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研究报告(2007——2014)永川中学高二历史教研组一、形式及内容:形式上:1、减少到取消组合题,命题视野开阔,不受线索限制07一组“17世纪以来,中国的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08、09以后完全取消2、大多数试题以新材料、新情景为切入点,材料形式多样化(相片、示意图、表格、地图、文献等)14、15年全部为文字材料,没有图片材料内容上:1、考察较多的知识点,涵盖高中三本必修的全部和选修的一部分,知识的考查隐秘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多样化,例如:(1)中国古代史:文史常识——07谥号;08阴阳;09姓氏来源唐史——07武周之代李唐;08唐代科举制度;09唐代文化的南朝化、两税法民族关系史——07绍兴和议和金迁都燕京;08土尔扈特回归;09辽与西夏比较2)中国近现代史:抗日战争——08陕甘宁边区选举制度、废除治外法权;09台儿庄战役特征3)世界史:美国史——07美国反危机和反法西斯;08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09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工业革命影响——07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08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09工业社会后工厂纪律严格2、依据课程标准,考查内容适当突破教材知识、结论的表述,能力立意。
1)材料题为主,论从史出,而不是从课文出,适应一标多本的课改需要07——湘军组织形式、北京某街道老路牌、1956—1965年间我国示意图、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08——《康輶纪行》、洋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一战、陕甘宁边区选举制度、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日本殖产兴业、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柏林墙的修建与拆除;09——“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新文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台儿庄战役特征、法国18世纪中期专制王权强化、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工业社会后工厂纪律严格、20世纪全球化2)体现文明史观的价值取向如制度文明:07中国近代军事制度;08唐代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09中国赋税制度演变工业文明:07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08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09工业社会后工厂纪律严格文明冲突与融合:07新军主要特点、近代民教冲突、北京某街道外文老路牌;08陕甘宁边区选举制度、柏林墙的修建与拆除、唐代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09汉初南方楚文化影响、唐代文化“南朝化”、“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新文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20世纪全球化、三角贸易等3)考查内容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更加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07北京题、08新中国成立意义、土尔扈特人回归、09取消农业税等。
二、试题分析1、试卷结构基本稳定从题型结构看,文综历史卷依旧由必做题和选做题构成必做题包括12道单选题和2道综合题,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综合题,一道25分,另一道12分,12分的题目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具有开放性,不唯一选做题15分,通常考生四选一从选择题上看,往年至少会有一道图表题,偶尔也会出现排列组合题,2014年12道单选题是清一色的文字型最佳选择题这并不意味着明年不会出现图表题和排列组合题,由于高考命题的保密性和时间的制约,使得高考命题会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我们不清楚明年会不会出现图表题和排列组合题,但文字型最佳选择题绝对是选择题的主体 从主观性试题看,2014年两道必做题延续了1道必做题以古今中外大跨度综合为主,或者纵向联系,或者横向比较,另1道为开放性试题的命制特点今年40题以17世纪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果为切入点,通过对比17世纪中西(英)科技成果的特点、不同命运,继而探究造成诸多不同的社会原因,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外历史横向比较的试题;今年的开放性试题41题,依然没有采纳2011、2012年的论文式命题形式,有学者认为此种题型“着重于评析,„„侧重史学理论和方法,答案较空泛,拉不开距离”(韩建峰、袁兆桐《高考历史新课标 全国卷与分省卷》)而是延续了 2013年41题着重于说明和阐释,有较强 史实性,同时也有助于考查学生综合素养的命题特点,但所用材料则更加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实际。
鉴于考纲“依据课标内容,确立历史学科考查内容”的命题规定和历史试题难度居高不下,未来两道必做综合题或许会继续依托教材、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选用材料选做题通常选取与教材关联程度并不大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计新问题,2014年选做题仍然保持了这一特点2、试题涉猎的知识点基本稳定 新高考强调“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基本淡化了知识考查,不再强调知识覆盖率纳入新高考范围的知识点有600多个,而近年(2007—2014年)来的全国卷涉及的考点仅占其中的30%,且一些考点是反复考 全国Ⅰ卷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多围绕重点主干知识命题2014年但就知识考点来讲,没有偏、难、怪、冷,基本上都是学生熟知的知识点据统计,连续五年高考,必有一道涉及古希腊或古罗马相关知识的选择题,连续三年都考查了宋明理学2014年高考试题的三个“继续”继续秉承“能力素养立意”的宗旨纵观近年高考试题,无论试题载体形式、设问的角度、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变化,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宗旨岿然不动而学科能力除了文综考试大纲强调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大能力要求外,历史学科还会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诸如尊重客观史实的意识,“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研究方法和能力及对新史观的了解程度。