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自建物流成本分析组员:田玉琪 朱茗怡 康娜 危妙第一部分 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现阶段电商企业存在三种物流模式:(1)自建物流体系 典型代表:京东虽然京东还有少量的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但是目前来说京东还是该类别的典型代表,该类企业主要特点是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建设物流仓储中心2)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结合 典型代表:新蛋网这类企业在主要的一线城市建立物流仓库,在偏远地区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方式3)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典型代表:淘宝网淘宝网作为平台企业,通过注资物流企业,使其成为网站的战略合作伙伴,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第二部分 京东现状分析目前京东并没有全部实现自建物流体系的建设,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少部分物流活动仍然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尽管如此,根据京东的发展形势,完全的自建物流仍旧是它的终极目标截至2013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34座城市运营着82家仓库,总楼层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在全国460座城市拥有1453个送货站和209个提货站;拥有18005名送货人员、8283名仓库人员和4842名客服人员利用全国性的交付基础设施,京东能将大部分订单直接送至客户手中,其中超过一半的订单能在当日或次日送达。
截至2013年12月31日,京东在中国31座城市提供了基于211项目的当日送达快递服务,并在206座城市提供了次日送达快递服务第三部分 京东自建物流体系成本分析分析对象:京东即将投入使用的“亚洲一号”上海物流中心1)保本点分析1º固定成本 运输仓储装卸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合计物流成本人工费8500/人5500/人4500/人16500/人10500/人3570000折旧费1583003958000556004171900维修费200000水电费15000001500000其他费用2000000合计16680054635004500165006610011441900注释:1.人工费都根据上海招聘网上的数据进行估算亚洲一号采用大面积的自动模式,不需要太多员工估计120个仓库保管员,80个装卸工,15个管理员,25个物流信息技术人员,240个配送员 2.目前京东有1500辆车,总花费1亿人民币,还会再投资300辆车,预估计是该物流中心将有120辆车,运输车辆折旧年限为4年,残值率5%,每月折旧即可算出3.物流中心总投资10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20年,残值率5%,每月折旧即可算出4.各种信息设备,如手持PDA机,计算机等共价值200万,电子产品折旧年限3年,无残值。
5.其他费用按照一定比率预估为15000006.水电费通过其他物流公司仓库进行预估2º每单仓储配送成本 13.5元13年7月刘强东接受采访时透露,从2009年到2011年,京东的物流成本整体下降30%,目前平均每单不超过20元,没有达到最优化,等到亚洲一号(上海物流中心)建成后,京东的最高目标是每单成本不超过15元合理估计仓储配送费用为13.5元3º每单平均收益京东目前的收益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直接销售收入赚取采购价和销售价之间的差价,销售的产品品类超过3万种,产品价格比线下零售店便宜10%、20%;库存周转率为12天,与供货商现货现结,国美、苏宁的库存周转率为47天-60天,账期为112天;费用率比国美、苏宁低7%,毛利率维持在5%左右,向产业链上的供货商、终端客户提供更多价值也通过控制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宜可靠的产品◆为第三方产品提供服务收取佣金借助强大的物流,京东商城为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产品提供服务、收取佣金在2013年1039亿的总交易金额中,第三方商品占369亿,占比达35.5%而且佣金比率逐年提高,2011年是4.0%,2013年达到6.3%预计京东在亚洲一号建立完成后,第二种的收益来源比例将进一步上升,预计达到40%,佣金比率达到6.8%随着图书和百货销量增加,京东客单价大幅下降,2007年以IT品类为主,单价超过1千元,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多,2009年客单价降到850元,2010年降到650元到700元之间,2011年降到400元。
