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管理在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药物了解程度方面的作用 武丹威 韩爽 施楠楠 张天婧 张威 甄健存R95 文献标志码 A 1001-0408(2018)23-3251-04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8.23.18摘 要 目的:评估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管理在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了解程度方面的作用方法:设计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临床药师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周期的随访,干预组前3个月每2周随访1次,后3个月每4周随访1次;对照组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统计两组在随访期内临床药师进行药物重整、用药教育、药物不良反应教育、生活方式教育及患者主动咨询的次数;分别在3、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了解程度进行评分(1~3分,1分为完全了解,3分为不了解)结果:最终分别纳入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32、25名,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及药物了解程度评分[(1.59±0.49)、(1.6±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在第3个月时药物重整次数分别为 (0.34±0.65)、(2.48±2.43)次(P<0.05),用药教育次数分别为(1.56±2.23)、(2.08±2.80)次,药物不良反应教育次数分别为(0.66±1.07)、(4.44±3.01)次(P<0.05),生活方式教育次数分别为(0.38±0.66)、(2.64±2.83)次(P<0.05),患者主动咨询次数分别为(0.41±1.10)、(0.44±0.92)次,药物了解程度评分分别为(2.00±0.67)、(1.32±0.56)分(P<0.05),(0.09±0.39)、(1.40±2.10)次(P<0.05),(0.13±0.42)、(1.76±1.56)次(P<0.05),(0.03±0.18)、(0.36±0.81)次(PKey 慢性病管理;临床药师;老年高血压患者;药学服务;药物了解程度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pharmacist-le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on the improvement of drug understanding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METHODS: In design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met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at discharge; clinical pharmacists followed up two group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tervention group was followed up once every 2 weeks in the first 3 months and once every 4 weeks in the latter 3 months. Control group was followed up once every 3 months, lasting for 6 months. The times of drug reorganization, medication education, ADR education, lifestyle education and patient counseling were counted in 2 groups during follow-up period. The drug understanding of patients was scored in 2 groups at 3 and 6 months (1-3 points, 1 point was complete understanding, 3 points meant no understanding). RESULTS: Finally, 32 and 25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core of drug understanding [(1.59±0.49), (1.6±0.5)] between 2 groups (P>0.05). In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at 3 months, the times of drug reorganization were (0.34±0.65) and (2.48±2.43) (PKEYWORDS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Clinical pharma- cist;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Pharmaceutical care; Drug understanding高血压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慢性病之一,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58.9%,十年间上升幅度接近20%,但控制率仅为16.1%[1-2]。
有研究[3-4]表明,对药物了解程度不高由此引起服药依从性差是慢性疾病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源头上保障患者对自身服用药物的了解、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是提高患者高血压控制效果的重要环节慢性病管理(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是指组织专业医师、药师及护理人员,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性病进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5]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临床药师通过慢性病管理可实现对患者进行药物重整、用药教育及生活方式教育等,显著改善患者对所用药物的认知,增加患者遵医嘱规范用药的依从性,实现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的目标[6-7]为此,本研究通过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估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管理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了解程度方面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入组标准入组患者为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2016年1月-2018年2月心内科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高血压患者1.1.1 纳入标准 ①年龄为60~85岁的患者;②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8]已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③体质量指数≤30 kg/m2的患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1.2 排除标准 ①重度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9]为Ⅳ级的患者;③处于肾病3b期及以上的患者;④有耳聋、智力障碍、严重视力障碍等影响随访质量的患者;⑤有癌症、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⑥患者本人及其照护人无法用及远程监测平台保持稳定联系者;⑦长期居住在外地的患者1.1.3 退出标准 ①未能坚持整个随访过程的患者;②随访期间出现排除标准中所列事件的患者;③疗程未结束,但由于其他原因退出试验或死亡的患者1.2 分组方法入院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入组,临床药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出院时,依据分配隐藏原则,由分配数表制定者(不参与研究)遵循事先制订的随机数表,根据患者入组序号告知研究者当前患者所应归入的组别干预组33人,对照组38人随访期间干预组失访4人,退出4人;随访期间对照组失访1人,退出4人,死亡1人最终干预组25人,对照组32人1.3 慢性病管理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药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药学服务患者出院后,干预组前3个月每2周随访1次,后3个月每4周随访1次;对照组在3、6个月时各随访1次随访方式包括随访、远程监测平台随访、随访等药师随访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
涉及药物调整问题,与其主管医师进行沟通,达成一致后予以实施1.4 数据采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在出院当日对两组患者进行药物了解程度评价在随访期间,采集药师对对照组及干预组患者进行药物重整、用药教育、药物不良反应教育、生活方式教育及患者主动咨询的次数同时分别在3个月和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药物了解程度评分药物了解程度指标包括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设定原则:1分为完全了解,2分为一般了解,3分为不了解完全了解即可自行准确说出适应证、用法用量所有信息,可准确说出重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是否对身体造成损伤为标准)等内容中50%以上的信息一般了解即存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况:(1)经过药师提醒可准确说出适应证、用法用量所有信息,可准确说出重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中50%以上的信息;(2)可自行说出适应证、用法用量内容中50%~99%的信息,可准确说出重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内容中20%~49%的信息不了解即只能说出适应证、用法用量内容中50%以下的信息,只能说出重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内容中20%以下的信息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对患者性别、学历、职业及缴费类型采用χ2检验,对患者年龄采用t检验由于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经对数转换后仍然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使用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入组后患者基线特征两组患者入组时在年龄、药物了解程度上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在性别、学历、职业及缴费类型上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2.2 药学服务项目分别在3、6个月时,统计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各项药学服务即药物重整、用药教育、药物不良反应教育、生活方式教育的次数及患者主动咨询的次数,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在3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药物重整、药物不良反应教育及生活方式教育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药物重整、用药教育、药物不良反应教育及生活方式教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患者藥物了解程度分别在3、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药物了解程度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在3、6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患者药物了解程度评分上前者均明显更低,即干预组患者对药物了解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对药物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知,不能根据疾病性质长期规律服药是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本研究中,两组老年患者入院时多数患者对自身所用药物处于完全不了解状态在国内外研究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如在和晶的研究[10]中,对糖尿病患者日常使用糖尿病药物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估,包括药品种类和名称、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药物监测指标5个方面,每个方面各1分,满分5分,结果受访患者评分为1~2分者占到85.56%,多数患者仅能回答药物名称和用法用量;在齐晓涟的研究[11]中,老年人群用药了解程度為不太了解药物知识者占到了59%对药物了解程度不够,会造成老年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治疗和转归缺乏了解,不按照医嘱用药,甚至因过分担心药品不良反应而自行停用药物这与Evans CD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显示新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年内的服药依从性仅为50%,近20%患者在第一次服用高血压药物后即停止用药临床药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