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包头的规划特点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81KB
约3页
文档ID:436782853
包头的规划特点_第1页
1/3

''当年社会上流传着包头城市建设有三怪的说法,一个城市规划三大块,文化宫建在荒 郊,火车站建在野外......〃一百度老贴啦 让我们再回味下包头这个连东莞都来学习的 奇特规划为了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包头近日请来许多记者记者们在感叹包头经济快速 发展的同时,无不为包头别具一格的城市布局所折服,这座有着草原钢城之称的城市,现在 仍然留有前苏联的斑驳痕迹,这为城市的匠心规划增添了几许神秘为了探究包头城市建设 渊源,7月9日,记者采访了曾经参与包头城市设计和建设的王璲老人,他向记者讲述了''苏 版规划”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国内奉为经典,被收录联合国规划教科书对于许多初到包头的记者来说,最大的意外莫过于塞外钢城竟是一个风景如此优美的现 代化城市,不出包头市区,可以尽情领略草原风光美一一城中有草原,草原中有城市,天 蓝、水美、绿地多记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走在包头的街道上心里敞亮,城市布局 规划真是太完美了!〃这样的赞美声如今不绝于耳,可是,在包头建设之初,却有着相反的论调在包头市生 活了近50年的郭女士告诉记者:''当时社会上流传着包头城市建设有三怪的说法,一个城市 规划三大块,文化宫建在荒郊,火车站建在野外。

其中,三大块是指新城昆都仑区、青山区 和旧城东河区互相都不连接;文化宫建在荒郊,是指当时三条干道交汇处仅建一个文化宫, 周围没有任何建筑,距离市民生活区比较远;火车站建在野外,是指包头火车站建在距离城 市中心7公里处,两侧没有任何建筑,缺少人烟〃她说: ''这样的城市规划,许多市民不理解区与区之间相隔特别远,走亲戚串朋友别 提多不方便了,就连出差都要乘半个多小时的车,才能赶到建在郊区的火车站当时人们有 一种感觉,就是城区建设间隔太大,做什么都不方便一些人认为,包头的城市规划简直太 失败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当时让许多人不理解的规划,今天成为了一个经典''半个世纪 过去了,包头城市规划如今被国内规划界奉为经典,还被收录到联合国规划教科书之中;当 年那座荒凉小城,如今也变成了洋溢着现代气息、生机勃发的草原钢城〃当年参与包头城 市规划的原包头市规划院总工程师王璲一脸自豪地说如今让包头人引以为豪的经典之处,正是当年人们不理解的地方在当时看似分散却又 紧密相联的城市布局,为今天的包头城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这是包头城市规 划的点睛之笔王璲说: ''城市居住用地是按人均76平方米作的规划,这在当时是较大的。

在城市建设的前期工程中,3条主要干道使新市区工业厂址、住宅区与旧城区相连接,形成 了城区大的骨架然后将城市规划中的公共设施一包头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建在了 3条干道 的交汇处,成为建设新区的一个大三角地区这样的肌理,在今天的城市格局中,仍然可以 得到清晰的反映〃在当时分为3级的道路系统规划中,50米宽以上为大街,30〜50米宽为路,30米宽 以下为道60米宽的钢铁大街是道路系统的脊梁,由城市西入口到旧城区东出口形成了包 头的百里长街,40多年来一直是包头市的标志性大道包头市绿化系统参照了前苏联的公 共卫生学指标,在城市规划区先确定工业区和居住区卫生防护绿带,包钢厂区与居住区间设 1000米宽卫生林,在东北郊工业区与居住区间设600米宽卫生林为了防止风沙,沿城市 北侧设计了 300米北郊防风林,城市绿地面积占到了城区总面积的40%以上,也为现在包 头城市绿地发展提供了足够的预留地,这样的规划确实可以称得上大手笔今天的包头城市 建设疏朗大方、气度不凡外地人来到包头,感觉不到那种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城市空间 布局合理,一城三点式的带状分布半个世纪来都没有根本的变动,保持非常完整''城市规划,既要面对现实,又要有超前意识。

半个世纪前的包头城市规划在今天看来, 其超前意识值得肯定〃王璲说''苏版规划〃?这样一个经典的规划,究竟出自谁人之手?一直以来,人们众说纷纭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陆续开展了 156个由前苏联援建的国家重点项目,其中在包头 安排了包钢、内蒙古一机集团等6个项目自此,这座有着草原钢城称号的城市留下了前苏 联的痕迹,许多家属楼有着前苏联的坡顶造型风格,斑驳楼梯露出的是中国楼房中不太常见 的红水泥因此,许多人认为包头的城市规划出自前苏联专家之手''其实不然,包头的规划完全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王璲否定了这种流传甚广的说法, ''所谓'苏版规划'说法的产生,可能是当时我们在规划上采用了大量前苏联城市规划的数据和 指标,如城市道路设置、绿化系统、居住面积、人口计算方法等,并且得到了前苏联城市规 划专家的指导,所以包头的城市规划或多或少带有前苏联城市设计的印迹,但是具体的制作 和设计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独立完成的〃据了解,''一五〃期间,国家决定在包头建设以钢铁工业为中心,包括冶金、机械、煤炭、 电力、化工、轻纺等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在主体骨干工业厂址布局确定之后,城市规划 在建筑工程部、城建总局直接领导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地形测量和工程地质勘测 工作,并且着手编制新建市区的城市规划方案。

1954年,27岁的王璲从北京来到包头参加城市规划工作,国家城建总局的何瑞华、赵 师愈分别担任包头城市规划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当时参与规划的人大部分毕业于清华大学 建筑系,是新中国第一代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的大学生而包头城市规划,更是新中国第一代 城市规划毕业学生的处女作王璲回忆说: ''当时的包头是个小城,城区仅有4.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8万城区有 3.5公里水泥路,有一个日产4200吨水的水厂,有43盏路灯和63株行道树,小工厂、作 坊与居民住房混杂在一起,无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非常差〃为了给包头新城选址,规划人员跑遍了包头的每一寸土地最终,新市区选定在远离旧 城区的昆都仑河以东,距离旧城区14公里,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的山前台地平原上王 璲说: ''当时的城市规划是在计划经济指导下进行的,包头的工厂不是钢铁工业就是军工业, 因此一切规划都是保密进行的党中央对包头的城市规划工作十分重视,组织多部门专家及 前苏联技术人员前来实地勘查、论证,包头城市规划方案1955年11月19日由中央直接批复,成了全国唯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