场指挥拆除;拆槽板撑时,随时要注意槽帮土质情面,注意不得使撑木或方木急剧落下或倒下。

3.6 钢筋施工3.6.1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3.6.2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3.6.3钢筋预制成型,现场绑扎成体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40mm3.7 模板施工3.7.1 侧板施工 侧板施工采取侧立模板,模板内楞采用45×90mm方木侧立竖向排列,间距300mm,外楞采用双根φ48×3.5mm钢管,设置间距与对拉螺杆竖向间距相同,对拉螺杆采用φ12圆钢(中间焊钢板止水带),水平间距为500mm,竖向间距下部为450mm,中间为500mm,上部为600mm对拉螺杆穿过扣压钢管的山形蝴蝶卡,拧紧螺帽将墙两侧模板固定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顶面位置必须平整顺直,不得歪曲,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3.7.2拆模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破损时,方可拆除;拆模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3.7.3养护混凝土浇筑后,12h内进行覆盖洒水,直至规定的养护时间养护时不得使混凝土受到污染和损伤本工程养护时间为7天;当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并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3.8 混凝土施工3.8.1 商品砼施工:①本工程中除部分次要零星小项目(垫层、盖板等)及强度较低的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外其余所有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②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确定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③提前签订商品混凝土供货合同,签订时应预先提供基本的供应时间、标号、所需车辆数量及其间隔时间,特殊要求如泵送剂、超细粉、坍落度、水泥标号等所需提供的资料;④商品混凝土要有出厂合格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使用前检查出厂合格证及有关试验报告数据3.8.2 混凝土浇筑:①混凝土要按规定留置试块,施工中要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严禁踩踏己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不能随便移动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原来的位置,如发现偏移,应及时校正;②在浇捣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明确岗位职责,严格交接班制度,严防漏振造成蜂窝、麻面及孔洞等现象3.8.3 混凝土养护: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发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完后12小时进行养护,养护工作必须定人定岗保证混凝土外露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时间一般不小于7d;混凝土养护采取在混凝土外表面浇水湿润,即自然养护的方式进行。

3.9 轨道铺设3.9.1待地沟成形,总体强度达80%后,将拆除下来的钢轨及其配件用螺纹道钉进行锚固螺纹道钉锚固时,应先清洗孔内杂物,干燥后再将硫磺水泥砂浆加热到140℃~150℃后浇注孔内,硫磺水泥砂浆配合比(重量比)为,硫磺:水泥:砂子:石蜡=1:0.4:1.2:0.03轨节间使用标准50kg/m钢轨夹板连接,每接头按1-3-4-6顺序拧紧螺栓,轨缝留6~10mm3.9.2注意新铺线路与既有线路的前后连接,全线测量线路轨顶标高,满足设计标高3.9.3铺轨时两股钢轨接头位置相错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国家铁路的正线和到发线上,直线地段应不大于40mm,曲线地段应不大于40mm加采用的缩短轨缩短量一半;曲线尾剩余的接头相错量,宜利用钢轨长度偏差量在曲线内(困难时可延伸到直线上)调整消除必要时,可在曲线尾插入1根相应缩短量的缩短轨不得用调整轨缝的办法消除接头相错量实际预留轨缝,应根据铺轨时轨节对中的偏移程度和平顺状态,按下式的计算值略予加大,加大值不宜大于2mm a=0.0118(Tmax-t)L-C 式中a——铺轨时预留轨缝( mm),如计算结果得负值,按0计; Tmax——钢轨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其值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气温加20℃(长度大于300m的隧道内,最高轨温可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气温); t——随铺轨进度测定的钢轨温度(℃); L——钢轨长度(m); C——钢轨接头阻力和道床纵向阻力限制钢轨自由胀缩的长度(mm)。

钢轨长度≤15m及长度>15m的C值,分别为2mm和4mm,但历史最高、最低轨温差>85℃地区,铺设钢轨长度>20m的轨道,C值应采用6mm 轨道方向应直线顺直,曲线圆顺,中线对正轨距符合要求4 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由项目部制定总体创优规划、方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