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的超常搭配 【摘要】两个语义特征不相容的词搭配在同一组合结构中时会形成超常搭配超常搭配在特定的语境中常常能产生不同凡响的表达效果本文探讨了超常搭配的辨识,超常搭配的种类,及其语义语用分析 【关键词】超常搭配;不当搭配;语用 词语之间的搭配,不外乎两种情形,一种是正常搭配,另一种是非正常搭配非正常搭配对规范来说是一种变异这种变异可能会变糟也可能会变好,所以非正常搭配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搭配失当,语言不通,这是应该防止和克服的语病另一种是有意为之,有特别的表达作用或修辞效果,这就是超常搭配 1、区分不当搭配和超常搭配 超常搭配区别于不当搭配主要在于(1)超常搭配的修辞效果往往是通过搭配项的语义变化(或整体语义的特殊化)实现的作为搭配的词语是通过言语交际者的选择运用而发挥作用,其语义的变化往往带有言语表达者的主观色彩,并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2)超常搭配是和正常搭配有联系的,它着眼于言语表达艺术,言语表面形式虽然违反常规,但其深层含义却是符合常规的所以我们把它看作正常搭配的艺术化3)超常搭配则是言语表达者在对言语运用的规律有了清楚的认识的情况下,为了一定的修辞需要而故意超常越格的一种言语变异手段。
因此,我们说,超常搭配是语言变异美的一种表现,是语言艺术化的体现,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 2、超常搭配的种类 2.1易类搭配 易类搭配则是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上的需要而临时改变词性的一种用法,这种临时地创造性地变动词性,能获得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例如下面句子中名词做了动词: “ 雾中看花久了没有味道,我最怕那种神龙不见首尾的人,于是不敢再跟她柏拉图下去 2.2易义搭配 此处之“义”,指词的理性意义词义分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人们对词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在特定语境中,通过超常搭配,一定程度地变易词语的理性意义,也可使寻常词语发出异彩例如: “伸长脖子望了半天,公路上连一根汽车毛也没有出现 2.3 易色搭配 “色”指词语的色彩意义词语的色彩意义是指词义中所蕴含的与概念义无关的各种附加意义易色搭配就是在特定语境中能够临时变易某个词语的色彩义的搭配,这种搭配总能产生某种修辞效果常见的易色搭配有: 2.3.1变易词语的感情色彩的搭配 感情色彩即词的感情意义,粗略地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这些词有各自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按常规在使用中前后词语的感情色彩应以协调为原则,但有时却故意通过词语之间超常规的搭配使某个词语的感情色彩起变化,以适应表达上的特定需要。
例如: “一块庞然大物裹了一身绸缎 2.3.2变易词语的语体色彩的搭配 语体色彩即词的语体、意义、又称风格意义,是一些词由于常常用于某类特定语体而形成的一种风格色彩,一般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大类,前者通俗活泼,后者庄重典雅使用中常用不协调的搭配以收到特定效果 例如:“没什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弯的小品中) “弯”是口语词,与原句中其他词语的风格大不协词,破坏了原句所有的庄重基调,营造了喜剧小品引人发笑的氛围 2.3.3变易词语的时代色彩的搭配 有许多词语带有很强的时代色彩,在特殊场合有意构成表面不协调的搭配,变易某个词语的时代色彩可以表示特定的情趣 例如:“《三国演义》实际上冤枉了周瑜,他并不是书中所写的那般心胸狭窄那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人们在年龄上也对他与诸葛亮产生了错觉,事实上他比诸葛亮年长六岁这么说吧,当周琦在孙权帐下执掌帅印时,诸葛亮还只是个农村的“待业青年”呢,他可是自学成才的 “待业青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词语,用于三国时的诸葛亮似不恰当,但正是这种“不当”使语言有滋有味儿,耐人寻味 2.3.4变易词语的专业色彩的搭配 有些词语专门用于某一些领域某一行业,带有很强的专业色彩,使用时一般不能超其范围。
然而为了渲染气氛,造成特殊效果,有时便将某一专业的词语用于另一领域 例如: “他在他自己的身上也投了点资,搞了点“基本建设”,看上去再不像夹着皮包满街乱窜的跑街,而颇有点像个经理的模样儿了 “投资”和“基本建设”都是工业上的用语,在例句里指的是“花了点钱”、“买了些服饰之类的东西” 3、 超常搭配的语用正常 超常搭配在语义上是异常的,在语用上却是正常的它适应人类思维的变化,符合客观常规,满足人们的语用目的从语义规则上看,它违背了逻辑语义规范,是超常的;从语用上看,它只不过表达了难以用现有的词语搭配表示的客观存在和心理感受,表达了某些特殊含意,只不过利用了常规关系,作为一个语用策略罢了另外,超常搭配的运用是从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显示出来的,也是为适应各种各样的题旨情境而创造而存在的语境为异常搭配的运用提供了基础,只有语境才会使词语产生义变,语境可以使词语得到灵活运用,可以丰富词语的意义,暗示言外之意 【参考文献】 [1]冯广艺. 超常搭配[M]. 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 [2]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3]张静, 郑远汉. 修辞学教程[M]. 河南教育出版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9年 作者简介:曹佳璠, 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文来源:《论文资料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