2013年,京东用户平均每人下了6.8张定单,定单金额321元预计未来的订单金额不会再大幅变动,取320元预计每单平均收入=320*5%*60%+320*6.8%*40%=18.304元/单保本点的订单量= =/30=89637单/日2)回收期投资回收期==7.28注释:由于业务量在达到保本点之后才开始盈利,在业务量没有达到保本点之前,存在一个累计亏损,在达到保本点之后京东的盈利首先是要用来补亏,但是这里直接使用保本点及以上的数据,该计算结果并不准确,缺少了补亏的年限,因此这里得出的数据是偏小的,正确的数值应当比计算的7.28要大第四部分 京东仓配外包物流成本分析1)物流外包SWOT分析优势:1.降低大量的资金运作(不需要自己投资去建车队,配备人员设施等,交给第三方服务商就行了)2.专门化程度较高,物流运作的效率高(技术和人员都比较专业)3.配送效率的提高,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劣势:1.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2.客户关系管理风险(比如有的物流公司不够专业,在配送时间或者服务态度上让顾客有了不好的体验,就会使公司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失,也会使部分客户流失)3.物流公司的信誉问题机遇:1.第三方物流兴起2.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威胁:1.我国的物流体系和技术不够健全和发达2.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比较混乱接下来我们将分两种不同的物流外包方式来进行分析2)物流仓储配送全外包1º成本表的分析仓储费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手续费管理费租金水电费服务费固定成本100000m2*1元/m2/天500000元/天变动成本3.5元/单6元/单1元/单2元/天1元/天1元/天2º保本点业务量计算 保本点业务量=其中每单收入的算法与前面自建方式的算法基本一致,只是由于其未来发展的趋势有所不同,故其直接销售业务所占比与作为第三方服务商的业务所占比变为了65%和35%。
故17.456=320*65%*5%+320*35%*6.3%3)最后一公里外包1º故事引入京东某快递小哥的一天(通过PPT展示了解到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繁杂事务,可以看出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中的确存在很多很繁杂的事情,也由此带来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的上升)虽然京东现在相当一部分最后一公里配送中使用的是电动车,但目前很多城市都开始实行“禁电令”,并且及时是电动车也由于其高度不规范问题存在很多隐患,如易被偷被扣等,从而影响包裹完好和及时的送达2º难在何处:1.配送效率低没有统一的调拨、优化的分配是一个关键原因,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队伍,这就造成了配送中的无谓的交叉行驶距离,也造成成本无法下降2.覆盖面积高度分散3.有许多其他费用成本(如过路费、停车费、违规停车的罚款等)3º为什么要着重完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现在一个产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手中,所需要的物流费用中30%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费用(苏州市某关于物流发展的会议上提出,通过城市配送让物流成本降至一成的口号,说明在最后一公里的成本上还是有很大压缩空间的)4º针对“最后一公里”的做法1.以京东商城为例,除了自建物流体系,京东先后推出校园营业厅、地铁自提点和社区自提柜服务。
众多方案之中,“自提”成为了关键词对企业来说,集约化送件能降低配送成本,在配送时间上也更灵活,同时还能提高用户体验,保护消费者隐私然而,自提柜的发展在中国还并不成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与不同大小的包裹的柜型契合问题,安全性问题,技术性问题)因此,自提柜是否能为市场所接受以及未来是否能真正发展起来都还有待商榷2.还有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将最后一公里外包出去共同配送的问题,共享配送信息,减少交叉行驶的距离)5º最后一公里外包优势劣势分析1.优势:提高了配送效率,将资源进行整合,能够规划更加合理的行车路线,而且现在很多城市都开始提倡城市共同配送,就使得物流商之间的信息更加互通,减少不必要的行驶距离)专业化的人员和技术(比如专业的物流商可能针对不同的区域有专人负责,对于其负责的区域熟悉程度较高,会避免在寻找地址方面造成的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虽然覆盖面积广,但也许之前京东到这个地方只要送两三个件,但物流公司会送十几二十几个,这样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使分摊到每一单快件的成本降低2.成本表的分析(引用之前自建的那张表,因为最后一公里外包,前面固定投入都是基本一致的)3.保本点业务量计算保本点业务量=/30=72580第五部分 两种体系的对比分析及京东的未来发展1) 当业务量在A以下时,企业在当前规模下无论采取什么物流模式均处于亏损状态。
2) 当业务量在A到B之间时,达到了仓储全外包的保本点但未达自建和最后一公里外包的保本点,故只有仓储全外包才能盈利3) 当业务量在B到C之间时,达到最后一公里外包的保本点但未达全自建的保本点,若全自建企业将处于亏损状态4) 当业务量超过C点,则三种物流模式下企业均可达到盈利5) 当业务量越来越多时,全外包成本曲线将分别与全自建和最后一公里外包成本曲线交于a、b两点,在a点以前,全外包物流成本最低,在a点以后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最低,而就目前京东的状况而言,它的订单量是不断增长的,据之前新闻报道,在今年“618”也就是它周年店庆促销活动的时候它的订单量已经达到了它负荷不了的程度,以至于后来上海区的某负责人竟直向网民呼吁不要在向京东下订单了,这就促使它要扩大规模,规模大了以后,各种推广也增多,势必会导致订单量的进一步增大,而且就目前互联网和电商企业的发展态势来看,市场需求量也是持续上涨的因此,对于其未来而言,最后一公里外包也许是最合适的选择 (补充说明:由于在这里对自建部分的最后一公里的成本核算还并没有将一些具体的情的市场接受度和发展前景对物流成本的影响,因此关于对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方式选择上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