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框架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4.50KB
约28页
文档ID:283286127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框架_第1页
1/28

第一课: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 夏朝吋间及建立者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西周时间及建立者1>目的2、 内容3、 分封对象4、 分封的等级5、 诸侯的义务6、诸侯的权利 7、评价(积极、消极)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 目的2、 含义3、 特点4、 核心5、 作用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东周建立者及时间分期2、 秦国能统一六国的条件3、 秦国能统一六国的顺序二、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 皇帝制的特点2、 三公九卿制下三公的名称及职能九卿:三公九卿制度的好处三、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 实行过程2、 郡县长官的任命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 汉朝地方制度及后果2、 推恩令3、 唐朝地方制度及后果4、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5、元朝地方制度 行省:宣慰司:宣政院:行省制度的意义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1、 汉朝2、 魏晋南北朝3、 唐朝:三省六部三省的名称及职能六部:三省六部的作用4、 宋朝:最咼行政机构:三分相权:5、 元朝: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 察举制2、 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及发展3、 科举制的形成及作用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 明朝初期中央机构的设立2、 废宰相过程3、明太祖废行省,地方三司分权二、内阁的出现1、 明太祖2、 明成祖3、内阁的职能三、军机处的设立1、清初中央机构的设立2、 南书房3、 军机处、监察制度四秦汉唐宀木第5课占代希腊民主制度一、希腊文明的摇篮1、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2、 城邦的特点3、 公民;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梭伦改革时间内容意义2、克里斯提尼改革吋间内容意义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1、伯利克里时代 时间 表现2、雅典民主政的评价/影响3、局限性 4、实质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 罗马共和国2、 习惯法3、 十二铜表法4、 评价5、公民法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1、 罗马帝国2、 公民法3、 《民法大全》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1、罗马法形成的原因2、罗马法的主要内容3、影响4、局限性 5、实质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1、背景2、英国资木主义发展的原因3、光荣革命二、议会权力的确立1、 《权利法案》2、 目的3、 特点4、 君主立宪制国壬议会首相内阁5、 1832年议会改革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建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独立战争2、邦联制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1、 联邦制2、 三权分立国会总统最制法院3、 华盛顿4、 评价1787年宪法5、原则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 两党2、 本质3、 两党制的评价第九课资木主义的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吋间2、 艰难的原因3、最终确立共和制的原因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 1875宪法2、 总统共和制议会总统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背景2、三次土朝战争3、徳意志帝国宪法 皇帝议会宰相4、意义第十课鸦片战争一、虎门销烟1、背景英国中国2、虎门销烟二、鸦片战争1、 开始2、 过程3、 结果4、 《南京条约》内容影响5、鸦片战争影响三、战火再燃一一第二次鸦片1、 时间2、 原因3、 《天津条约》 内容4、 火烧圆明园5、 《北京条约》 内容影响影响6、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第十一课太平天国一、原因二、过程1、 拜上帝教2、 金出起义3、 永安建制4、 定都天京5、 北伐6、 西征7、 《天朝出亩制度》 内容评价8、 天京变乱9、 重建核心10、 《资政新篇》 内容评价11、 天国失败失败原因三、历史功绩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2、 时间3、 经过4、 结果5、 《马关条约》内容 影响6、战争影响二、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2、 义和团运动 原因口号3、 侵华过程 国家4、 结果5、 《马关条约》内容影响6、战争影响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历史背景机济治想纠党领容价 危经政思组政纲内评 、、、、、、、1 2 3 4 5 6 78、舆论二、 过程1>武昌起义2、 中华民国的成立3、 清朝灭亡4、 《中华民国临吋约法》 内容目的意义三、 辛亥革命的意义四、失败原因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风雷1>原因2、 时间3、 口号4、 过程5、 结果6、 性质7、 意义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历史背景2、 中共一大最高纲领中心工作3、 中共二大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历史背景2、 中共三大3、 国民党一大4、 北伐结杲意义5、 国共合作破裂6、失败原因第十五课国共十年对峙 一、南昌起义1、 背景2、 时间3、 结杲4、 意义 二、八七会议1、 吋间2、 背景3、 内容4、 意义三、 工农武装割据1、 秋收起义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 十.地革命四、 中华苏维埃五、 红军长征1>原因2、 开始3、 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4、 长征结束5、 长征意义第十六课抗日战争一、背景二、过程1、 九一八事变2、 一二八事变3、 伪满洲国4、 华北事变5、 西安事变6、 抗战的三个阶段防御阶段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四人会战南京大屠杀7、 相持阶段 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8、 反攻阶段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时间2、原因3、胜利的意义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一、内战的爆发1、历史背景2、 重庆谈判3、 重庆政协二、内战的过程1、 开始2、 战略防御3、 战略反攻 挺进大别山4、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三、胜利意义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 历史背景 经济思想 政治 个人因素2、 经济危机的根木原因3、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4、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5、 诞生标志:6、 《共产党宣言》内容意义二、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2、 时间3、 公社的措施政治经济4、局限性5、失败原因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历史背景济治会际 经政社国 、 、 、 、 12 3 4二、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 时间性质结果2、四月提纲 时间内容3、 七月流血周吋间结杲4、 十刀革命吋间性质结杲5、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大会 《告工人、士兵、农民叔、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二十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 背景2、 会议时间3、 会议内容4、 政协作用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时间2、 内容3、 根本原则4、 意义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2、 含义3、 五个自治区及建立时间4、意义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1、 吋间2、 教训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 1978 年2、 1979 年3、 1982 年4、 2002 年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 1982年,政协方针2、 1984 年3、 1998 年第二十二课祖国统一大业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 吋间2、 背景3、 含义4、 意义二、 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问题 由来撒切尔夫人访华声明冋归吋间2、 澳门问题由来回归吋间3、 实现回归的原因三、台湾问题1>历史上的台湾2、 19493、 19794、 19815、 20世纪80年代初6、 19877、 19908、 19919、 199210、 200511> 2008第二十三课 新中国出奇的外交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 建国初的形势2、 三大政策二、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 19492、 19503、 1953内容意义4、 1954内容意义5、 1955内容意义第二十四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 问题的由来2、 时间3、 恢复原因二、 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1、 中美前提197119721979建交原因2、 中日吋间原因三、 新吋期的外交建树1、 方针2、 成就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1、冷战的背景幕始现序开表治济申2、3、4、5、冷战影响二、冷战下的国际关系1、 德国2、 朝鲜3、 越南战争4、 古巴导弹危机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 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2、过程19511957196720世纪70年代二、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 日本发展原因2、 表现三、 不结盟运动1>原因2、 标志3、 意义第二十八课世纪Z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 原因时间 表现影响2、苏联解体 原因吋间 表现影响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2、表现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 欧盟2、 多极3、 影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