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歌词的用词及语法规范情况调查摘 要:本文以百度搜索网上排行前500名的流行歌曲歌词为考察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用词状况及语法规范情况,得出结论:流行歌曲的歌词口语化趋势加强;外来词及外语词增多;方言词趋减;用语不规范现象有蔓延之势最后,从经济因素、传媒力量、流行歌曲自身、受众的社会文化心理四个方面探讨了流行歌曲流行的原因,同时指出:歌词不是决定一首歌短期内是否流行的决定因素,却是它能否被后世传唱成为经典的必备条件关键词:流行歌词 用词 语法规范 流行原因引 言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生活而同时,随着各种传播媒体的广泛宣传,流行歌曲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娱乐方式,已经渗入并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也因其语言的通俗性及鲜明的个性特征而倍受青年人的青睐而作为流行歌曲载体之一的歌词,常常一语道破社会生活的深刻变迁,说出人人欲说却又难以言传的心事,起到宣泄情感的作用然而在学界,歌词研究似乎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很少被人提及目前,国内专业歌词刊物公开出版的只有《词刊》一家,而且还是以发表歌词作品为主,理论研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另外一些从语言学角度来谈歌词的文章也多是以罗列现象为主,很少有深入到歌词内部做详细调查并加以描写、分析的。
本文打算以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法以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到流行歌词内部,对它的用词及语法状况做一个详细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以歌词为载体的流行歌曲流行的原因作一简单的探讨:一、流行歌曲的界定音乐界所说的流行歌曲(popular song)是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的一个分支, 《现代汉语词典》对它做了解释:流行歌曲: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普遍欢迎,广泛传唱的歌曲;指通俗歌曲对于通俗歌曲,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表述的:通俗歌曲指形式上简洁、单纯,曲调流畅,易于被社会大众接受的歌曲不难看出,这两个词语基本是同义的本文为了研究的方便,采用《现代汉语词典》对“流行歌曲”所作解释的第一个义项,即“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普遍欢迎,广泛传唱的歌曲” 而“流行歌词”理所当然就是“流行歌曲”的歌词 它的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各种语言结构、形式风格多样的具有流行意味的作品为了增强调查的针对性和代表性,笔者根据百度搜索网友对2007年1月到6月所有歌曲排行情况的投票结果,选取前500名歌曲的歌词作为考察对象,以期得出较有说服力的结论在这500首歌曲中,2000年后(含2000年)发行的有368首,2000年以前的132首;国语歌曲478首,粤语歌曲21首,英文歌曲1首。
二、流行歌词用词情况调查(一)口语词、书面语词的使用情况调查口语词是在口头交际中经常使用到的词语,与之相对的书面语词则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的词在调查的500首歌曲中,口语词共有18个,出现235次,其中2000年以前的歌曲中只出现37次,占总数的15.74%;2000年以后的歌曲中出现198次,占总数的84.3%书面语词共出现131次,其中2000年以前的出现48次,出现频率为36.6%;2000年以后的83次,占总数的63.4%在235个口语词中, “就算”一词出现频率最高,共出现7 7 次,占总数的 3 2 . 8 % ;其次为“妈妈” “就让” ,出现次数分别为40和32次,出现频率为17.0%、13.6%;出现次数最少的是略带方言色彩的“疙瘩”一词,仅出现1次,频率为0.4%在131个书面语词中,连词“若”出现次数最多,为50次,占总数的38.17%;其次为“亦” “眷恋” ,分别出现为18次、30次,出现频率为13.7%、8.4%;出现次数最少的是“眷顾” “无恙” “婵娟”等词,都为1次,出现频率为0.8%调查表明,流行歌曲歌词的口语化倾向加强在18个口语词中,完全在2000年以后的歌曲中出现的有11个,其它7个在2000年以前和以后的歌曲中均有,并且出现在2000年以后的次数明显偏多,以出现次数较多的“就算” “妈妈” “就让”为例,它们在2000年前后的出现情况如下图:这种倾向也表现在对书面语词的使用上。
在131个书面语词中,单音节连词“若”和副词“亦”分别出现50 次、1 8次,占了总数的51.9%尽管出现频率比较高,却是能够解释的50例用书面词语“若”而不用普通词语“如果” ,是音节和旋律的需要,而不是语体的需要这在与普通词语“如果”的使用次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来在500首歌曲中, “如果”共出现177次,是“若”的3.54倍18例使用“亦”而不使用相对应的普通词语“也” ,同样是有原因的在这18例使用“亦”的句子中,1 1 例是粤语歌曲,而在粤方言中“亦”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其余有3 例的使用是文辞不通的;还有4例是用在模仿文言写的歌词里这种口语化趋势明显加强的现象与时下流行歌曲的大众化、通俗化、平民化、生活化趋势是相辅相成的二) 外语词、外来词、方言词的使用情况调查外语词,顾名思义,就是外语中的词,形式上是外语的单词外来词,则是从别的语言吸收来的词语,形式上是经过汉语改造后的汉字,有音译词、意译词、音义兼译词之分方言词,是来自方言中的词语在调查的500首歌曲中,外语词的使用量最大,共1438个;外来词共99个;方言词40个1438个外语词,只有225个出现在2000年以前的歌词中,占其总数的15.7%,其余的占其总数84.3%的1213个词出现于2000年以后的歌曲中。