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4年清一色的文字型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以主干基础知识为素材,继续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材料的理解、辨析和认知能力,概括归纳、比较分析、史实论证、理性批判的能力继续沿用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形式新高考以来,高考试题的取材,已基本摆脱了对教材的依赖,从更大范围内,选取思维含量高,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材料,设置新的命题情景,提出新的问题同时,为拓展命题资源,全国卷《考试大纲》还特别提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高考会选用与初中教材相关联的新材料,诸如今年的宋应星,“约法三章”今年没有出现2013年41题那种材料完全脱离现行的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的试题,所使用的材料基本依托教材、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必考题皆采纳与教材有千丝万缕关联的新材料继续关注社会热点、坚持学以致用、鉴古知今的价值追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教育的落脚点不仅仅关注昨天,更应该关注今天历史学科的价值在于能对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借鉴。
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既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今年诸多命题直接映射现实热点,从敬天尊祖到佛教兴衰,从雅典民主政治到魏晋法律改革,从对“包青天”的认识评价到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评价,无不蕴含着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道德、法律建设,中国崛起中的大国关系(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反腐倡廉,韩国艺人的频频自杀和中国艺人的出轨嫖娼等大大小小的社会热点47题《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订及作用,也体现当下国际热点——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及核安全问题,凸显和平与安全这一时代主题三、启示与对策 (一)启示:教学与高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1、呼应新课改、脱离教材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近年高考从教材表述中直接可以找到答案的试题越来越少,这是一种趋势07北京某街道老路牌;08日本殖产兴业、英国文官制度;09“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工业社会后工厂纪律严格等2、“题目出得很古怪,使学生难以捉摸”(二)对策:加强教学与训练的有效性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途径突出重点,强化主干,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在完整准确掌握基本历史概念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建构粗线条的历史框架,总结规律性的知识认识,具有宏观的历史视野。
一切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为主要目标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将学科能力概述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研究课程标准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课标是上位概念,是教材编写、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老师要认真解读、研究课标3、“用教材教”是提高有效性的基本要求从课标到教材,从教材到教案,从教案到教学,老师都应该体现自主性、选择性,注意“二度开发”;教材不是“圣经”,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所以老师根据课标、其他版本教材和对高考的把握,可以大胆处理教材;教案以预设为主;教学以三维目标为统领,预设与生成并重,按照“以学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活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有机结合,借鉴历史的经验,加深对现实的理解,从而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测试题与高考“对路”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集中力量研究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新课标Ⅰ卷和Ⅱ卷,总结命题的思路、方法、规律与趋势从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集中讲解、训练,提高学生解题作答的水平。
在题干情景材料的挑选上,注意以下几点:A、应该与学生学习经历过的材料有类似性既不能相同,否则测量的行为目标就可能转化为测量记忆内容了,测量结果的效度就会降低;也不能相离,否则考生只能瞎猜,测量结果的效度同样会降低B、情景材料应该不含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或者所含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不影响考生对材料的理解C、情景材料避免过于专业,过于专业的内容往往容易超过大多数考生的认知范围等等 2015年6月30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