99个外来词全部出现在2000年以后的歌词中,这些词语都是音译词,以人名和地名为主40个方言词中,34个在2000年以前的歌曲中出现,6例在2000年以后;从其来源看,36个属于粤方言,3个来自华北方言,1个来自东北方言调查表明:1.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与相互影响,以及歌词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多元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外语词和外来词进入了流行歌词,这已成了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2.在流行歌曲中占强势地位的方言是粤方言,这与广东沿海、港澳地区的强势经济及港台流行音乐的繁荣有关但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崛起以及普通话的大力推广,粤方言在歌词中的霸主地位将逐步下降三)高频词使用情况调查在5 0 0 首歌曲中,出现次数排在前十位的词语分别是:“的” (5665) ;“我” (5155) ;“你”(4452) ;“不” (2087) ;“是” (1864) ;“一” (1557) ;“ 爱” (1543) ;“在” (1997) ;“了” (1138) ;“有” (898) 这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的排位出入很大在《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中,列在前十位的词语依其使用度由高往低依次为:“的” “一” “了” “我”“是” “在” “不” “们” “人” “有” 。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流行歌词中,词语“一” “了” “在”的排位较《现代汉语频率词典》靠后,词语“我” “不”排位提前, “你”和“爱”两词取代了“们”和“人”的位置,并且排位明显靠前这种现象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它与流行音乐特有的主题是分不开的对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来说,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当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已获得满足,而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个物质社会又很难实现的时候,爱和归属的需要就相对突出,成了第一需要据此,流行歌曲的主题也几乎都定位在爱与归属的需要层次上爱情几乎成了流行音乐永恒不变的主题 “爱”这一词的出现频率自然高居不下了而爱情的世界里是不容许有第三方“他”或“她”出现的,作为二人世界彼此称呼的“我” “你”出现在排行榜的第二、三位也就不足为奇了四)生造词的使用情况调查“生造” , 《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凭空制造” 那么“生造词”也就是汉语中本来没有,而凭空制造出来的词在被调查的500首歌曲中,15个生造词共出现24次,全部见于2000年以后的歌词中这15个词中,原有成语或词语缩略不当的有5个,如“不思议” (《马德里不思议》黄俊郎作词) “分天各”(《都怪我》高枫作词)等;根据作词者自己意会而生造但别人却很难理解的有10个,如“掐扎” (《美丽的神话》王中言作词) “垂坠” (《紫藤花》姚若龙作词)等。
生造词的出现与流行音乐歌词创作队伍的扩大及一些作词者的文化程度不高或规范意识淡薄也有很大的关联三、流行歌词语法规范方面情况调查歌词是一种语言艺术,虽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要受到语言一般规律的制约在被调查的500首歌曲中,有许多优秀之作,其歌词新奇不落俗套然而也有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混乱不堪、词不达意,甚至不知所云,影响了歌词的艺术性,降低了其艺术价值歌词语言产生混乱的主要原因是语法不规范在调查的500首歌曲中,用语不规范的共有332处,其中2000年以前的歌曲中仅出现19次,占总数的5.7%,94.3%的不规范现象出现在2000年以后的歌词中,出现次数为313这332处用法不规范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注:其他包括叠词误用6处、句式杂糅4处、语序不当6处、不当重复4处、关联词不当2处、前后矛盾2处、错用量词3处调查表明,近年来流行歌曲歌词用语不规范现象有蔓延之势,其中以句法成分搭配不当、多余或残缺及词意混乱这三种现象为主四、流行歌曲流行原因探讨以上对2007年1月至6月在排行榜上占据前500名的流行歌曲歌词的用词及语法规范情况作了全面而详细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2000年以后流行歌曲的歌词较2000年以前有了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口语化趋势加强;外来词及外语词增多;方言词趋减;生造词及语法不规范现象明显。
于是就有人批判流行歌曲,认为它的歌词崇外、媚俗、文词不通、低级趣味、缺失文化内涵,对它口诛笔伐不过,批判和讨伐并不能妨碍它的流行在调查的500首歌曲中,仅占据排行榜前200位的歌曲的歌词用词及用语不规范就多达132处其中生造词出现12次,占共有次数的50%;语法不规范120处,占总数的36.1%在排行榜第一名的歌曲《爱情转移》 (林夕词)中,语法不规范就有3处可见歌曲的流行与否同它的用词没有必然的联系按理说文辞不通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读的,为什么文词不通的流行歌曲却那么受人们,尤其是受年轻人的青睐呢?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流行歌曲自身的因素1.流行音乐的特点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旋律美为了保证旋律的流畅性,流行歌曲甚至不惜破坏歌词的完整性,因为听众一开始接触的是歌的旋律,而不是歌词一首歌的旋律能够打动听众,他才会乐意听下去,进而再去品味歌词2.歌词的因素流行歌曲歌词尽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来看还是有许多不错的歌曲的,一首歌里文词不通的地方也只是一两处歌词创作者朱小松总结了流行歌词流行的六个因素,即亲和力、互动性、情节性、新鲜感、反叛性、共鸣点。
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流行性” 流行,就意味着常新、意味着短暂、意味着大众化昨天还是“秋天不回来” ,转眼就是“五月天”了;开始还信誓旦旦说“真的爱你” ,很快就找了“借口”把恋人“淘汰” 不断改头换面的流行歌词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给了被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拖得疲惫不堪的人们“过把瘾就死”的机会二)听众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在流行音乐的传播过程中,社会文化心理包含着现实生活中人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如爱情、宣泄、和平、人文精神、反省、游戏、思乡、怀旧、友谊等等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社会的文化心理是不同的,这直接影响了流行音乐的变化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之一,已成为大众通过想象宣泄个体情感,解决心理匮乏的重要途径它为人们枯燥乏味、缺乏激情的生活提供了灵魂的庇护所它像慈母又像情人,对一个个破碎的灵魂呵护备至,不断地怃慰、修复在现实中饱受创伤的心灵如陈晓春演唱的《神啊救救我》(易家杨词) “⋯8943 .奇怪地球上怎么会没有人看上我,神啊救救我吧,一把年纪了,一个爱人也没有⋯”这首歌大受青少年(特别是单身青年)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